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醫學院 劉芳 盧國強沈陽藥科大學圖書館 董永飛
?
我國版權產業與版權貿易研究
牡丹江醫學院 劉芳 盧國強
沈陽藥科大學圖書館 董永飛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知識資源成為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優質資源之一,也使學術界掀起了對版權貿易與版權產業研究的熱潮。本文以我國蓬勃興起的版權貿易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當前版權貿易的現狀,并就版權產業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版權產業 版權貿易 建議
版權貿易隸屬于服務貿易的范疇,是各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權貿易對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文化進步都有著不小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高度融合,中國的版權貿易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呈現出一片興旺發達的景象,但由于歷史、經濟技術等多方面原因,我國的版權貿易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版權產業也處于落后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的興起,使得網絡版權的保護工作日益急迫。版權貿易是知識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版權貿易既可以把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介紹到國內,又可以把優秀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深入而系統地分析我國當前版權貿易和版權產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適合我國對外版權貿易發展的策略,對于中國版權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版權產業指的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消費之上的產業形態,覆蓋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娛樂、工藝美術、計算機軟件、信息網絡等多個產業領域。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的版權產業有著可喜的發展,根據國家版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版權產業的總產值為當年GDP的6.67%,版權產業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
版權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版權貿易的發展。版權貿易是指著作權人通過許可、轉讓等方式將其對作品擁有的部分或全部經濟權利授權給使用者,從而讓使用者獲得某作品版權或其使用權的經濟行為。版權貿易是一種無形財產的貿易,包括版權引進和版權輸出兩個方面,版權貿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版權貿易是泛指所有的版權的許可或轉讓行為,不管版權的使用者和著作權人是否屬于同一地域或國籍,狹義上所說的版權貿易是指版權的使用者和著作權人隸屬于不同的地域或國籍,版權跨越了國界,通常所指的版權貿易指的是狹義上的版權貿易,指的是不同國家所進行的版權交易。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引進和輸出的規模都在擴大,但版權貿易處于逆差之中,且版權貿易逆差在不斷縮小,如2013年全國共引進版權18167種,輸出版權10401種,版權引進品種與輸出品種比例為1∶1.7,2014年全國引進版權16695種,輸出版權10293種,版權引進品種與輸出品種比例提高到了1∶1.6。中國的版權貿易起步較晚,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貿易版權比較活躍,內陸地區的版權貿易尚處于起步階段,貿易量較小,根據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引進版權7919種,占版權引進總量的53.8%,上海引進版權1260種,占版權引進總量的10%,引進版權最多的5個地區是北京、上海、江蘇、吉林、浙江;從版權輸出的情況來看,北京輸出版權3096種,占版權輸出總量的43%,上海輸出版權1506種,占版權輸出總量的21%,輸出版權最多的5個地區是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江蘇。新疆、內蒙等內陸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版權貿易量很小。隨著因特網的大面積普及與應用,網絡出版物的版權貿易數量逐漸增大,數字出版物出口勢頭強勁,2012年,全國累計出口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與數字出版物26.15萬盒(張)、2191.50萬美元,眾多中國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進入海外市場,2014年的出口額達到了30.76億美元,同比增長69.02%。
2.1版權意識淡薄
在發展版權產業的過程中,企業和個人在觀念上的版權意識還比較薄弱,維權意識和能力較差,并且,人們尚未普遍認同版權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各類侵權盜版活動仍十分猖獗,嚴重影響了版權產業的健康發展。
2.2版權法規尚不健全
盡管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涉及版權的法律法規,但是總體來說這些法律過于抽象、粗糙,內容較為籠統,操作性不強,導致我國盜版現象依舊猖獗,屢禁不止,嚴重擾亂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環境。
2.3版權產業發展不平衡
當前中國版權企業主要采取的模式是針對海外市場上出版領域的版權輸出,并且版權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的狀態,雖然貿易總數在逐年增長,逆差的形勢有所好轉,但在版權進出口貿易中處于守勢的狀況仍會長期存在。
3.1不斷完善版權立法和執法
我國要吸收和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版權產業和版權貿易的經驗,密切跟蹤和關注國外對版權保護的相關制度和規定,增強國際化的意識,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對我國的版權保護的相關法律進行適時的修改,從而為版權貿易活動的開展提供法律保障。要進一步健全版權執法體系,開展專題培訓班,強化執法人員的版權保護意識,對各類侵權盜版特別是嚴重的侵權盜版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積極營造版權產業發展的環境,進一步完善版權保護與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多方參與、資源共享、運轉高效的現代版權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版權保護與發展的空間布局,依托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新聞傳媒、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視聽、數字出版、網絡內容、相關軟件業等核心版權產業。
3.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版權產業和版權貿易的發展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版權貿易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國有、民營等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從事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經營的對外文化貿易業務,并享有同等待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行業,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的多層次投融資體系,構筑文化金融的高地,培育文化企業創業創新發展的沃土,實施龍頭帶動工程,以大型骨干文化企業為龍頭,促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和資源整合,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發展后勁足、競爭優勢明顯的文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搭建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建設高質量的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信息庫,促進知識產權系統集成、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3.3加強版權保護,培育國內版權市場,開拓國際版權貿易
版權產業的良性發展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及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政府要營造氛圍,培育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以“4·23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等與版權保護相關的節日為契機,運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推出企業版權保護、版權貿易的成功案例,開設版權保護專題討論等形式,通過這些舉措提升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
版權貿易的健康發展需要文化企業了解版權輸出國家,了解版權輸出國家的市場,為此,文化企業要對國際貿易版權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就政策法規和實戰經驗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通過理論和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從業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進一步提高出版物的海外推廣工作。文化企業要充分利用數字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實現文化交流與貿易市場的有機融合,進而為國內文化市場走出去做好充分的市場準備。
版權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外版權貿易的發展不僅可以帶來無形的社會效益,還潛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上的競爭,強化市場觀念,不斷完善版權立法和執法程序,提高我國版權貿易的出口份額,促進我國版權貿易的良性發展,將發展版權經濟作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張建英.淺論我國圖書版權貿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國商貿,2012(3).
[2]陳永清,黃嘉濤.我國圖書版權貿易運行現狀及應對策略[J].商業時代,2010(11).
[3]張志林,張養志,陳丹.版權貿易與版權產業研究特點走勢的梳理與評價[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9(03).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c)-150-02
作者簡介:劉芳(1983-),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講師,主要從事數據庫、情報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