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西琳 魏 軍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430000)
《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
廖西琳 魏 軍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430000)
本文擬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將從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作為切入點,為現階段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提供合理的建議。
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傳播
注:本文為2013年武漢市教育局武漢市市屬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012。
對于“《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為主題的系列研究課題,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石,同時也是當今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現實意義,也是具有現實性、開創性、實踐性的研究工作。本文將在當今有關民族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教學研究的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相互關系及其內涵。從整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綜合性大學如何科學地定位教學工作和研究的發展方向,真正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對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各級各類人才”的要求。
(一)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紀以來,少有研究者對“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之課題進行過全面的梳理、歸納、總結。當下以“民族民間音樂”為代表的基礎理論課教學的發展面臨著理論課單一的講授法無法適應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的現實,學生缺乏對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最佳效果。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重新審視民族音樂、建立多元化的音樂文化觀,并開始做好推廣民族音樂的歷史重任是我們教學的重點,重新思考我們的教學理念,開展實施教學改革是重中之重。本課題的研究是建立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改革與高校文化建設研究的基礎之上,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設的發展,有利于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多元化的校園文化也是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于塑造他們正確的傳統文化鑒賞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實施方案
1.具體研究對象和內容
《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針對的對象主要是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表演的同學,也有少數選修了這門課程的非音樂專業的同學。
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傳統的講授之外,開展系列專題的研討以及延伸到課外的科研立項、采訪調研等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逐步改變以往存在的較為那些被學生所認為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音樂專業和那些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課堂內外的教學與引導逐一提高學生們在學習和研討中的學習能力,開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視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的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在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上導入研究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多種新興實用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出《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特色,與新的教學發展方向接軌。為了鞏固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在課外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收集與《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相關的文獻資料,到相關的學術機構和院校進行調研,與相關組織、專家、民間藝人進行學術交流與探討,指導學生參加民樂類大型比賽以助于民樂在更多范圍類的傳播和交流,整理資料、進行嚴謹的分析,撰寫研究報告。真正地將研討式的教學方法落實到位。
2.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創新點
對相關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方法做比較系統的調研,及時獲得相關的研究資料,將這些調研高校的相同或者相似課程進行比較性研究。使課題組能夠比較系統、準確地掌握這些高校課程教學方法上的優勢、特點和不足之處。研究的工作應該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指導思想,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為導向,密切結合目前正在進行的專業教學改革來探索應用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以為專業和學科發展提供建設性的參考。
注重理論與實踐互動,理論推導和實踐調研結合教學。如將《民族民間音樂》理論教學與師生實踐采風、調研結合開展教學,將傳統理論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大型開放教學與團隊合作模式。深入民間、走出課堂,教師帶隊,與學生一起去吉慶街、孝感地區采訪民間藝人,觀摩他們的表演,課堂內外深入學習。為了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們的潛力,還可以指導他們開展學生科研立項。
實際上,《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相關研究已經在江漢大學本科生(2014級、2015級)中進行了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根據學生反饋的意見,教學效果良好。為了更好地實施《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相關老師還組織并親自帶參與本課程學習的學生實踐調研團隊利用暑期開展與本課程相關的田野調查,這種課堂延伸的實踐調研教學活動受到湖北日報、光明圖片網、孝感晚報等媒體的關注,大力地宣傳了以江漢大學為代表的培養應用型綜合性人才的高校辦學理念,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高校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工作,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1]黃春玲,宋文靜,霍穎.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改革與建設初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4).
[2]王珊珊.高師《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