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勝
(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科技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優化策略研究
常德勝
(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積極構建有效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浙江科技學院依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展開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問題。為了促進改革的深化,本研究提出相應的優化發展策略。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進入21世紀,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人們寄希望于學校體育來改善青少年的體質。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學校紛紛開展體育教學改革,以期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于是涌現出了如三自主分層教學、完全開放式模式、俱樂部教學模式、主副項制模式等新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其中,俱樂部教學模式由于自主性、民主性等特征鮮明,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受各高校的青睞。在改革浪潮中,浙江科技學院也積極開展體育教學改革,于2015年全面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經過1年的改革實施,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本研究針對浙江科技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管理運營機制存在問題展開研究。
截止2016年初,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擁有專業體育教師35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講師17人,其中博士4人(其中1人在讀)。教師專項主要分布在傳統項目上,共開設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武術、跆拳道、時尚操舞、瑜伽、木球、戶外運動、輪滑、體育舞蹈、酷學酷健等15個項目的俱樂部。浙江科技學院體育俱樂部采用學生自主選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俱樂部、自主選擇授課教師“三自主”的模式,將傳統的課內與課外全部納入到俱樂部管理之中。俱樂部采用主教練與學生助理教練負責制,即體育教師負責傳統的課內教學,每周不少于9h的指導時間;學生助理教練負責傳統的課外活動,每周不得少于1h/次。俱樂部成員每周必須參加2次活動,其中,1次是體育教師指導,1次是學生助理教練指導。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中心、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考核模式上采用積分制,積分超過60分即可獲得該學期的體育必修學分。積分項目主要由出勤、體質測試、體育俱樂成績、誠信越野跑等組成,各部分的比重分別是10%、30%、35%、25%。每缺勤1次扣0.5分。為了調動學生提高耐力素質的積極性,誠信越野跑每5km積1分,超過125km后,每10km積1分,總積分不超過30分。由于現在是2個校區運營模式,大一學生在安吉校區,大二到大四學生在小和山校區。體育教師分別在2個校區開展俱樂部活動。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允許部分體育教師跨校區承擔2個俱樂部的教學活動。經過1年的運營,體育俱樂部教學取得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改善。以耐力素質為例,在未開展俱樂部前,浙江科學院男生1 000m成績均值為4:15、女生800m成績均值為4:19。開展俱樂部1年后,這兩項成績分別為3:56、3:51。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了,是不是就代表學生對體育俱樂部教學的認同和滿意。經調查發現,學生對俱樂部模式教學并不滿意。38%的同學認為“體育俱樂部教學達到了自己學習的目標”,29%的同學認為“體育俱樂部教學基本達到了自己學習的目標”,還有33%的同學認為“體育俱樂部教學沒有達到了自己學習的目標”。
2.1 體育學科地位的缺失
改革的初衷是為了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但在俱樂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每個俱樂部的上課時間、上課地點沒有體現在學校的教務管理系統中,造成管理上的缺失與混亂。由于課表上沒有體現體育俱樂部活動時間,造成學生選課的困難、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上課時間沖突事件的發生。由于歷史原因,體育學科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發生上課沖突事件后,多數學生是不參加體育俱樂部活動而去參加其他課程學習,長此以往勢必使體育學科更為邊緣化。
2.2 改革準備不充分
任何一項的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勢必都要經過精心準備和策劃。浙江科技學院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真正的準備籌劃期是1個學期,然后在學校領導的要求下匆匆上馬,招致大多數體育教師的反對。任何的教學改革都需要一線體育教師去貫徹執行,體育教師帶著抵觸情緒去執行,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2.3 改革方案有待完善
由于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各個教學部門的大力支持,明晰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由于體育俱樂部是個新事物,大家都很陌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看法。因此,要將改革精神與方案精準地傳達到每個改革相關人員,特別是一線的體育教師,避免不完善的方案帶來的負面效果。以俱樂部考核中的“誠信越野跑”為例。在最初的方案中,誠信越野跑積分不設上限。也就意味著,學生可以不來參加體育俱樂部活動,可以不參加體質測試,只要誠信越野跑就可以拿到100積分,拿到必修學分,造成部分學生理直氣壯地不參加俱樂部活動。
2.4 場地設施不能滿足俱樂部教學需求
目前,2個校區均有風雨館,但是場地劃分使用不合理、利用率不高。2個校區的風雨館基本上都是以小球類俱樂部、舞蹈俱樂部、武術類俱樂部為主使用,沒有籃球俱樂部、排球俱樂部等的活動空間。在雨雪天氣,造成籃球俱樂部、排球俱樂部同學無法活動的局面產生。另外,由于是體育教師和助理教練分別組織學生活動,在同一時間上課時,會發生場地不足的情況。出現不參加俱樂部活動自己鍛煉的學生與參加俱樂部活動的學生、教師之間及組織俱樂部活動的學生助教與體育教師之間爭搶場地的現象。
2.5 體育教師業務水平無法滿足俱樂部教學需求
俱樂部的管理運營與傳統的體育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還要有組織策劃能力。由于體育俱樂部沒有區分等級,在同一個時間內參加俱樂部的學生體育水平參差不齊,要求體育教師要擁有更高的教學技能與技巧,否則無法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再加上管理不能及時跟進,造成部分體育教師“渾水摸魚”,不能徹底貫徹執行改革方案。
3.1 完善體育俱樂部的管理法規。
“依法治體、依法執教”是俱樂部教學改革健康發展的前提。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良好運行除了學校在教學方面的各項制度作保障外,還需要將學校場館、器材使用以管理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既可避免發生爭搶場地現象的發生,又能確保每個學生的參加體育鍛煉的權力。特別提出的是,在教學管理規定上,一定要將俱樂部活動時間納入教學管理系統中,在課表上擁有一席之地。
3.2 完善改革方案
首先,要明晰“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內涵與外延。目前,由于缺乏一個共性認識,造成設計的改革方案與體育教師想象中的俱樂部教學差異很大。所以,要明晰核心概念,深入調研,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場館器材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改革方案。當教學理念、組織形式等均需發生變化時,改革的難度增加,改革要逐漸推進,切不可操之過急。這些改革方案包括設計理念、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俱樂部教學大綱、考評機制等的方案。
3.3 合理規劃場館、提高利用率
體育教學離不開場館的支持。合理的利用場館,不僅可以發揮其最大的效益,還可以調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要對安吉校區、小和山校區的場館、器材從教師的數量、體育專項的分布、學生人數的分配情況及結合學生參加活動時間等進行合理評估,從而可以確定開設體育俱樂部的項目及數量。
3.4 加強教學研究活動,提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一流的教師帶來一流的教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業績,必須擁有一流的體育師資隊伍。目前,學校體育教師雖然在職稱、學歷上都遠遠超過同類學校,但專業能力還有不能滿足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需求。為此,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既可以請專家名師過來指導,也可以發揮廣大教師之間的互幫互助學習。
[ 1 ]常志利.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運行的保障系統研究[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5):76-78
[ 2 ]周威,周愛光,李敏卿.對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研究[ 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 2):81-84.
[ 3 ]宋忠良.高校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對策[ J ].體育科技,2014,35( 1):121-122.
[ 4 ]胥紅艷.普通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對策[ 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2011(2):114-117.
G807.4
A
1674-151X(2016)09-04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23
投稿日期:2016-08-30
2015浙江科技學院教改項目(編號2015-t3)。
常德勝(1973—),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