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
?
“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研究
李鳴
摘 要:建設美麗廣西是建設美麗中國戰略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全方位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僅是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類組織、廣大民眾的使命與責任,也是廣西各族人民的追求與夢想。本文以生態文明為背景,以“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為研究對象,對“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的特征、內容與構建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生態文明;美麗廣西;管理機制
廣西歷史悠久,山水秀麗,資源豐富,人杰地靈。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由以往的經濟邊緣地區躍升為西南、華南和東盟三大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我國西南、中南的重心區之一。[1]黨的十八大報告專章論述“生態文明建設”,首次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建設美麗廣西是建設美麗中國戰略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全方位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僅是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類組織、廣大民眾的使命與責任,而且是廣西各族人民的追求與夢想。為此,本文謹就“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相關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如何理解“美麗廣西”?關于美麗廣西,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視角。有學者認為,廣西之美在于山清水秀的風景;有學者認為,廣西之美在于其壯族等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有學者認為,廣西之美在于其特有的美食、美妙的山歌和美麗的服飾;有學者認為,廣西之美在于其美麗的歷史文化傳承等等。我們認為,美麗廣西是一個集合概念。她是廣西的生態美、環境美、經濟美、政治美、科技美、管理美、教育美、社會美、歷史文化美、鄉村美、城市美、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美、心靈美、生活美、社會組織美、家庭美、公民美、音樂美、服飾美等的集合體系。基本特征如下:
1.全方位性
美麗廣西不僅是一個美學概念,也是一個多學科、多視角、多層面、復合集合型系統工程;是一個涵蓋自然生態系統、社會生態系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多領域的建設目標體系;是一個可感、可知、可觀、可評、可學、可建、可贊、可擁有、可享受的動態發展系統工程。[2][3]
2.綠色性
如果說信息化社會人類以信息數字化方式生存發展,那么,在建設美麗廣西的過程中,必然帶來我們生存發展方式的綠色化轉型:即以工業文明時代的生存發展模式轉向生態文明時代的綠色化生存發展模式。綠色化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衡量當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標志。毋庸置疑,綠色廣西應當是美麗廣西的重要內容。比如,追求和享受綠色財富、綠色幸福、綠色生活;構建和完善綠色城市、綠色鄉村、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交通、綠色物流、綠色技術、綠色消費、綠色管理、綠色旅游、綠色文化、綠色家庭、綠色休閑、綠色哲學、綠色藝術、綠色音樂等等。[4]
3.正能量性
“美麗廣西”作為“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正能量力量給廣西各族人民以積極向上的信心和期盼,鼓舞人們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建設美麗家園,不斷追求綠色財富、綠色幸福和美好生產生活方式,并為之更加美麗而努力。[5]
4.創新性
美麗廣西內容豐富、體系宏大,是一種創新性發展模式。[6]美麗廣西可以涵蓋智慧廣西、生態廣西、和諧廣西、富裕廣西、文明廣西、科技廣西、平安廣西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企業發展自主創新、新能源產業、農業現代化建設等等。
5.可持續性
美麗廣西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一方面,當代廣西人要創新建設美麗廣西;另一方面,要為廣西的子孫后代,保護并建設好美麗家園,讓廣西的“山清水秀生態美、文明富強和諧美”永駐八桂大地。
所謂“美麗廣西”管理機制,即在建設生態文明、創新美麗廣西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打造天藍、地綠、水凈,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環境,實現廣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廣西建設成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的“兩個建成”的目標。由廣西區黨委、政府組織領導,廣西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采用法律制度、綠色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推動、引導、監督、協調、規范、強化和促進全廣西社會共同實施的“美麗廣西”管理模式、運行平臺和系統制度。其性質特征如下:
1.系統性與科學管理性的有機融合
眾所周知,“美麗廣西”管理機制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科學設計、循序漸進實施,將廣西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融為一體。
2.導向性與規范性協同作用
“美麗廣西”管理機制,將導向、規范與促進廣西政府、企事業單位、公眾各項事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建設模式,使之在美麗廣西的架構內,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3.激勵性與懲罰性共同發力
“美麗廣西”管理機制,需要構建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廣西現代綠色經濟發展方式與綠色生存體系,是一場革命性的轉變,涉及廣西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學校、美麗企業、美麗社會、美麗心靈等建設與管理的轉變,要面對傳統勢力、傳統理念、傳統習慣和相關利益的挑戰,客觀上需要對傳統的廣西社會經濟生存發展方式進行修正、約束、淘汰、懲罰與拋棄,需要對美麗廣西生存發展方式給予肯定、支持、導向、規范、促進與激勵。只有經歷化蛹成蝶的陣痛之后,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好。
4.綠色科技與綠色管理的相互支撐
“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的構建,一方面需要現代綠色高科技作支撐,諸如,大力推廣應用太陽能、風能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高效節能技術、垃圾回收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等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綠色管理科學的規范和引導。比如,廣西綠色經濟的決策與控制,廣西綠色經濟技術的產、學、研一體化管理,廣西綠色經濟的國際化管理,廣西政府綠色管理,廣西綠色財政金融管理,區域綠色管理,產業綠色管理,企業綠色管理,家庭綠色管理等等。
5.環境倫理與生態法律共同作用
