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慧
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的應用探析
馬元慧
權責發生制是重要的會計核算基礎,與收付實現制一同影響著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隨著政府經濟活動的不斷變化,社會需要計量更加客觀準確的政府財務信息,來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和評價。因此,探討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實踐和社會意義。
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真實客觀
(一)當下政府管理制度的需要
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與財稅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級政府和社會已經逐步重視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經濟行為的合理性與效率性,通過加強預算的約束作用,使得財政資金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宏觀調節作用,以實現政府對社會的服務與管理目標。而財政資金運用的好壞,運用的是否合理,也是政府進行后期預算安排的基礎。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核算已經不能滿足這樣的政府管理要求,所以,強化并完善政府的財務核算與信息公開內容,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基礎是適應當下政府管理要求的必然,也是為了政府預算管理更加細化、更加科學合理,更加客觀地反映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二)高質量政府信息的客觀要求
就目前我國政府的管理體制來說,各級人大是評價政府行為的重要機關。近些年來各級人大對政府提供的政府財務信息要求越來越高,特別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已經成為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要的政府風險,人大有責任全面監控政府的財政資金使用狀況和存在的資金風險。而每年巨大的財政結余和結轉資金,同長期存在的財政赤字又形成了明顯的矛盾,這也是目前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核算的缺陷所導致的。所以,獲取高質量的客觀的政府財務信息,是人大發現政府經濟風險,評價政府行為績效和糾正并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有助于全面客觀地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有利于人大和社會獲取更加全面的財務信息,對發揮人大和社會的監督作用非常有利。
(一)法律建設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開始探索引入權責發生制到政府會計體系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目前正逐步進行相關法律建設,2012頒布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2013年頒布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與2014年頒布的新《預算法》,都對固定資產,應付項目等業務的核算進行了權責發生制方面的核算嘗試,對于預算的制定和執行以及預算信息的公開也有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但是,法律制度尚不能滿足根本性改革的需要。
(二)理論支持
政府會計是采用收付實現制還是權責發生制,還是兩者兼顧一致是學術界探討的話題之一。從目前國際上已經采納利用的政府會計核算基礎模式看,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進行修正和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修正兩種改革方案,兩種方法側重點不同,但都是以客觀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為目的的會計核算模式。本文以為采取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修正的改革方法較為適合我國核算的溫和變化,有利于保持我國政府會計信息的一致性與可比性。同時,廣大財務人員也更容易接受核算基礎變化帶來的核算思路的變化,從而有利于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中的應用。
(三)財務報告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建設還不完善,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需要對財務報告體系進行系統性的重新修訂。我國僅對固定資產進行了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變化的嘗試,但是并不像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權責發生制核算那樣,直接在當前損益中反映出資產的消耗程度,從而客觀地評價管理當局的經營水平,核算的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預期。需要整合并完善目前的政府財務報表內容,形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
(一)強化法律建設
法律是保障制度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和基礎,所以,我國可以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在法律建設上逐步推進和完善。從法律體系角度,逐步對會計法律、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三個層次進行修訂與完善。首先,立足《會計法》,探索政府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指導思想。其次,在政策法規方面,推進政府預算、決算、政府性債務、政府采購、重大項目投資以及重大決策信息的規范公開制度,從而為實行權責發生制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第三,研究政府會計制度,從會計實際操作角度制定權責發生制核算的操作細則,使得具體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有章可循,也提高了我國政府財務信息的整體規范性和可比性。總之,法律建設對推進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中的應用尤為重要,法律法規的修訂要適時與相關會計理論發展相一致,以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證。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發展
權責發生制應用于我國的政府會計,理論上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實踐經驗,但是還要與我國政府活動的實際相結合,才能制定出適合我國的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理論。創新在地方政府性債務、政府擔保、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支出、政府政策性和法律性賠償等方面的核算改革思路,突出實用性與客觀性。同時,從對各級政府的績效考核角度,考慮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的效果,保證制定的核算辦法能夠實現對各級政府的激勵作用,減少由于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程度不夠,引發的地方政府消極推行權責發生制基礎的政府會計核算辦法,實現我國政府會計理論的創新發展。
(三)構建財務報告框架
應用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核算中,需要重新構建適合我國的政府財務報告框架。一方面,在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完善會計實務操作指南,細化對固定資產、或有負債等項目的核算規則,將其同當前支出費用賬有機地結合起來,客觀地反映政府的經營效果,并為人大及社會的評價提供有效的依據。另一方面,完善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內容。將目前的預算、決算以及“三公經費”等公開的政府信息融入到財務報表附注中,并增加會計計量基礎說明、政府性債務水平、政府擔保,固定資產結構說明,重大社會基礎性投資等核算與運營情況的反映,作為對政府財務報表的補充。
總之,不斷完善我國政府會計的核算,提高我國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能夠更好地促進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發揮更大的宏觀調控作用。所以,需要推動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中的應用,提升政府會計的核算能力,從而促進政府的進一步發展。
[1]成小云.尋求政府會計改革的穩定形式[J].會計研究,2012(03).
[2]劉玲利.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現狀與路徑[J].企業經濟,2011(04).
[3]鄔勵軍,吳昊華.政府會計改革——論權責發生制的引入[J].會計之友,2013(01).
山東省濟寧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