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蘭
新時期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如何進行改革
王培蘭
事業單位是我國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陣地,隨著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財務觀念被注入事業單位中,財務管理得到新的發展契機。本文對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為新時期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提供了建議。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管理內容的一個主要方面,指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相關法規政策,運用最新的會計管理規則,對事業單位資金進行有計劃地籌集、使用及核算監督,以保證事業單位經濟及事務活動的有序進行及計劃的完成。其包括財務制度的建設、預算的編制、單位財務的核算及決算,以及單位財務活動的控制及財務狀況的反映及監督等。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合理使用財政資金,保證資金的安全及完整,通過統籌控制,使國家資金得到更有效率、效益更好的使用。以財政資金管理為核心,通過對新會計制度的使用,高效合理地使用國家資金,協調好國家效益及單位效益之間的關系。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共服務機構,因此其資金使用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其財務管理也應嚴格符合國家相關的規章制度。
(一)預算編制不夠規范
財務預算在財務管理中具有全局性的指導作用,但很多事業單位卻對預算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其財務管理中經常存在忽視預算環節或者只是進行大致范圍估計的粗略預算,其較低的準確性難以在實行中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預算尚未起到需求導向的作用。這些現象都表明當前我國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規范性不強。一種是太過剛性,缺乏彈性空間;一種是太過彈性化,缺乏剛性指標約束。怎樣才能找到帕累托最優點,有效保證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練總結。
(二)財務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首先是事業單位對財政撥款的使用不夠規范,存在隨意使用專項資金,擅自擴大使用范圍,專款未專用的情況;其次,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性較大,管理疏漏便會導致一些資金在周轉流動中變的難以監管,最后變成“先發生成為既成事實,再到財務報賬”的順序倒置的財務管理流程。
(三)財務監督薄弱
財務的運營狀況應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和控制,但實際上卻存在財務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對于財務運行過程中潛在的一些風險因素應難以察覺。事業單位在資金運行監管上的力度不足,一些影響其社會信譽的問題時常發生,影響政府的形象。
(四)資產管理不嚴肅,使用不規范。
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不夠嚴格,使用范圍過寬。一是財務管理方面職位設置的不完善;二是事業單位自身對管控的忽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方面,負責人、會計、出納等崗位都是相互獨立的,各自的工作職責及任務是相互分離的。可是實際工作中,職位設置不完善,一人雙職,甚至一人多職,崗位沒有嚴格分離,造成財務資金管理的可操作性大,漏洞多,危害資金安全。同時由于事業單位本身對財務管控的忽視,目前部分單位仍存在公款私用、侵占收費及罰款、私立“小金庫”等問題,資產管理及使用非常不規范。
(一)完善預算編制
首先,預算的編制要注意各項預算分配是否科學合理,并通過細化預算來明確各部門預算,使資金在各項業務中能得到充分高效的使用;同時,預算支出績效管理的效益評價以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比例為依據的,有資金投入的環節必然要求要有相應的產出。因此,要客觀合理評價單位預算編制的決策,確保財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推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此外,在實際執行中嚴格落實預算方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重視內控制度的建設
各單位要根據自身財務管理中的不足,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入手,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解決措施。(1)制定有效的內部牽制制度,權責分明,從制度上杜絕財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確保資金管理的規范性;(2)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范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往來款項的管理程序,為財政撥款能得到專款專用提供制度保障;(3)完善票據的保管制度和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三)健全監督體制
首先要重視內部約束制度的建設,通過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對人員管理體制與業務流程進行實質性的規范與提升,從根本上防范事業單位腐敗現象;通過會計核算中心來掌控財務收支情況,統一由會計核算中心對會計業務的管理負責,實現事業單位管理效率最大化。其次,要加強外部監督體制的建設,全面提高財務信息的可見性。因此,事業單位可以制定相關制度向群眾進行信息公開,提高各項財務管理事由與執行結果透明度,全面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四)強化信息化建設
信息技術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資金支付、財務核算與決策等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國庫集中支付已經開啟了事業單位信息化道路,要改變當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效能不高、預核算能力不強的現狀,信息化建設無疑是一種高效途徑。首先,事業單位要對內部需求進行明確分析,要從單位內部財務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業務、財務進行流程改新,切實能夠保障信息化系統的優勢利用,以提高財務的科學性、效率性。第二,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軟件上,事業單位應將系統劃分成多個權限獨立、信息聯通的個體,在保障獨立性的同時防止信息孤島,在此基礎上,配套建設各項信息化管理制度,從而保障財務管理信息化得以順利開展;硬件上,要保障信息化系統的設施建設及其配套維護,應培養人才,優化使用系統。第三,要將事業單位信息系統建設為監控式服務,在解決財務信息統計核算、采集的同時,也要保障單位經濟活動信息的公正、公開,為民眾監督提供新途徑,將事后追責轉變為事中監督。
事業單位是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增的重要機構組織,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其發展對總體社會福利的變化有著重要影響。事業單位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進財務管理的理念與制度,積極應對財務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確保財務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以此實現事業單位的穩健發展,真正發揮為人民服務的職能。
[1]楊傳偉,王善萍,鄒鳳云.我國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對外貿易,2012(10).
[2]王琰.淺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和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3,(2).
[3]劉曉冬.當前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新問題及新對策[J].神州,2013,03:221-222.
河南省地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