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伶倩
?
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探析
魏伶倩
摘要:我國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規在不斷的發展與改革,本文從現階段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為切入點,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為根基,深入探討了新的所得稅核算方法具有資產負債觀、只保留暫時性差異以及采用計稅基礎的特點。最后,連接企業的內部問題與外部宏觀環境因素,探討相關建議。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暫時性差異
所得稅會計的產生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宏觀法律背景是頒布稅法同時將其與會計技術規范的區分。所得稅會計是通過確立企業主體地位產生的。由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正在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同時在會計與稅收兩大部分上進行不同的核算方法。在現階段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實施過程中,必定會經歷一個過渡期,然后走進適應期,在此期間會遇到很多挑戰,同時也會有機會的存在。在中國的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企業所得稅的核算方法都是一個重要的值得探討的方向。
(一)概念及征收方法
1.概念。所得稅是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基礎核算的各項境內外稅額。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來源于境內和境外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總額。征收的所得稅額是同納稅對象收入有正比關系的,與納稅對象的經濟實力正相關,不會因此對納稅對象造成經濟壓力。企業所得稅的繳納的抵補制,指將第二年的收入抵補第一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這種抵補的最高連續年限是五年,這種方式有效的幫助巨虧企業,減少企業在資金運轉出現故障的年限的納稅壓力。
2.征收方法。新《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后,中國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法在現階段是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為主。“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指以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根源為起點,探討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根源,從而了解這對期末資產負債的變動。而且,稅率或者稅基發生改變時,針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以預期稅率為基準進行調整是必要的步驟。
首先,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記作暫時性差異。根據差異對未來期間應稅金額的影響不同,可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前者分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會計利潤比未來的應稅所得要小,可能在未來要多交一部分稅。后者分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在此情況下應稅所得小于未來的利潤。在未來可以少交稅,同時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根據所得稅準則的相關規定是可以確認為所得稅資產。
其次,時間性差異與暫時性差異存在差異。時間性差異包含于暫時性差異。時間性差異主要是以收入或費用為切入點深入探討應稅利潤同會計利潤的異同,源于某個會計期間。暫時性差異以資產和負債為切入點探討應稅所得同會計收益的異同,源于某個時點。不同于原有的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法,新的方法在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信息的表達方面,更加完善和全面。在確保征收企業所得稅時會計核算的精準下,同時加強了相關部門對企業所得稅征收的監督和管理,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二)所得稅核算的特點
1.資產負債觀。資產負債觀,指以企業交易或負債等相關事項的資金為切入點,從而對產生的影響度進行具體的衡量,最終結合情況定下的所得稅會計核算。以資金變動的方向為起點,期間受到資金波動的影響,公司的收益狀況同其資產的變動為同一個方向。
2.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的起源是納稅影響會計法。依據新的稅務法的規定,只保留了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中的暫時性差異。此變動將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永久性差異轉變為暫時性差異,從而簡化所得稅的會計核算的程序,減少計算步驟,方便了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
3.計稅基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納稅影響會計法之間的巨大差異,使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時難度加大,核算步驟復雜。以二者不發生本質改變的前提下,結合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相關規定,努力確保所得稅的計算準確和完善。
(一)內部核算方法缺陷
1.稅、會差異反應不全面。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中的暫時性差異包括原所得稅會計準則中時間性差異和能轉回的永久性差異,但不包括不能轉回的永久性差異。這些都是會計準則和稅法計算口徑之間的差異而產生的。在計算所得稅時,一部分永久性差異將得不到體現。
2.核算方法復雜化。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資產、負債為切入點,計算出利益,同時通過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來反應暫時性差異。通過計稅基礎來計算暫時性差異使計算更加復雜化了。加大了會計人員的核算工作。
(二)外部環境的制約因素
1.市場體系不夠健全。從市場體系的發展進程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還在發展中,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企業間的交易還不夠規范,同時市場競爭還未完全自由,公允價值的優勢未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會計人員在核算所得稅的暫時性差異時出現判斷失誤,長此以往,必將阻礙對所得稅會計核算的發展。
2.當前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與現行法律側重于收入費用觀的會計理念。收入費用觀在我國的會計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老一輩財會人員的心中已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所以從會計信息的編制者角度或者是使用者的角度,重利潤,而輕資產和負債狀況。根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可得知,更加推崇資產負債觀的理念。但由于人們觀念的難以撼動,推行新的會計準則面臨各方面的風險,但一旦深入人心,新的準則是更加符合企業需求,滿足現有市場的。
3.從業人員總體的職業素質不夠。首先,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對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選擇和推行的第一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職業判斷與信息披露等方面。其次,會計人員的輕準則重稅法的思想,雖然能夠使稅務機關得到較高滿意度,但卻極大程度上忽視了公司投資人的主要利益。使當企業在確認收入和費用時,忽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單純滿足稅法相關規定,這將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一)整改核算方式
以現有的所得稅會計核算的算法為基礎,結合我國企業的現實情況,整改和完善核算方式。整改應符合新稅法要求,同時不應盲目以國際化為目標,而應逐步趨同。
(二)完善稅收法律
結合現階段的情況,新稅法的體制建設方面還不是很全面,尤其是不符合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現有實際情況。因此,促進稅法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使稅法制度的涉及面更廣,是我們完善稅收法律的重要目標。這對于我國企業同標準,共發展,有重大意義。
(三)促使觀念轉變
中國的市場主管和監管部門,要改變單純衡量收益指標的評價方法。這對會計報表由收入費用觀轉移到資產負債觀提供有利的背景。評價指標,這個導向偏實務。因此,在實務中,要努力轉變,企業和管理者不要對利潤表信息的過高倚重,要結合各方面的外部信息,對企業進行綜合的評價。
(四)提升從業人員水平
要使會計人員加快轉變觀念,這要從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為開始。只有提升專業水平,豐富知識結構,強化自身職業敏感性,才能與時俱進,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共同進步。所以,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至關重要,時刻關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近況,時刻準備與國際相接軌。
參考文獻:
[1]商麗萍,齊梅.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探析[J].理論界,2009(07).
[2]范灝熙.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35).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