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多思
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的推行與發展
代多思
雖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獨立董事制度正在逐漸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全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闡述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概述、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發展問題、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建議。重點分析獨立董事制度在“獨立性”、運行體系、和法律建設方面的幾點弊端。為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的健康發展提出優化獨立董事制的選拔機制、加強獨立董事制度的問責機制、改善獨立董事制度的獎勵機制三點建議。
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獨立性
(一)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實施的原因
首先,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的弊端。雖然在董事會外部同時設立監事會,但是由于監事會是獨立于董事會以外的監督機構,只能從外部監管董事會的運行,所以不能從根本上保證董事會的獨立性與決策的合理性。并且,中國董事會與監事會是平行關系,監事會并沒有實際參與董事會決議、罷免董事的權利。其次,“一股獨大”的基本國情。由于中國多數上市公司都是通過20世紀后期國有企業改革演變而來,所以,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大股東也具有較多的重疊性,公司股東尤其中小股東對公司管理層決策的影響非常小,導致公司被高層管理者或者少數大股東控制,公司內部濫用職權的現象日趨嚴重。
(二)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實施的過程
中國在20世紀末開始學習西方獨立董事制度,青島啤酒是中國首先實行獨立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隨后,寶鋼股份、鄭百文等上市公司開始陸續引進獨立董事制度。中國證監會在頒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第一次指出,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一種公司管理制度,可以被上市公司采納。在2001年《指導意見》在中國正式公布后,中國開始全面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并且,在2005年新修訂的《公司法》中,第123條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在法律層面上鞏固了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地位。2009年,中國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席位已經達到總席位的1/3,《指導意見》在各上市公司已經基本被落實。
(三)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實施的現狀
自2001年中國全面推行獨立董事制度以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人員與日俱增。截至2012年年底,一共有8225名獨立董事在2494家上市公司中任職,平均每家公司聘用3.3名獨立董事。在薪酬方面,獨立董事年薪主要分布在4萬元到6萬元之間,80%的獨立董事年薪在12萬元以下,但是仍有部分獨立董事年薪高達百萬元,主要集中在銀行、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從事獨立董事的人員多數是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會計人員,律師,以及部分政府官員。89.84%的獨立董事學歷在本科以上,87.6%的獨立董事董在41到70歲之間。獨立董事多數都身兼數職,截至2012年底,76%的獨立董事僅在一家公司任職,9%的獨立董事同時在3家或3家以上公司任職。
(一)獨立董事不“獨立”
“獨立性”是獨立董事制度的靈魂。如果獨立董事不能獨立地履行職責,而要時刻依附于大股東和內部董事,則獨立董事制度就完全失去了監督董事會運行,平衡管理層、大股東、和中小股東利益的目的。造成獨立董事不“獨立”的原因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首先,獨立董事的權利有限,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席位仍然需要提升。目前中國獨立董事僅對重大關聯交易(總額大于300萬元,或大于凈資產5%)享有簽字權,并且,在董事會的席位只占1/3(遠遠低于歐美企業獨立董事占董事會2/3的席位)。因此,內部董事仍然控制著董事會的決議。其次,獨立董事的選拔體制存在存在重大缺陷。中國獨立董事的選拔采取股東提名制,一般首先由股東提名,再經過股東大會選舉產生,最后經證監會審核。但是在中國“一股獨大”的環境下,一股一票制選出的獨立董事必定為大股東所用。
(二)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體系不完善
首先,中國尚未明確劃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職權界限,導致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職能存在重疊和沖突的地方,這不僅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還可能導致獨立董事和監事會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的后果。例如,《指導意見》同時賦予獨立董事和監事會提名權,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監督權和檢查權。其次,獨立董事制度作為公司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缺少與公司其他內部管理制度配合。在美國,上市公司為了確保獨立董事的獨立性需要在董事會下面專門組建提名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但是,中國《指導意見》沒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
(三)獨立董事制度缺少法律的支撐
