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
創新型企業與傳統制造業財務特征比較分析
劉淑芬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新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高低的主要標志。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但“創新”卻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的短板。因此,補足短板,發展創新型產業群,促進產業升級轉型,讓整體經濟活起來,是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工作重點之一。本文先闡述了創新型企業和傳統制造業自身特征的不同,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的財務表現,對兩者的財務特征差異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為政府幫助解決創新型企業財務問題提供些建議。
關鍵詞:創新型企業;傳統制造業;財務特征
1.后續成長性不同
一般來說,傳統制造業往往處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化階段,在技術擴散的效應下,其生產的產品呈現出高度同質化的特點。此時,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制造型企業往往會選擇進一步擴大再生產來降低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然而,由于產品銷售增長速度放緩,更大規模的生產無疑造成產能過剩,使企業成本大幅度增加,從而陷入產業衰退。而創新型企業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理念和發展的動力,注重實施產品個性化、差異化戰略和焦點集中戰略,一般都伴隨著高成長性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2.指導思想不同
傳統制造業將“生產——再生產”作為其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始終堅守指導思想,生產是其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也是其不斷發展的動力來源。一旦制造企業的產品生產鏈條發生斷裂,其所有已實現的成果很可能會瞬間土崩瓦解。而創新型企業則以創新思想為指導,以創新體系為基礎,以創新活動為中心,從而實現企業綜合效益性。然而,對于創新型企業,創新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短期財富的增加,而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一時的創新不足以維持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通過再創新取得持續創新能力,才能確保持久永續的發展。因此,全面而持續的創新是創新型企業需一直關注的焦點。
3.企業生產方式特征不同
傳統制造業生產方式特征是標準化、專業化和規模化,是一種“以量取勝”的生產方式。在此生產方式下,企業以生產大批量、單一產品為手段達到實現規模經濟的目的,從而形成一種“大批量-低成本”的循環模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顧客不再滿足于使用單一的商品,開始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產品。此時,這種單品種、大批量的傳統生產方式不再適應市場化需求。而創新型企業較傳統制造業而言,更注重消費者市場呈現的細分化、非標準化、小規模化、個性化的特征,能順應消費者需要進行小批量、多品種生產。
4.風險不同
相比傳統制造業,創新型企業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點。這種高風險主要在以下兩點:
第一,創新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在企業創新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可變因素以及事先難以估測的不確定因素的作用影響,從而導致創新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第二,無形資產價值具有不確定性。無形資產不同有形資產,其經濟價值很大程度上受諸如市場競爭、新技術的發展更新、替代品的出現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并且,一些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由于具有獨占排他性,很難在市場上找到相似的替代品。在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時,由于缺乏定價基礎,其真實價值很難被市場發現。因而,無形資產在市場上交易時,存在著比有形資產更高的市場風險。
1.財務結構穩定性不同
首先,兩者股權結構的穩定性不同。創新型企業為了優化股權結構或符合上市條件,常常會通過股權轉讓、吸收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入股、股權激勵與約束的設計、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股本規模等方式來調整、清理股權結構,這種調整在非上市創新型企業中尤為頻繁。而制造業由于已經歷過長期的發展,其股權結構往往已達到比較合理穩定的狀態。
其次,兩者投融資的穩定性不同。從投資角度看,創新型企業一般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每年開展的業務和投資項目的數量,以及資金需求金額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因此,當企業在確定下年投融資預算時,其預算金額往往與本年投融資金額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制造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基本已達到飽和,因而年生產銷售情況基本保持不變。在無其他特殊的投資項目時,企業每年的投融資金額趨于穩定。
最后,兩者業績穩定性不同。傳統制造業業績相對較穩定,收入增長率、產品利潤率等財務指標在一個相對可以預期的線性變化范圍內波動,但是創新型企業資產及盈利指標波動較大,往往不是處于一個穩定的增長態勢,呈現出非直線式、非均勻化的成長規律。
2.無形資產占比不同
從資產組成來看,與傳統制造業相比,創新型企業的無形資產往往具有較高的比例。這是因為,創新型企業主要是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方式,在創新的過程中,人力資本是創新型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來源,無需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入。而創新成果則形成了企業自主的知識產權,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往往被認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無形資產,也被認為是衡量創新型企業價值的主要標志。與此相反,傳統制造業則以實物生產為主,生產過程需配置大量的制造設備、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產,而這些高價值的固定資產則成為企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3.企業價值判斷難度不同
傳統制造業主要以固定資產、存貨等實體資產產生盈利,業績穩定,增長趨勢可預測性強,企業價值估值相對容易。但創新型企業往往具“人合”的特點,企業的盈利基礎往往是一些諸如品牌、管理模式、渠道網絡、人才等無形資產。這些盈利基礎如生產經營中自創的商譽、網絡渠道等無形資產價值并不能在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因此,創新型企業的財務報表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其整體市場價值,這加大了投資者進行企業價值判斷的難度。
4.主要融資方式不同
在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兩者中,創新型企業主要選擇后者,尤其是風險投資,而制造業則主要側重于債務融資。相比于傳統企業,創新型企業一般都是輕資產的,沒有房產和土地可以抵押,并且其盈利能力存在極度不穩定性。因此,在發展歷程中,創新型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不得不屢次依靠稀釋股權進行融資。然而,股權是企業最有價值、增值最快的資產,從這個層面來講,股權融資成本遠遠高于債券融資成本。對于擁有大量高價值有形資產的制造業來說,以發債或向銀行貸款的形式進行融資既可以降低財務成本,同時也能防止股權稀釋,無疑成為其主要的融資方式。
由于創新型企業具有整體風險高、財務結構穩定性弱、無形資產占比高、價值判斷難、融資方式單一的特點,相比其他類型企業,其發展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因此,為實現產業全面創新升級,政府應當從產業政策、稅收制度等各個方面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完善創業風險投資市場機制,設立國家級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風險投資領域。
參考文獻:
[1]李洪.淺析創業板企業的財務特征[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02).
[2]翟克華.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財務特征分析[J].財務會計,2010,(5).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