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張麗亞
?
淺析我國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及應用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張麗亞
摘 要:環境成本核算對企業有效地實施環境管理,提高環境質量,降低環境成本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環境成本核算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成本核算,在確認、計量、核算方法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給企業開展環境成本核算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本文先對目前有關環境成本的內涵、分類以及核算方法進行梳理,進而對我國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所面臨的問題作出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環境成本 核算方法 應用現狀
目前,對于環境成本的研究仍然處于探討期,因此,學術界對于環境成本的內涵并未形成共識。Vaughn(1995)分視角對環境成本進行了界定:基于經濟視角,認為環境成本是指經濟過程中所消耗的環境與環境服務的價值;基于環境視角,認為環境成本是經濟活動帶來的自然資產實際或潛在惡化等成本。陳毓圭(1998)在其研究中也曾探討了什么是環境成本,并指出環境成本就是企業自身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為治理由于企業活動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而被要求采取的預防措施成本,以及企業為執行環境目標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對于環境成本的界定比較全面的是美國環境委員會對于環境成本的定義,即環境成本應包括四大方面:一是環境保護成本,指采取措施使自身隔離環境污染而產生的費用支出;二是環境損耗成本,指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三是環境污染消除費用,指為了消除已存在的環境污染而發生的支出;四是環境事務成本,指開展相關環境事務發生的各種費用。
由于概念的復雜性和行業的不同,環境成本的內涵也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因此對環境成本的分類也不相同。王立彥(1998)在《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會計體系》中基于空間、時間和功能三個維度對環境成本進行了分類,其中:基于空間角度,將企業環境成本劃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類環境成本,并指出內部成本能夠以貨幣計量的成本、而外部成本不能明確計量;基于時間角度,將環境成本劃分為過去,當期以及未來三類環境成本;基于功能角度,將環境成本分為彌補成本、維護現狀成本以及預防成本三類。黃種杰(1999)在其研究中按不同的標準對環境成本進行了全面的劃分,包括:根據環境成本發生的動因不同,將環境成本劃分為生產、服務、恢復、再生、替代等五大類;根據內容的不同,將環境成本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按用途的不同,分為維持成本、補償成本和發展成本三類;按成本對管理決策的影響不同,將環境成本分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環境成本兩類;最后按成本支出的收益期間不同,將環境成本分為收益性環境成本、資本性環境成本和營業外支出性環境成本三類。
目前我國企業采用的環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種。
2.1 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通過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影響環境而產生的所有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進行匯總來核算企業環境成本。該方法核算最為全面,但由于某些外部成本難以精確地被計量,因此該方法在應用上還不夠完善。
2.2 作業成本法
該方法是以作業為成本核算對象,以量化的成本動因為標準分配各項間接費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因此運用該方法核算環境成本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成本動因。對于多數企業來說,環境成本在其賬戶中多列為期間費用,因此采用該方法核算環境成本,有利于企業對環境成本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便于為企業進行環境管理提供依據。但由于對作業動因的選擇沒有統一的標準,并且在企業賬戶中通常只核算實際發生的各種內部成本,極少考慮與環境有關的隱性成本,因此該方法在應用上也存在局限性。
2.3 生命周期成本法
該方法與生命周期評估相結合,以產品的生命周期為基礎,通過對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內(包括:設計、研發、制造、出售、使用、報廢等)所發生的所有內、外部環境成本進行計量來核算環境成本。由于在該方法下對于未來的或有環境成本能通過借助于折現的方法來核算,因此,這種方法與作業成本法相比,其優勢在于不僅考慮了企業實際支出發生的成本,還考慮了與環境有關的或有成本。但由于該方法需要將環境成本分攤到整個產品價值鏈中的不同企業中,因此對于分工越細的產品,準確分攤就越困難。
3.1 環境成本標準問題
核算環境會計的成本,必須先確定一個標準,劃定計量范圍。然而現在我國僅建立了有關廢水排放、空氣質量及綠色農產品等方面的標準,在有關自然資源等方面的質量、技術標準等環境標準體系建設上還不夠完善,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3.2 環境成本價值計量問題
由于目前對于什么是環境成本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加之環境成本所包括的具體內容較為廣泛,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環境成本所涵蓋的內容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有些與環境相關的支出企業可以通過量化來核算其環境成本,比如煤礦企業每年支付的礦坑回填,礦渣處理以及綠化等支出,能夠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進行量化核算,但也存在一些諸如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由于治理期限較長,治理工作完成前并不能準確計量,這就為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核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環境成本的金額能否合理可靠地計量是企業核算環境成本面臨的第二大問題。
3.3 企業自身局限性
由于企業開展污染治理、改進節能技術實施環境成本核算,會導致成本水平提高,不利于企業負責人提高業績,因此,會降低一部分企業核算環境成本的意愿。此外,環境成本的核算需跨越多門學科, 如環境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加之環境成本量化的復雜性,更需要各個學科人員的參與。例如,對廢氣污染損失成本的量化核算需要收集大量數據,如污染物的排放量,對周邊環境影響的測評等,這類工作不僅僅是經濟學與環境學的問題,它還涉及諸多方面的技術問題。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認為開展環境成本核算不僅需要找到一種客觀、準確的核算方法,需要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配合,還需要結合會計核算與技術來加以輔助。因此本文有如下幾方面建議:一是統一環境成本標準方面,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建立細分的行業標準,通過為企業提供靈活的更新項目、調整項目,為企業開展環境成本核算提供一個準確的標準。二是核算方法方面,由于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無法滿足環境成本核算的量化問題,因此可采用交叉學科(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此外還可以借助于大量實例研究,總結出各類方法的優劣及適用性,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選擇恰當的核算方法提供依據。三是政府政策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國家的環境法規制度,制定明確的環境質量標準。同時制定相關措施來鼓勵企業積極實施環境成本核算。例如,提供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或對企業給予一定的優先貸款權或者降低貸款利息以刺激企業擴大治理污染、改進節能技術方面的投資。四是企業自身方面,開發或引進環境成本核算軟件,為企業開展環境成本核算創造條件,同時為保證環境成本核算的順利實施,企業須提高自身研究隊伍的素質,建立一支包括生產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環境管理人員、財務會計人員等組成的跨學科智囊團隊。
參考文獻
[1] 王立彥.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會計體系[J].經濟科學,1998(6).
[2] 湯臨峰.環境成本核算方法探討[J].財經研究,2007(17).
[3] 高妍.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問題研究[D].沈陽大學,2015.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a)-048-02
作者簡介:張麗亞(1989-),女,漢族,河南焦作人,碩士,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主要從事會計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