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為數據定價
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通過市場的手段形成公開公允的供需價格

在 4月1日剛成立的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臨時辦公地,中間碩大的屏幕上呈現出多種數據實時交易價格,最貴的數據每1000條超過百元,最便宜的是每1000條不到10元人民幣, 汽車車型等電商信息的價格亦條目清晰。
從數據中掘金,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但此前,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如何獲得有效的數據以及從哪里獲得數據并沒有清晰的答案。
“金融活動數據在各大銀行,搜索數據則掌握在搜索公司巨頭手中,電子商務數據集中于各家電商,很分散。”市場人士表示。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成立可能改變這一狀況。交易中心通過建立數據交易平臺,連接供需雙方,讓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并試圖激發出新的價值。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湯奇峰對《上海國資》表示,交易中心的股東包括中國聯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申能集團、上海儀電集團、上海萬得信息技術公司、萬達信息公司等,注冊資本2億元。
“股東方就是各類數據資源的擁有方,也是目前數據的賣方?!彼榻B。
最開始的數據從何而來?
湯奇峰介紹,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股東是第一批會員。比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在全國國資系統內首個成立獨立的數據公司,萬得則擁有強大的金融數據分析能力,中國聯通和申能集團則掌握著通信、用電數據。
據了解,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采用自主知識產權虛擬標識和二次加密數據配送技術,保障數據產權和數據衍生產品交易。同時,數據交易平臺不響應應用場景合理維度之外的任何數據請求,不存儲任何交易方的數據,不傳輸任何個人的隱私數據,不允許并技術性限制使用方非授權數據留存。
湯奇峰說,上海數據中心經歷了一年多的籌備過程,“非常謹慎”。數據中心第一步只對會員企業開放,成為會員要經過嚴格的審核過程。
“到第二季度,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網站將上線。最終實現線上、實時、面向應用的數據交易?!?湯奇峰介紹。
據了解,以往的數據交易,多為點對點的形態,所謂點對點,即個別企業之間的交易。比如,中國聯通和西班牙電信之間即開始點對點數據交易。與此相對,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數據交易采用多對多形態,可以為大數據交易提供一個公平可靠的環境,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機制,并規范提高企業效率,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可能性。
“點對點的數據交易中,往往是通過雙方談判確定成交價格,這樣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數據供應企業常常不知道這樣的價格是否合適,因此對數據推向市場不積極;二是購買數據的企業往往要聯系多個供應源,才能完成數據的服務,效率較低?!?/p>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建成之后,就能形成多個數據供應源,通過市場的手段形成公開公允的供需價格。
比如,對價格敏感的企業,可以選擇價格略低的供應源;看重數據質量穩定的企業,可選擇價格高一些的供應源。
湯奇峰舉例說,金融企業為了風險控制,會審查貸款客戶的資質。特別是小微貸款更加慎重。比如要不要借錢給一位自稱是廚師的張先生買手機?那么,這家金融機構第一步要判斷張先生是否真的想買手機。大數據可以知道,張先生是否近期訪問過京東、蘇寧等電商網站。第二步,判斷他是否真是廚師。金融機構需要了解,他是否在連續時間內在固定地址上班。第三步,再看他的電話號碼,是否是新開通的,還是老用戶,有沒有固定的社交圈,甚至他在航空公司的記錄,是否經常旅行,是經常買公務艙還是經濟艙等,來確定他的收入。
“這些數據都能判斷他的收入與信用,但需要通過不同的數據供應源去購買。而在交易中心,企業可以一次性完成。因此,數據交易中心的核心功能一是定價,二是可以提供多維度的數據?!?湯奇峰介紹。
目前,上海大數據產業的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的結構,除數據交易中心,還包括大數據產業基地、大數據產業基金、大數據產業聯盟和大數據研究中心。在交易中心成立的當天,首個大數據產業基地、產業基金與數據交易中心一起,落戶靜安的市北高新園區,而設在浦東張江的產業聯盟也同時成立。
“數據產業需要資金的推動,產業基金發揮籌資的作用。創業基地為數據產業提供了發展壯大的場地。大數據聯盟作為一個行業組織,承擔培訓和宣傳的職能。研究中心從事大數據產業的前沿研究,推出工具集。數據交易中心則是數據產業的樞紐工程。五位一體使大數據行業形成完整的生態?!?湯奇峰表示。
為此,在交易中心成立之時,還將同步推出一個提供大數據解決方案的開放數據實驗室和數據應用的展示中心,形成一平臺二中心的格局。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將追求交易質量和交易規模。” 湯奇峰表示。
據他介紹,未來,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將在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監督指導下,推動泛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數據交易機構的互聯互通和深度合作,形成健全規范的商業數據交易、交換機制,共同促進商業數據資產流通、充分釋放數據資源衍生產品紅利,為國家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已經明確,未來三年,不會向交易雙方收取費用。湯奇峰說,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目標,是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交易平臺。
業界專家認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圍繞數據資源的流動和利用,應該會有助于形成一套新的經濟模式,激發新的發展動能。但要領“數據經濟”的風氣之先,推動數據交易中心的運轉將是一個重要的機遇。
目前,上海是國內數據生成與應用的領先地區,已擁有全球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同時在數據科學研究、關鍵技術和產品,以及商業應用創新等方面表現活躍,涌現出一批研究機構和企業。
湯奇峰表示,這些“數據經濟”參與者構成的產業生態中,交易平臺地位特殊。為了促成交易,它的周邊不僅可以衍生出諸如數據挖掘、清洗、建模等生機勃勃的第三方服務商,而且一系列亟待填補的法律和制度空白,都有望通過高密度的交易,在實踐中探索出解決方案,比如什么是隱私、數據的產權屬于網民還是企業、數據增值收益該如何分配等。
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