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艷
一、主題內涵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師有序地安排對幼兒有很大的影響,不僅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還能減少事故的發生。如何讓幼兒減少隱形的浪費及等待的時間,讓各環節過渡緊湊,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方式滿足現實的需要。
二、背景意義
每天的盥洗、餐后、午睡起床等生活過渡環節,我們時常會發現教室里亂糟糟的。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安靜活動后,總想著能自由地動一動,每個幼兒的盥洗、進餐、起床等速度有快有慢,動作快的孩子和動作慢的孩子活動節奏不統一,老師常會分身乏術,難以照顧周全。在生活過渡環節,孩子很容易在教室內外引發安全事故。如何把這些過渡環節自然、有序地串聯起來呢?
三、情景描述
場景一:活動結束后,老師請小朋友去盥洗。動作快的孩子早已做完事情開始在一旁不知道干什么,有的在教室里玩起追逐游戲,有的開始游蕩。而動作慢的孩子卻還在一旁慢慢地喝水、聊天。老師一邊提醒著在教室里追逐的孩子,一邊不停地在催促著動作慢的孩子。這時在玩追逐游戲的孩子突然摔倒了,老師忙著管摔倒的孩子,完全顧不上別的孩子。
幼兒的盥洗速度有快慢,自控能力較弱。對于動作快的孩子來說,結束完盥洗,總想著到處跑跑,到處玩玩。這時即使教師再怎么提醒,幼兒也總是會按捺不住又玩起來,事故容易發生。對于盥洗動作慢的幼兒來說,有時候越催促反而越強化幼兒這一行為,導致的結果是越來越慢。教師畢竟精力有限,不能左右逢源,一有突發狀況,更加手忙腳亂,什么都顧不上。
場景二:吃飯的時候,孩子一邊進餐,一邊不停地聊天。老師提醒:“別說話了,快點吃完就可以先去選玩具玩了。”過了一會兒,孩子又開始聊起天來,不知道說著什么好玩的,有幾個笑得飯都嗆到了。老師只有不停地提醒,雖然孩子會暫時停止,但沒一會兒還是會聊起來。
進餐時,很多孩子都會講話,他們的話題總是很多,有時候是出去玩的事,有時候是上課的事,甚至對吃飯時發生的一點小事情都有興趣。可是這樣勢必影響進餐,盡管老師不斷地提醒,但孩子總是能想著找點機會說點什么,他們覺得邊吃邊聊是一種樂趣。有時候老師在引導中只能用說教的方式讓孩子來信服,其實孩子都是被迫接受“安靜、服從”。
場景三:下午起床,老師把燈打開,醒得早的孩子馬上就起床了,拼命地叫著邊上還熟睡的孩子。可熟睡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沒緩過來,轉了身又睡著了。小朋友繼續叫,覺得叫得不過癮就動手去弄睡著的孩子。顯然,這樣的方式睡著的孩子很不喜歡,心情很不好。老師見時間差不多了,就把還賴在床上的小朋友叫起來穿衣服,但是孩子還沒睡醒,開始鬧情緒。
起床時,由于幼兒睡眠時間的差異,就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早醒的孩子邊穿衣服邊說話,甚至大聲叫醒還在睡的孩子。沒睡醒的孩子被強行叫醒后由于情緒不佳,就會影響他們下午的活動狀態。這時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就會發生沖突。因此,起床時放一些輕音樂,可以更自然地喚醒孩子,一方面可以引導早醒的幼兒保持一種相對安靜的狀態,另一方面能讓晚起的幼兒慢慢適應,在情緒上能有所緩和。
四、案例反思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幼兒喜歡音樂,在唱唱、跳跳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音樂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可以讓幼兒的一日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運用這些神奇的音符呢?
(一)讓音樂貫穿一日生活。
音樂的世界豐富多彩,人類任何情感都可以在音樂中找到相似的感受。《田園交響曲》的明快清新,《命運交響曲》的驚心動魄,《動物狂歡節》的幽默奔放等,都可以發展和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各活動之間的銜接,我們可以選擇不同風格的音樂,暗示和誘導幼兒出現合適的行為。通過這樣每日出現的音樂,可以讓幼兒從多角度欣賞音樂,在不斷傾聽、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二)運用音樂,以多種方式組織一日生活。
在兩個環節間的過渡環節,可以先選擇歌唱的形式,接著選擇肢體展現的形式,然后選擇音樂游戲的形式。這樣輪番式的滾動,不僅可以讓幼兒隨時保持新鮮感,而且易于讓幼兒迅速地參與到活動中。在這樣的氛圍下,可以有效控制幼兒的行為,也可以讓幼兒參與到集體活動中,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而對一些個別行為自由的幼兒,教師則可以采用邀請舞等音樂形式,把幼兒請回到集體中。
(三)合理選擇不同的音樂。
1.盥洗
幼兒盥洗速度有快慢,如何把握好這一時差很重要。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方法外,也可以先請快的幼兒進行音樂游戲,吸引速度慢的幼兒加入到游戲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彈奏音樂節奏的變換提醒幼兒。如:彈奏同一首樂曲,一開始可以慢一點,提醒幼兒還有時間,但一旦樂曲快起來的時候,就是提醒幼兒時間快到了。這樣的方式對于動作快的幼兒來說,他可以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進行節奏練習,另一方面自然催促了動作慢的幼兒。
2.進餐
有醫學研究表明,柔和的音樂可使食欲及消化順利,充分享受用餐的滿足和愉悅。在選擇音樂時,要注意選擇一些沒有歌詞的輕音樂或者世界名曲,節奏相對緩慢些。樂曲每隔一段時間可以進行更換。教師可以在餐前對這些樂曲進行介紹,這樣幼兒不僅能豐富音樂知識,而且能細心聆聽,安靜用餐,增強專注力。
3.午睡起床
由于幼兒從熟睡狀態中醒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在選擇時音樂,最好由輕到重過渡,讓孩子通過音樂的呼喚,在睡夢中慢慢醒來。這樣孩子不僅不會有情緒反應,反而起床速度也會比較快,從而減少同伴沖突。起床后,可以播放一些歡快的幼兒熟悉的歌曲,讓幼兒自由跟唱,盡快從午睡狀態中清醒過來。
用音樂優化一日生活過渡環節,不僅能減少事故的發生,大家一起參與到活動中,而且能幫助我們調整好心態,以愉快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利用人民藝術家冼星海的一句名言:“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讓神奇的音符盡情地跳動起來,讓孩子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