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楊
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相關問題研究
林 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部門的公共服務開始向市場化轉變,原屬于政府統籌管理的部分,如醫院、學校等都開始慢慢的采取外包方式分離出去,資金收支的日趨復雜化加劇了政府管理財務的壓力,為了降低財務壓力,提高財務質量,政府開始向專業的社會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會計服務。然而,隨著政府不斷的加大購買會計服務的力度,購買過程中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
政府;購買;會計服務;問題;對策
政府購買會計服務是指將本屬于政府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的審計等事務性管理外包給具有執業資格且能提供高質量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事務所根據與政府簽訂的購買合同規定以及執業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準則對其進行審核,以有效評價政府使用社會資源的效率與效果,合理披露政府經濟責任的履職情況,從而督促政府自覺履行職責,提高政府對公眾資源的使用效率,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
(一)政府部門對購買會計服務心存疑慮
盡管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已成為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但政府部門對向社會組織會計師事務所購買會計服務仍然心存疑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政府部門購買會計的審計服務時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比較容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事先根本無法控制,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劃分不清,政府部門的經濟損失就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補償。第二,會計師事務所就職人員的資歷越來越高,提供的會計服務質量也越來越好,其對工資薪酬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事務所為了獲取一定的收益,只能提高會計服務的價格,這就導致政府在購買會計服務時面臨著較高的購買成本。第三,政府部門的工作涉及到國家事務的各個方面,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一旦選擇不當,就可能面臨著泄密的風險,這將會給國家造成非常巨大的損失。
(二)缺少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針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制定的執業準則主要分為三大類:鑒證業務、審閱業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這三大類服務主要是根據盈利性企業的特殊性質設定的,對于政府而言,它本身并不屬于盈利行業,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向政府提供會計服務時,生搬硬套的將專門用于盈利性企業的以風險導向審計為基礎的審計方法、審計程序和審計報告等用于具有非盈利性質的政府中,很有可能使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無章可循,影響審計結果。盡管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14年專門針對該種情況發布了最新的《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在該目錄中增加了如何處理政府采購涉及的預算資金相關業務的規定,但注冊會計師在實際提供審計服務時還延用以往針對盈利性企業的審計方法、程序和審計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服務的質量,不利于推動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會計服務。
(三)政府部門對購買的會計服務缺乏統一的績效評價體系
政府購買的會計服務是一個“軟服務”,對會計服務的質量進行評價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事情,盡管我國在2013年由國務院頒布并實施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了,政府在向社會組織購買會計服務時必須要嚴格把控其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機制,并進行有效的績效管理,但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內政府向會計師事務所購買會計服務本身開始的就較晚,針對評價購買服務質量高低的理論和機制還處于起步和探索的階段,根本沒有形成一套比較統一的績效評價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發展步伐。
(一)明確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范圍,打消政府部門的疑慮心理
國家應該盡快明確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范圍,盡力打消政府部門的疑慮心理。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加大購買會計服務有利之處的宣傳力度,對向社會組織購買會計服務做的比較好的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使更多的部門意識到向社會組織購買會計服務的重要性和有利之處;另一方面,政府在向會計師事務所購買會計服務時還應該樹立兩種意識:1.政府應該樹立市場首選意識,隨著信息化、現代化的逐漸發展,會計制度標準越來越細化,社會各界對政府公開財務信息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社會上職業能力水平更高的人才介入才能夠完成,因此,政府必須要有市場首選的意識。2.政府應該樹立公平擇優意識,政府在選擇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時應該遵循公平擇優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與其簽訂契約。
(二)完善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保證注冊會計師在向政府提供會計服務時有章可循,一方面需要國家盡快根據新的經濟形勢出臺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制度規定。另一方面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對政府部門提供審計服務時,必須采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4年發布的最新《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對于采用該目錄提供的會計服務質量較高的組織給予獎勵,對于未采用該目錄或者采用之后提供的會計服務質量較差的組織則給予懲罰,以此來鼓勵大家采用新規則。
(三)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績效評價體系
首先,政府在根據自身所處環境選擇適合的績效評價指標時應該遵循科學規范、公正公開、績效相關和定性定量的原則。其次,政府提供的很多服務其實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群眾,因此政府在選擇績效評價指標時不能僅僅以政府的利益為中心,更多的是以社會公眾的利益為中心,不能僅僅考慮事情的完成效率,應更多的關注事情的完成效果。最后,在借鑒國外相關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再結合我國特有的國情,政府在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該包含有四類指標:1.政府投入評價指標,主要用于評價政府在向會計師事務所購買會計服務時投入的財政資金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2.服務績效評價指標,主要用于評價政府購買成本和購買的服務質量之間是否達到最優。3.社會公正度評價指標,主要用于政府在購買會計服務時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4.服務滿意度指標,主要用于評價社會公眾對政府提供的財務相關信息是否滿意。
綜上所述,在政府部門不斷的加大對會計服務的購買管控力度過程中,還存在著政府部門對購買會計服務心存疑慮、缺少與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統一的績效評價體系等問題,需要我國從明確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范圍、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三方面加以解決,以達到切實有效的提高政府購買會計服務質量,推動政府購買服務的長遠健康發展的目的。
[1]劉成立,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理論基礎、存在問題與路徑選擇[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1:101-104.
[2]韋信強,政府購買會計服務的現狀及路徑探索[J].時代金融,2014,33:176-177.
黑龍江省賓縣賓州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