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00)
?
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在武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①
邵婷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00)
摘 要:積極探索、應用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對促進建設創新型教育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戰略意義。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提供的發現式教學的起源、概念、發展及其理論為依據,通過對武術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與發現式教學模式應運差異進行比較,以體育學院武術專選課為研究對象,以發現式教學模式為教學模版,設計教學情境,探討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在武術教學中的應用與成效, 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對武術教學的態度轉變為以一種內在動機。
關鍵詞:體育 發現式教學模式 武術教學
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建設和國家發展戰略的主題,在這種背景下重視體育教學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促進教育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實際意義和戰略意義[1]。在傳統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武術課程教學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例如,學生不能夠掌握其套路動作的技擊意義,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等。改變傳統武術教學方法,是解決武術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該文旨在探索如何在武術教學中構建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教學優勢進行結合,為改善武術課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有效嘗試和應運。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式學習”教育理論,主要是以心理學的認知結構和直覺思維理論為創新基礎的[2]。它的主要特點在于不直接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提供給學生,只是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線索,在教學前做好情境設計,由學生自己根據教師所提供的線索去發現其中的問題,經歷探究思維的過程。從而提高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研究認為,“發現”除了是尋求未知曉事物的行為過程,也包括學習者親自獲取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的內容也不僅僅指的是人們從未知曉的事物,也包括一部分知曉而一部分人不知曉的事物。在此理解上,再結合其它“發現”的概念和體育學科特點發現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對體育教學中的發現式教學模式可定義為:在體育理論和技能學習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自我認知能力為目標,對某技術動作或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主動探求原理和尋求相關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來完成體育理論教學和技術動作的教學過程。通過自我發現運動技能規律及原理,學會科學的運動理念,形成對體育運動的思維探究習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態度轉變為以一種主動發現、學習的態度[3]。
2.1 武術課常用的教學模式
在體育學院武術專業課上,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忽略了每個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差異,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專項,在興趣愛好方面就有不同的學習熱情。而當前高校的武術專業課都是比較單一(開始,基本,結束),教學內容多以初級套路為主,評價標準不完善,這使能力較好學生不夠學,較差的學生學不會,因此使部分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體育學院小組武術專業課上
這組男生籃球專項的居多,教授內容為“殼子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模仿教師完成云棍,身高條件與棍長不合比例,劃棍——脫手——結棍,這一技能的學習就不能完成,導致學生學不會,不愛學,錯誤的認為武術是個頭較矮的人群適宜的運動。教學質量完成不了,期終考核應付對待,嚴重的影響武術學科的發展。
2.2 武術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就體育學院開設的武術專業課,大多以初級長拳、初級棍、初級劍、散打搏擊、太極拳等為普修內容。內容特點為:套路繁多、以套路演練的完整性為主要考核依據;缺少理論的講解;不注重詳解一招一式的的技擊含義;教學內容多以效仿記憶為主。
學校安排一周一節武術課,課程內容限制了教師教學的深度,促使教學速度很快,學生不能完全掌握技術技巧。這也決定了教師必須采用直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糾正錯誤法進行示范教學。學生被動的學習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有:以教師為主導,課程內容以教師講解示范、領做滿堂灌的形式,忽略了教學過程的雙邊性,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形成了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教學質量不高的尷尬局面。

表1 傳統教學模式與發現式教學模式在武術課的應運對比
2.3 武術課程教學評價
經調查發現,大多數體育院校武術考核標準都為:20%平時成績(出勤)+40%期中考試(拳術套路演練水平)+40%期末考試(器械套路演練水平)=學期總成績。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只注重了武術教學的“量”,而忽略了武術教學的“質”。武術之所以是我國寶貴的文化精髓,其在于武術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悠久的歷史淵源、強大的技擊功能及健身娛樂功能。在武術教學中,套路教學成為校園武術的標志,對其技擊性的理解、武術文化教學的忽視導致武術課程枯燥乏味,成了“動作記憶”課程。
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的選用限制了教學內容的延展性,教學評價方式承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就是傳統武術教學沒法打開的教學鏈條,從而形成了阻礙武術在學校發展的主要因素。
將傳統數據模式與實現式教學模式在武術課上的運用進行對比,總結見表1。
4.1 結語
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在武術專業課中的應運,使學生在學習武術動作技能的過程中,真實感受到每一個技擊動作的存在性,將武術的技擊價值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在發現式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習武術的價值,還培養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結合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對武術學科的興趣愛好。改變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模式,是現在高校武術專業課教學設計者必須面臨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未來武術事業的發展。
4.2 建議
倡導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調整武術課程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質量的“質”,運用發現式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對武術技術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思維開發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在武術教學中融入武術文化教學內容,例如對學生“武德”的培養;改善武術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結合發現式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提高武術課程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羅輝.體育發現式教學模式案例設計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6):76-77.
[2]趙衛民.體操發現式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117-120.
[3]薛有才.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航空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c)-0001-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001
作者簡介:①邵婷(1990—),女,回族,甘肅天水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