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黃碩
?
信陽茶產業的競爭力分析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黃碩
摘 要: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信陽市的茶葉產業是這個區域的主要經濟產業,是信陽市的傳統優勢行業,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信陽是河南省的主要產茶區,“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市委市政府也給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但是,信陽的茶產品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就信陽地區茶葉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指出信陽毛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信陽茶葉產業 競爭力 優勢 劣勢 對策
茶是廣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飲品,中國是茶文化的起始地,茶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因此,茶也就成為中國在世界各地的一個普遍的代名詞,中國具有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發展史,這些使得中國在世界茶文化中享有盛譽。而信陽毛尖久負盛名,可稱得上是我國茶文化當中的典型代表。
信陽是茶的故鄉之一,信陽又名“茶都”,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是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和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聞名于海內外,被稱為“綠茶之王”。信陽毛尖不僅營養價值豐富,而且有提神醒腦,生津解渴的功能。
信陽市以綠茶信陽毛尖為主,近些年又研發紅茶品牌“信陽紅”,其金豪顯露,條索緊細,口味醇香回味無窮,湯色紅濃明艷,可與武夷山紅茶銀駿眉媲美,上市后快速打開了河南多個地區和東部地區等市場。目前,信陽地區綠茶品牌與紅茶品牌同時發展,齊頭并進,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1]。
不可否認,茶市場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信陽茶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信陽茶產業無法實現產業化和品牌化,這樣也就無法得到更多的國內外茶葉消費者的認可,所以,如何使信陽茶葉產業揚長避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實現跨越式的產業發展,是一個亟待深入破解的難題。
2.1地理位置優越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地理位置優越,是國家重要的綜合通信樞紐之一,也是全國地區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貫穿信陽區域南北,寧西鐵路橫穿東西,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交通運輸方便,有利于形成茶葉大市場,也有利于茶葉的流通。
2.2生態環境良好
信陽市是位于秦嶺—淮河界線以南、亞熱帶地區的中北部的一個城市,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受亞熱帶季風的影響,信陽市憑借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的優點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六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茶樹的生長要求生長區域不能有農藥及重金屬污染、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盡量使用無機肥。信陽地區的山川多屬于大別山地區,山川綿延不斷,河流眾多,有充沛的降雨、光照,適宜的土壤、濕度,空氣潔凈,很少有污染,病蟲害少,山區云霧多,無旱澇之憂,為茶葉的生長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2.3產業基礎牢固
信陽具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其茶葉和人文歷史相互交織,共同繁榮發展,因此,信陽茶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信陽地區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產茶基地,也是國家茶葉產業規劃的全國四大重點產茶區域中“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的重要產茶區,是信陽毛尖的唯一產區[2]。
信陽地區茶葉生產長時間形成了獨特的加工工藝,投入周期相對較長,有明顯的地域經營特色。綠茶是我國茶類消費的主要消費對象,信陽地區一直以綠茶生產為主,容易形成品牌效應,并且“信陽毛尖”本就是一個綠茶品牌,名揚海內外,容易形成較大的茶葉品牌吸引力。
2.4政府的大力支持
信陽茶文化扎根于信陽的人文歷史之中,在中國加入WTO的機遇下,中國茶產品抓住了進入國際市場發展的際遇,進一步與國際合作,并加大茶葉出口量,信陽市政府比較重視信陽茶文化的傳揚,連續舉辦茶文化節,給予茶葉生產廠家政策支持與財政扶持。合理地調整茶葉種植結構,優化茶葉區域布局的規劃。把部分適宜發展茶葉種植的區縣列為重點發展對象,實施優惠政策,逐步使茶葉產業實現布局區域化和生產標準化。
3.1產業化水平低
雖然信陽地區茶園面積廣闊,但是,調查顯示,信陽市20世紀60~70年代種植的老茶園面積約133.33平方公里(20萬畝),約占現有茶園面積420平方公里(63萬畝)的31.75%[3]。可見信陽地區的老茶園占據比例居高,老式茶園普遍建園基礎較差,不利于茶葉采摘的先進水平提升,茶樹栽培良種化程度低,造成茶葉產茶率低,品質不好,管理方式粗放,加工工藝沒有規范的標準,大大降低了信陽地區茶葉產品與其他地區的競爭力,與先進水平相距甚遠。
相對于六大基本茶系,信陽茶產業產品單一,而且,信陽主要是以“信陽毛尖”為知名品牌。要想獲得充足的發展,走出去,在國外市場上有一定的發展,僅憑綠茶這一品牌一枝獨秀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茶葉市場的拓展、茶葉鮮葉資源的充分利用、產量的提高、產值的增加等,都要加大科研力量,使信陽茶產品擺脫一直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窘狀,增加茶葉附加值和經濟效益。
3.2茶葉質量安全方面不規范
