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征輝
?
全面“營改增”對企業稅務影響及對應措施
周征輝
摘要: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發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明確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稱營改增)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建筑業作為營改增中涉及內容最廣泛、計算最復雜的行業,全面“營改增”將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本文就“營改增”對企業預計產生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從稅務籌劃入手,以期為“營改增”環境下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對策。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
1.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
由于實際經濟生活中我國增值稅納稅人眾多,會計核算水平差異較大,大量的小企業和個人還不具備用發票抵扣稅款的條件,為了既簡化增值稅的計算和征收,也有利于減少稅收征管的漏洞,增值稅納稅人按會計核算水平和經營規模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納稅人,分別采取不同的增值稅計稅方法。
本次全面“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可以根據營業額規模、自身發展規劃、市場競爭及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大小等具體情況綜合分析,特別注意合理選擇納稅人的身份。以物業公司為例,“營改增”后,物業公司屬于提供應稅服務的增值稅納稅人,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又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不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依照有關規定計算應納稅額,且試點實施前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的試點納稅人,如符合相關規定條件,也可以向稅務主管機關申請增值稅納稅人資格認定。
假設甲公司為某物業公司,目前業務范圍較小,應稅服務年銷售額并未達到500萬元,但其可預計接下來業務會有較大增長,預期應稅服務年銷售額將超過500萬元。這種情況下,若甲公司財務人員不對納稅人身份的認定提高注意力,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公司在下月業務增長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后,向主管稅務機關變更認證納稅人身份完成前,不能繼續按照簡易辦法3%征收,而是按照6%計算應納稅額,但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就造成了企業實際的稅負增加。
2.加強與進項稅額抵扣相關的發票管理
“營改增”后納稅人應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特別是需要加強與進項稅額抵扣相關的專用發票的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避免因企業自身原因導致進項稅額的不可抵扣,造成企業實際稅負的增加。在與其他企業進行業務往來時,應注意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和索要,如對方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與對方企業商量,要求小規模納稅人去其主管的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便企業做進項稅額抵扣。
此外,企業財務人員還應關注無法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例如用于簡易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不動產或勞務、服務;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應稅勞務;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與非正常損失購進貨物相關的交通運輸業服務;以及與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耗用的購進貨物相關的交通運輸業服務等等。
在全面“營改增”之前,增值稅納稅人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如在建工程等)的購進貨物或勞務屬于進項稅額不可抵扣的情況,而全面“營改增”之后這種不可抵扣的情況不復存在,下面就該情況的賬務處理以及企業取得不動產如何抵扣進項稅額的賬務處理進行具體舉例說明。
1.企業購進貨物用于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抵扣
全面“營改增”相關實施細則規定,企業用于在建工程而購進貨物或勞務時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在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但融資租入和施工現場臨建的情況不適用。
2.企業取得不動產的進項稅額抵扣
購入不動產在全面“營改增”之前,屬于營業稅應稅項目,取得不動產一般涉及金額較大,本次“營改增”后的增值稅納稅人也需要適當注意該業務改征增值稅后的賬務處理,避免造成公司稅務不清楚或者企業實際稅負的增加。
例如,丙公司2016年8月購入一處房產用于辦公,房產含稅總價款為6000萬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594.59萬元。則丙公司需要將594.59×40%=237.84(萬元)于當月計入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賬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60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567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2378400
貸:銀行存款65945900
轉入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賬戶的該項目的進項稅額于2017年8月(轉入賬務處理后的第十三個月)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扣除,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3784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2378400
3.購入不動產改變用途后適用不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
全面“營改增”后,原營業稅納稅人的挑戰之一在于不同于營業稅直接按照計稅依據與稅率相乘的核算方法,我國目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采用的一般計稅方法是國際上通行的購進扣稅法,即先按當期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這是對銷售全額征稅),然后對當期購進項目向對方支付的稅款進行抵扣,從而間接計算出當期增值額部分的應納稅額。
企業業務日益多樣化,可能會產生購入時適用進項稅額抵扣的貨物等而以后改變用途后符合不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營改增”后已抵扣進項的不動產,發生非正常損失或者改變用途,用于簡易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其進項稅額不可抵扣,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按該不動產凈值率折算。
“營改增”稅務改革給試點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具體來說,可以先加強企業內部財務人員對“營改增”的認識,通過良好的宣傳手段在樹立員工的稅務意識,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環節中可能涉及到增值稅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如采購員、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等。企業還應加強對合同的管理工作,如建筑業等要及時更新預算及招標文件等,需要考慮進項稅額抵扣的因素,把原來的含稅價變為不含稅價,并在合同中明確對方應按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且約定未按時開具的違約責任。
總而言之,各試點企業要通過認真的學習、研究和分析,適應增值稅納稅人的身份,加強稅務工作,爭取合理合法應對稅務改革,以期減輕企業實際稅負。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Z],財稅〔2016〕36號文,2016.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