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漢:投監會才是P2P最有力的監管者
歷史和人性告訴我們,自律從未靠譜,他律才是王道!
e租寶、大大、鑫琦……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名字讓數十萬投資人血本無歸,也殃及了互聯網理財行業一些規范經營的P2P,以至于一旦有理財公司跑路,公眾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把矛頭指向P2P。
“他們不是P2P……”許多P2P 從業人員在面對投資人的質疑時,只能無奈地這樣辯解,但是在社會輿論面前,這種辯解又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其實,辨別P2P的真偽非常容易:
第一看借款人或借款項目是否真實。不管是e租寶、大大還是鑫琦,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借款項目有貓膩,他們均未向投資人公開借款項目的詳細資料,而P2P平臺的信息中介的本質則要求借款人的身份、經營、保證措施等都是真實的,是經得起實地驗證的。
第二看是資金是否真正進了借款人賬戶,真正的P2P是投資人在投標完成后,資金進入借款方的賬戶,而e租寶等偽P2P都是將投資人資金直接納入自己囊中,其本質是非法集資。
雖然把握住以上兩個點就可以辨識真假P2P,但是目前政府各個部門,無論是銀監會、地方金融辦,還是工信部、公安部和網信辦,一方面無法將監管的觸手深入如此微觀層面,另一方面也無法做到防患于未然,直到這些偽P2P跑路了再介入,實際已經于事無補,而且事后追償效率也不高;如雨后春筍般成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們,更是一籌莫展,僅僅停留在收收會費、開開行業會議、發發所謂“自律”的呼吁而已,君不見,跑路的那么多平臺,是相關行業協會的會員甚至是座上賓的不在少數,當跑路了,投資人去P2P辦公地點拉橫幅、堵門了,會有哪個政府部門、哪家行業協會工作人員挺身而出在現場幫助投資人挽回損失呢?
歷史和人性告訴我們,自律從未靠譜,他律才是王道!
“他”來自何方呢?當偽P2P 們跑路了,銀監、公安、金融辦、行業協會和投資人,誰是最大的受害者?答案是肯定的——投資人自己才是P2P平臺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然而投資人是分散而無力的,如何讓這種分散的力量聚合成監管的鐵拳,成為最有力的、像銀監會之于銀行那樣的監管機構呢?生菜金融認為:唯有投資人自己聯合起來,成立自己切身利益的監管機構——投監會。
基于這樣的認識和負責任的態度,2015年1月9日,經與上海地區的一些投資人協商建議,生菜金融在上海地區成立了投監會,當時面對許多員工“為什么給自己找個緊箍咒、找個婆婆”的疑問時,生菜金融負責人周漢說:“我們平臺行得正、做得端,借款項目真實、資金流向清晰,為什么怕投資人組建的投監會來對我們進行監督呢?只有那些偽P2P才會害怕投監會這面照妖鏡?!?/p>

投監會成立一年以來,會員從最初的10人擴大到現在的20人,投監會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辦法。
投監會會長朱先生表示,為了更好地監管平臺,每個月投監會成員都會進行“突襲檢查”,每次隨機挑一個平臺業務管理崗員工的電腦,隨機挑幾個借款標的,調取所有原始文件檔案進行核查(一份借款檔案包含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房產證、抵押權證、借款擔保合同原件等多達三十多項材料),有時甚至會去現場進行核實借款客戶真實性;而且尤其重視資金的流向,投監會成員甚至會親自打電話給借款客戶詢問借款是否發放。
朱會長表示,雖然投監會現場檢查范圍逐步擴大,更有像財務總監、律師甚至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這樣的專業人士親自參與,但是生菜金融每一次都經受住了考驗。他們對于平臺的信任也不斷加深,投資額也在不斷加碼。這一年多來,生菜金融的進步也是巨大的,成交量同比2014年增加2倍多,在網貸之家的P2P發展指數排名中最高達17位,今年一月份還獲得了上汽集團、儀電集團兩家國企巨頭旗下基金領投的B輪投資。
在P2P行業遭受污名化的“后e租寶時代”,生菜金融萌發了將投監會擴大升級的想法。
周漢表示,現在雖然有一些P2P也有投監會,但是大多數成員都是按投資金額選出,很多成員工作繁忙,有的則不是很專業,監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更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監管體系。
在今年2月26日召開的融道網·生菜金融第二屆投監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經會員大會商議決定生菜金融投監會制度將繼續升級,只要是生菜金融的注冊會員,不管有沒有在生菜金融投資,也不管投資金額多少,或者“投齡”的長短,甚至是同行,均可以申請加入生菜金融投監會,并可以自薦或通過競選成為投監會常務委員會成員、對平臺標的進行現場檢查; 另外,將成立投監會的地域不僅僅局限于上海,而是擴大到全國范圍。并于近日起,正式向社會公布優化的投監會章程征求意見稿。
周漢認為,為了扭轉P2P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重樹投資人信心,在當前政府尚未真正進入監管角色時,唯有投監會制度這劑“猛藥”才能“去沉疴”,唯有投監會制度這個“重典”才能“治亂世”。
相關鏈接:融道網·生菜金融投監會有何職權?
在《融道網 生菜金融投資人監督管理委員會章程(征求意見稿)》,本刊節選了投資人最為關心的“投監會的職權”一節,歡迎讀者來信來電,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
在法律規定隱私保護的前提條件下,本會可以行使以下職權:
(一)查詢平臺的背景及資質情況(包括平臺的注冊登記證照、股東組成、實繳資本、年度審計報告、平臺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歷資質及變動等)。
(二)查詢平臺借款人、保證人的相關可披露信息(包括真實姓名、業務規模、資信、抵押、擔保、還款計劃、還款進度、逾期違約情況等)。
(三)查詢平臺風控情況(包括風控架構、風控流程、風控制度及制度執行情況、風控的效果、風控中的薄弱環節及改進措施等)。
(四)督促平臺根據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規定期限內達到投資人資金在銀行存管的要求(檢查投資人資金開戶、平臺資金與投資人資金是否嚴格分開、平臺有否自融、有否資金池、有否挪用投資人資金、投資人資金的進出流程是否嚴密等)。
(五)了解平臺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趨勢以及其它可以向本會公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