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娟 杜 珉
優化與創新并舉 規范村級組織建設
王洪娟 杜 珉
去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開展了以“健全村級組織,加強隊伍建設,完善規章制度,嚴格辦事程序,壯大集體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對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增強村級組織的整體功能,強化村級事務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產生了積極效應。
(一)科學配備干部,健全村級組織體系。科學合理配備村干部,對村干部實行優選、優管、優育、優配,建立一支高素質村干部隊伍。一是崗位職業化。建立村干部選任機制,堅持德才標準,拓寬選人渠道,努力把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創業激情高的能人選為“領頭雁”。實行村干部定期集中辦公、輪流值班職業化管理制度。二是培養規范化。加強對村干部的選拔、使用、培訓和管理,提升村干部職業素養。綜合使用好各類培訓資源,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定期集中培訓。緊扣農村發展實際,豐富培訓內容,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執行黨的政策、引領經濟發展、服務農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和加強村黨組織自身建設的能力。三是待遇統籌化。落實“一定三有”的政策,逐年提高村黨組織書記薪酬待遇,落實村干部各項報酬、養老保險等待遇,將村干部報酬逐步納入鎮級財政預算,由鎮財政統一發放,解決后顧之憂。四是監督常態化。加大對農村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加大問責力度,回應群眾訴求。
(二)明確職責權能,健全村級制度體系。以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全面梳理和完善村級組織、村級事務、規范管理等相關制度,確保各項制度行得通,可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對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相關的18項職權,列出清單、明確職權行使依據、強化部門責任、嚴格辦事程序,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程序,明晰操作流程,全面規范村級事務議事決策程序,保證村級組織運行制度化、程序化。
(三)清理收費攤派,強化基層減負機制。按照省、市關于農村社區減負增效的要求,以村級不合理負擔專項清理整頓為重點,對面向村級的各種名目亂收費、亂攤派進行全面清理整治。一是取消鎮向村下達包括社會撫養費征收、待結款、管理費等在內的上交任務;社會撫養費、水利工程費等費用由征收主體依法按規定據實征收,不得下達由村代收代墊的指令性任務;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由村自行安排,不得搭車收費或平調挪用;不得以各種手段截留、挪用或擠占各類惠農惠民項目資金。二是堅決糾正向各鎮下達不合理指標任務。農業保險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據實征收,不得向鎮村下達考核任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按照政府主導和城鄉居民自愿原則,不得向鎮村下達考核任務;整頓報刊征訂秩序,除按規定征訂黨報黨刊外,不得向鎮村分解其他報刊征訂任務,切實減輕基層負擔。通過對涉村各種不合理收費、攤派進行清理整頓,減輕村級負擔766萬元。
(四)嚴格“三資”運行,強化村級監管機制。按照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的管理要求,不斷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一是強化村集體資金管理。在“四權”權不變的前提下,村集體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村級集體資金收入一律由鎮農經中心村集體資金管理專戶存儲,資金使用履行申報手續。嚴格票據管理。落實“三支筆”審批制度,嚴格村級開支審批程序,按財經制度辦事。嚴格村級債務監管。村級不得隨意舉債,杜絕借用高利貸。推行村干部收支年末承諾制,及時處理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繼續加強“三資”網絡平臺建設,實現監管手段網絡化、信息化全覆蓋。二是強化集體資產管理。建立健全資產臺賬。對集體資產的購置、拍賣、轉讓、報廢,要在依法履行村級民主管理程序的基礎上,報鎮審核后進行。特別是集體資產的拍賣、轉讓,必須通過區、鎮產權交易中心或招投標中心公開處置。三是強化集體資源管理。搞好集體資源清查,建立健全資源臺賬。村集體資源的發包,在履行民主管理程序的前提下,一律通過鎮招投標中心進行公開發包,確保集體利益最大化。
(一)強化領導機制。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是新形勢下順應農村改革、發展要求,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舉措,是化解農村矛盾,密切干群關系的現實要求,是規范村級權力運行、實現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有效途徑,是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于一體的標本兼治的系統工程。其內容既涉及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還涉及部門、鎮村利益關系的調整。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從農村穩定發展大局出發,銳意改革,勇于擔當,將這項工作擺上日程,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切實加強領導,緊抓不放,抓出成效。
(二)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各職能部門克服本位主義,自覺服從大局,擺正位置,司其職、負其責,解決責任擔當問題。在涉及到基層利益關系時,無論是制定政策、出臺辦法,還是布置工作,都正確行使權力,多予少取,幫忙而不添亂,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同時相關各部門相互協調、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開展。
(三)調整基層工作機制。一方面,調整鎮級工作思路。順應新形勢,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量力而行,不人為造形象工程,減少財政支出。組建熟悉農村工作、服務基層、會資本運營、懂市場操作的管理團隊,實現角色轉換,由注重單純的任務指標向幫助村級理清發展思路、選準致富項目、制定建設規劃、參與社會管理轉變。另一方面,調整村級管理方式。引導村干部適應由“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轉變,引導村級從“完成任務”向“提升公共服務、公共設施”轉型。強化村級黨組織領導責任,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展、帶動致富、服務群眾、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堅強核心。
(四)優化區對鎮村考核機制。一是優化考核方式。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區別對待、分類考核,不搞一刀切。二是優化考核指標。調整一些不切實際的考核指標,減輕鎮級負擔。建立相應激勵機制,鼓勵各鎮加快培植稅源。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開展精細化招商,扶持服務好現有企業,整合現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促進鎮域經濟發展,增加鎮級財政收入。三是優化區鎮財政體制。適當調整區對鎮財政結算辦法,大幅調減或取消鎮級財政各項配套資金比例。將原鎮級財政負擔的相關費用盡可能改由區級財政負擔。提高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上級財政投資補助比例,減少鎮村兩級支出。各鎮也量力而行,減少增加鎮級財政支出的事務,清理和減少鎮級財政供養人員,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切實減輕鎮級財政壓力,保證鎮級財政正常運轉。
(五)優化鎮對村績效考核。優化村干部績效考核,將考核重點轉向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和社會管理上。嚴格落實村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每年村主要負責人與鎮黨委政府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鎮級也加大對村干部任期目標任務推進情況的日常督查,并采取年度述職述廉、民主評議等方式,對年度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嚴格考核。考核結果與村干部報酬掛鉤。激發工作熱情,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為民服務、規范管理的積極性,自覺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把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引向深入。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村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