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韶強 (陜西科技大學 710021; 河南省財經學校 450012)
周莉英 (陜西科技大學 710021)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藝術類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探究
陳韶強 (陜西科技大學 710021; 河南省財經學校 450012)
周莉英 (陜西科技大學 710021)
實踐教學環節是中職藝術類專業教學的關鍵環節,而目前制約實踐性教學發展的正是其結構的不合理,沒有突破傳統基礎課教育的說教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到用人單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突破傳統教育“紙上談兵”的根本途徑,就是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的“四個對接”,是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對接;校企合作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中職教學藝術類專業教學的關鍵環節,突破傳統教育“紙上談兵”的根本途徑,就是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形式,并積極促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一)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實踐性教學目的
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實用型技術、提高個人綜合能力。一所職業學校如果培養目標定位不清,不僅嚴重的影響到課程開發,而且嚴重影響到畢業生就業。因此,培養目標是實訓課程的出發點,這是在進行實訓課改時首先要明確的。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
(二)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現狀述評
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的是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的教育模式,無論是專業的設置、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定、教學方式的運用,都與本專科院校極為相似,缺乏自己應有的辦學特色和獨立性,學生課堂理論內容偏多,實操課程偏少,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缺乏創造性。導致學生作品只重表現,卻不實用;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控能力弱,缺乏綜合運用能力。
(三)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實踐性教學課程體系現狀評述
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是按照傳統的老三段安排的,這種課程結構直接導致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對獨立,無法達到相對系統化,不能是學生更有效的學習到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加以應用。
(一)建立實踐性教學反饋體系
1.建立實踐性教學督導體系
實踐性教學全過程由學校進行檢查,在檢查實踐性教學的完成情況的同時,重點檢查實踐性教學的完成質量。教學檢查工作只有貫穿教學始終,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畢業學生跟蹤調查制度使院校能夠及時了解畢業學生的工作情況,掌握社會對人才的最新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學校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依據。
2.建立教師評價體系
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制定出實踐性教學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使之制度化,并嚴格執行。再結合各項評價結果,納入人事考核,在學校各項爭先創優活動中適當政策性傾斜。
(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實踐性教學水平提升
緊貼企業用工要求,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為了進一步提升實踐性教學水平。近年來,我校藝術類專業學生連年參加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就業率較以前大幅度提高,這些突出成績和我校每學期都開展技能競賽是分不開的。建立專項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在實踐性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實踐性教學管理人員。
(三)探索多種實踐性教學模式
實踐證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特色之一,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實行產教結合、工學交替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辦學職能所決定的,是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1.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的用工標準相結合
在市場經濟狀態下,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但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該產品的市場供求關系一定是起著重要作用的因素。中職學校各專業在設立專業培養目標上,一定要定位明確,對與專業、行業相對應的職業基本能力要求、崗位工作標準以及崗位人才規格、知識結構、技能素質等進行明確,真正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與社會需求、崗位需求對接。
2.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注重實踐性教學的教學目標以及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將實踐性教學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轉換為崗位工作目標,以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用完成該項工作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為核心來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通過完成目標任務的環節中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并檢驗相關技能掌握情況。
摸索具有我校特色、符合藝術類專業特色的實訓模式,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的“四個對接”。
(一)課程考核標準與職業標準的對接
以行業標準來要求中職學校專業課程考核標準,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將各行業設計人員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進行整合。專業理論教學由專任教師完成,項目生產實訓由模擬設計工作室和實訓基地負責完成,結合實際設計項目安排專門技術人員指導實施,并負責管理和考核。
(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為了更好的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實現課程目標與職業目標的結合,想法設法變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是近些年我校藝術類專業教師一直在探尋的問題。
(三)專業與產業的對接
在藝術類的設計領域,隨著高科技、設計理念、材料和表現方式的層出不窮,如果不能建立專業與產業的對接,會導致學生所學與所需相脫節。建立藝術類專業與產業的對接可以改善這方面的問題。
(四)學生德育培養與企業歸屬感的對接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模式的特殊性,也給學生的德育教育帶來了一定的考驗,對中職學生的德育培養工作必須緊握時代脈搏,從職業教育特點出發,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更新觀念,跳出舊的德育思維模式,切實提高職校德育的實效性,探索并追求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式,讓學生更好的適應企業,提升其在企業的歸屬感,做到完美對接。
從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的特點出發,從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的教學實戰出發,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嘗試,以一種更為切實可行的途徑,解決困擾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發展的諸多問題,繼續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壯大練精校企合作隊伍,增速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才能促使中職學校藝術類專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1]吳少紅.從德國職教師資培養談起[J].教育發展研究,2000(3).
[2]高瑛.我國職教師資隊伍現狀分析及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3(16).
[3]鄭聲衡.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形勢、問題與對策[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2 (1).
[4]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J].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指導方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