一方面,生態倫理是“美麗廣西”管理機制運行機制的重要理念支撐。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構建和完善廣西綠色法治氛圍。對破壞生態環境,與美麗廣西建設相違背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處罰,營造美麗廣西建設氛圍,促進美麗廣西運行機制形成。
6.國際性與廣西特色性兼備
既要向國際生態環保先進國家學習,諸如芬蘭、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相關的機制與經驗;同時也要結合廣西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區情,制定出符合實際、系統有效的“美麗廣西”管理機制。
1.“美麗廣西”管理機制(見下圖)
2.構建策略

(1)法律、政策制度機制。近幾年,有關部門已制定公布了與建設“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相關的政策法律文件。比如:2008年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2009年頒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實施《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07年頒布《生態廣西建設規劃綱要》;2013年發布《廣西主體功能區規劃》、出臺了《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廣西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廣西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及相關配套工作方案、“雙核驅動”戰略、開展了“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等。建設美麗廣西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全方位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導下,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建設美麗廣西,需要在“美麗廣西”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設。比如,盡快制定實施《“美麗廣西”建設規劃綱要》《“美麗廣西”建設指標體系》《“美麗廣西”建設促進條例》等。
(2)道德機制。要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戰略,將生態倫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納入廣西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必修課體系;還要強化“美麗廣西”管理倫理道德制度化機制建設。大力營造“美麗廣西”管理社會輿論氛圍,通過各類媒體和各級政府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宣傳、表彰、獎勵在“美麗廣西”管理機制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與個人。比如,開展“美麗廣西年度人物”評選活動。
(3)目標管理機制。美麗廣西是一個集合性概念,內涵十分豐富。例如,廣西生態目標管理機制、廣西經濟美、政治美、科技美目標管理機制、廣西心靈美麗目標管理機制、廣西城市美麗目標管理機制、廣西鄉村美麗目標管理機制、廣西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美麗目標管理機制、廣西生活質量美麗目標管理機制等。
(4)投入機制。中央、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行政管理資源、財政金融資源促進“美麗廣西”發展。比如,構建“美麗廣西”管理基礎性科學研究投入機制,“美麗廣西”產、學、研一體化投入機制,“美麗廣西”新興產業及重大項目工程投入機制,“美麗廣西”新技術和高科技市場化投入機制。
(5)市場機制。當今世界,既是互聯網經濟、知識經濟、高科技經濟時代,也是生態文明和市場經濟時代。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美麗廣西”建設。諸如,政府采購綠色經濟商品、綠色技術與服務;培養綠色商品、綠色技術市場機制等。倡導培養綠色經濟消費觀、綠色生存意識,引導綠色經濟生產、培植綠色經濟產業、促進綠色經濟社會發展。
(6)電子網絡機制。信息化時代,我國電子政務已全面展開,“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由此增加了新的運行載體。通過電子政務可實現“美麗廣西”管理機制運行狀態信息公開,為社會了解、監督政府、企業、公眾“美麗廣西”管理的相關信息,提供了一個簡便、陽光、即時互動的平臺,有利于提升“美麗廣西”管理機制管理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7)評價監督機制。客觀上要求廣西創新建立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廣西”管理相應的評價監督機制。諸如,“美麗廣西”建設指標體系評價監督機制、綠色財富、綠色幸福指數評價監督機制、美麗廣西政府、美麗廣西企業、美麗廣西組織指標評價監督機制等。
(8)激勵懲罰機制。為盡快建成“美麗廣西”,應創設與之相關的激勵懲罰制度,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手段,激勵廣西政府管理部門、公務員、企業、科技人員以及公眾積極主動參與“美麗廣西”建設。
如果說近代史上的廣西是一個現代化進程中的欠發展、邊緣化地區,1949年至今,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的廣西則是一個現代化進程中的建設者、跨越者、傳奇者,那么,今天和未來的廣西將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創造者、創新者和輝煌者。從一定意義上講,“美麗廣西”建設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事關廣西全面深化改革、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課題。構建、實現、創新“美麗廣西”還有很多困難。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下,勤勞、智慧、勇敢的廣西各族人民,一定不畏艱難險阻,抓住機遇,奮力拼搏,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兩個建成”的戰略目標,建成文明、富強、和諧、美麗的新廣西。
參考文獻
[1]楊亞非.構建廣西“戰略支點”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探析[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4):1-7.
[2]胡宗義,等.“美麗中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4(9):4-7.
[3]李小輝,等.美麗中國建設中的六個緯度[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1-24.
[4]潘岳.中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我們扭曲的發展觀[J].環境保護,2005(6).
[5]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中心組.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建設美麗廣西[J].求是,2013(19):47-48.
[6]生態廣西建設規劃綱要.桂政發〔2007〕34號,http://www.gxzf.gov.cn.
[7]廖銳.關于建設美麗廣西的幾點思考[J].廣西經濟,2013(3):17-18.
[8]黃日波.建設“美麗廣西”林業是關鍵[J].廣西林業,2013(8):4.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生態文化研究所)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研究項目“綠色財富觀研究”(項目編號:11DKS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