目前,中國僅在《公司法》中簡略說明獨立董事的法律依據,國務院至今也沒有正式出臺詳細的獨立董事條例。因此《指導意見》仍然是中國執行獨立董事制主要參照的標準。可是《指導意見》沒有較強的法律效力。由于沒有嚴格的處罰措施,導致許多獨立董事成為“花瓶”董事,一方面從公司獲得豐厚的報酬,另一方面卻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雖然中國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對公司董事履行的義務和肩負的責任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因為獨立董事不同于公司的內部董事,獨立董事既沒有管理公司所有日常事務的權利,也沒有享受公司管理層豐厚的報酬,所以獨立董事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不能完全參照內部董事。
(一)優化獨立董事制度的選拔機制
首先,通過提升中小股東的投票比例和增加更多的投資渠道提升中心股東參與度。累計投票制、限制最高投票額可以有效限制大股東的投票權,相對提升中小股東的投票比例。同時,公司應該為中小股東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投票渠道,讓更多的中小股東也參與其中。例如,公司可以在官方網站上為中小股東開通網上投票的綠色通道,并通過官網、微博、微信等發布最新的動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及時有用的信息。其次,開拓獨立董事人才市場。可以推行獨立董事資格考試,對獨立董事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進行測試;成立獨立董事協會,按期組織獨立董事展開培訓,并且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定期評估;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獨立董事數據庫”,將所有獨立董事的背景信息、工作狀態錄入數據庫中。
(二)加強獨立董事制度的問責機制
為加強獨立董事制度的問責機制,可以從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兩個角度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補充。首先,忠實義務要求獨立董事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全心全意維護上市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不得做出損害股東利益(例如泄露商業機密)的行為。倘若獨立董事違背了忠實義務,獨立董事應該接受與內部董事同等程度的責罰。其次,注意義務強調獨立董事需要根據法律法規、指導意見、和公司章程行使權利。獨立董事違反注意義務更多表現在以消極、不作為的態度對待公司的事務。但是,由于獨立董事在獲取信息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方面都不如內部董事,所以,如果獨立董事違反注意義務,應該考慮獨立董事在公司的特殊地位與其他特定的因素,不能將獨立董事與內部董事同等對待。
(三)改進獨立董事制度的獎勵機制
《公司章程》作為公司內部的行為準則,具有法定性與自治性,各個公司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公司章程》對獨立董事的職權、責任、薪酬等加以詳細說明。例如,在公司章程中闡明獨立董事的獎勵機制,并制定薪酬評判指標。以獨立董事的出勤次數和表決次數作為基本的評判指標,一定嚴格記錄每次獨立董事出席及表決的情況。獨立董事必須達到一定的出勤與表決次數,才能有資格享有其他的報酬津貼。公司業績、股票價格、盈余管理等財務指標可以被視為高級的評判指標。結合公司每年的財務狀況評析獨立董事的履職情況,并且允許滿足基本評判指標的獨立董事根據對公司貢獻率的大小,獲得工資格外的獎金和報酬。
雖然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的實施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但是全面推行獨立董事制度仍然對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進以及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獨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結構發展的必然趨勢,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不僅有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更能保護各個階層投資者的利益。調查表明,90%以上的被調查者都認為獨立董事制度對幫助企業長久地發展、改善公司治理、和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具有顯著的效果。所以,倘若我們能攻克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實施的難題,最終,獨立董事一定能夠獨立客觀地為公司整體的利益服務,成為公司董事會內部的“監控器”與“指明燈”。
[1]崔承辰.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現狀分析[N].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9):110-111.
[2]何龍燦,楊琳.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情況報告[J].董事會雜志,2014(1):36-41.
[3]沈臨波.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對重大關聯交易的影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3:1-23.
[4]汪磊.獨立董事損害賠償責任研究[D].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1-33.
[5]熊婧杰.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激勵與約束機制[D].江蘇大學碩士論文,2014:3-30.
[6]張瑩.我國獨立董事獨立性及其制度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11:13-28.
[7]朱丹.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非正常辭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文,2013:4-24.
[8]張先治,崔瑩.基于內部控制目標的獨立董事功能發揮模式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