信陽地區的種茶面積雖然較為集中,但是,多半是個體農戶經營,規模較小,實力低下,茶量少,茶葉生產多為人工采摘,機械化程度不高,加工設備老舊,自產自銷,品牌雜亂,但是知名品牌甚少,造成茶葉銷售市場混亂,缺少中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與規范。信陽地區農戶種植茶園多為采摘鮮茶后,由小茶葉加工廠收購,因此造成茶葉品質不一,炒出來的茶口感欠佳。茶產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的水平上,是信陽地區茶葉產業發展的巨大障礙。粗加工在品牌、銷售、品質、衛生、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缺陷,這樣對信陽茶葉走出河南都是一大阻力,更不要說走出國門,走向全球了。改變這種家庭式簡易的茶葉生產方式迫在眉睫。
3.3品牌創建力度不夠
提起信陽茶葉品牌,為大家所熟知的除了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就只有新開發的紅茶品牌信陽紅了,這對于一個地區的茶業發展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信陽毛尖”和“信陽紅”都屬于公用品牌,企業的自主品牌創立與發展幾乎沒有。信陽市政府雖然大力扶持信陽茶葉產業的發展,但對創建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薄弱,品牌建設的廣告宣傳投入太少,茶葉生產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統一推出“信陽毛尖”的旗號,一直處于著重發展產品而忽視品牌的錯誤發展方向,長此以往,將會造成“信陽毛尖”這一知名的歷史名茶品牌的品牌力量不斷弱化,最后只是信陽地區所有茶產品的代稱。
3.4品牌保護意識缺乏
信陽市龍頭企業只有少數幾家,但規模較小。小型茶葉加工廠數不勝數,雜亂無章,導致涌入市場的茶葉產品更是使顧客眼花繚亂。這些小型茶葉加工廠不成規模,大多數都僅僅是在春茶收獲期間大量收購農戶采摘的新茶進行加工,沒有任何的茶葉產品深加工與綜合利用,只是利用粗加工的綠茶進行原始資本積累,茶葉產品的衛生質量觀念極其淡薄。茶葉產品加工條件差,品質參差不齊,茶葉衛生安全質量問題不過關,在市場上容易造成信陽毛尖的品牌被抹黑,致使信陽茶葉產業的振興更加困難。亟須大型龍頭企業來規范帶動農戶和小型加工廠的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為振興信陽地區茶葉產業起推動作用。
4.1發展產業規范化生態茶園
在這個追求生態綠色環保的時代,人們對食品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選擇發展生態茶園是信陽地區茶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盡量把茶園建立在山區,并且與居民生活區隔離,以避免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完善對生態茶園的技術措施建設,使茶園能夠得到有效及時的光照、溫度、水分控制,保證茶葉的品質。在對茶園施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化肥的使用,而增加有機肥料的使用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發展創新食品類加工,對綠茶進行深度開發發展,研究速溶茶、茶飲料、保健茶產品等,改善產品單一的缺點,提高茶葉產品的附加值。
4.2提高茶葉的質量和安全水平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在國際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極大的懷疑。2009 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4]。所以,對茶葉食品安全的控制要依照國家規定進行把控。要保證茶葉的競爭力,首先要保障茶葉的質量與衛生安全,讓消費者放心購買。提高茶葉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現在的市場對茶葉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泡茶的角度,我們要向多元化的角度去發展,形成產業鏈,提高茶類的利用率,提高利潤。
4.3注重品牌文化創建
品牌是一種標識,是一種無形資產。樹立品牌是茶葉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形成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茶葉服務[5]的產業體系。在樹立品牌效應的同時,要注重產品定位。產品定位是產品在未來潛在顧客心目中占用的位置。對于不同的消費人群打造不同檔次的茶葉產品,高端、中端、低端同步發展,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對信陽毛尖的品牌進行合理的規劃,不僅要突出它的地域性,更要突出它的品牌,不能籠統地以“信陽毛尖”和“信陽紅”代替所有的茶葉產品,要各有千秋,突出特點。加大廣告投入,舉辦茶文化節等大型茶文化活動,努力宣揚“茶都”信陽,吸引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提高潛在消費者對信陽茶類的認知,打造品牌。以文化為載體,打造不同的發展平臺,創建知名的信陽毛尖品牌。
4.4保護發展新開發品牌“信陽紅”
2010年,信陽茶葉產業變革創新,開發出新產品“信陽紅”,它是紅茶技術與信陽毛尖相互融合的產物。這一技術革新不僅繼承了信陽毛尖的特點,而且有紅茶的品質,口感佳,味道好,提神醒腦、還具有降血壓、血脂等保健功效。信陽位于中原地帶,是紅色經典的核心區域。“信陽紅”不僅僅是信陽地區開發的紅茶,更是對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繼承與傳揚。信陽紅茶產業憑借著信陽毛尖的質量保證、紅色文化傳承等優勢條件,向中國茶葉市場遞出了一張精美的名片。近些年紅茶迅速走俏,這對于“信陽紅”這一品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市場上競爭激烈,良莠不齊,紅茶品類繁多,“信陽紅”勢單力薄想取得一席之地并獲得長足發展也是十分艱難的。所以,要以信陽毛尖為主打品牌,同時發展品牌紅茶“信陽紅”。
信陽是重要的產茶基地,但茶葉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茶葉品牌卻比較單一,品牌競爭力弱等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信陽地區茶葉產業現狀,結合實際的優勢、劣勢,提出了有關信陽地區茶葉產業的發展策略。指出了信陽市委市政府要致力于改革信陽地區的老式茶園,改善種植環境與種植技術,同時要改變傳統觀念并樹立正確的品牌理念,加大信陽地區茶葉產業的品牌力度。
參考文獻
[1]姚定.淺談信陽茶產業發展現狀[J].貴州茶葉,2012(4).
[2]夏國富.茶葉產業競爭力分析與發展戰略思考[D].華中科技大學,2011.
[3]胡孔峰.信陽市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6.
[4]朱莉.山東省茶葉產業競爭力分析[J].茶葉科學技術,2012(1).
[5]趙宇熙.信陽紅茶產業SWOT分析和發展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4(26).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c)-141-02
作者簡介:黃碩(1985-),女,漢族,江西萍鄉人,助理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經濟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