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
淺談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現狀的思考和對策
孫健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開始采用兩級財政保障機制,使得政府對消防經費的投入逐年增加,從而也推動了消防部隊建設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消防部隊的財務工作也因為增加的經費變得更為復雜,為消防部隊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考驗。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及造成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不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消防支隊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對策
近年來隨著消防部隊職能的拓展,我國各地各級政府消防業務經費投入總量大、增速快,新消防站等大型建設項目不斷上馬,消防車輛和高精尖器材不斷更新,多種形式消防員隊伍不斷壯大,消防規模愈來愈大,運行模式日趨復雜,消防部隊內部審計已經成為消防部隊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近兩年授權審計結果來看,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已經明顯滯后于消防部隊整體發展,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塊短板。
(一)審計質量不高,工作深度廣度不夠。多數消防支隊單位存在內部審計工作“走過場”的現象,只圖完成任務,應付總隊交予的工作;有的單位開展審計項目盲目追求速度,幾百萬元的經費一兩個人半天到一天就看完,審計工作底稿一、二張紙了事,重點審計環節和關鍵項目被遺漏;有的單位開展審計項目檢查不深,過于聽信被審計單位的解釋,追查不徹底,審計疑點被輕易放過。消防支隊級審計人員在編寫審計報告中,總結被審計單位成績較多,反映問題則輕描淡寫,主要表現在反映現金管理、資產管理薄弱問題多,反映大項采購、基建修繕等重大經濟事項問題和領導干部經濟決策權、物資調配權等重要經濟權力問題少,審計職能被弱化。
(二)審計隊伍建設滯后,力量跟不上。目前內蒙古消防支隊專兼職審計員45人(其中專職只有3人),而內蒙古有197個獨立核算單位,地方政府一年對消防經費投入近23億元,按照公安部“兩年全部輪審一遍”的總體要求來看,審計隊伍規模偏小的問題突出。審計是一項兼顧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工作,要求從業人員掌握基本的會計基礎理論和財經規章制度,審計隊伍中非審計、財務相關專業30人,比例達67%,審計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明顯。
(三)督辦整改不嚴,工作機制不健全。消防支隊對被審計單位整改問題要求不嚴格,認為只要被審計單位上報整改報告就算整改,未對實質性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復核,回訪檢查、建立長效機制的做法落實不到位,被審計單位審后不改、屢審屢犯的跡象突出,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得不到體現。消防支隊級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機制不健全,審計工作組織領導乏力,黨委管審議審制度形同虛設,缺少審計工作規范,未研究制定年度審計計劃,沒有履行必要的審計工作程序,審計報告審核制度名存實亡,損害了審計的公信力和警醒力。
從客觀情況分析,主要是審計崗位的設置與消防部隊的發展要求不相符。據了解,遼寧沈陽、山東濟南、青島、四川成都消防支隊均在政治處下設審計科,而內蒙古只有總隊設有審計處,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消防支隊未設立審計科,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消防支隊下轄消防大隊單位多,地方消防經費總量大、業務往來繁復,經費收支日漸復雜,審計工作質量與審計覆蓋范圍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部分兼職審計員本身就是會計員,審計的會計賬就是自己登記的,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嚴重影響了審計獨立性。
從能力素質分析,部分兼職審計員不懂得如何開展審計工作,對基礎會計理論、會計技能和會計系統不了解,對審計方法、審計系統和財務規定不清楚,開展審計工作時只負責通知和報告,不會檢查被審計單位實際收支;部分專兼職審計員學習能力不強,知識結構和方法觀念陳舊,對新頒布實施的各項財務制度掌握不深,對重點的審計方法缺少鉆研學習,對少見的經濟業務缺少思考和判斷。
從思想觀念上分析,消防支隊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深。總隊反復強調消防支隊黨委管審議審的必要性,要求加強審計組織領導,但是在消防支隊黨委眼里,審計工作不是消防支隊日常工作,份屬“兼職”,總隊交代一項開展一項,不會主動謀劃審計工作;部分兼職審計員有當“老好人”思想,部分領導干部和專兼職審計員認為與被審計單位人員同在一個城市,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有怕得罪人的思想;部分兼職審計員存在畏難情緒,怕學習審計、會計知識后給自己增加工作量。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審計監督越來越重要。消防支隊審計工作應當緊緊圍繞消防部隊中心工作,建立起一種經常性的、周期性的審計機制,讓所有違法違紀行為都有被發現的可能,樹立起強有力的威懾和警示,促使領導干部強化法紀意識,不斷規范部隊管理,不斷促進消防事業發展。
(一)熟練掌握審計基礎思維方式。針對部分兼職審計員對如何著手審計實質性檢查不了解、上手較慢的情況,應積極培養工作人員的審計專業思維。六何分析法是在1932年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最早提出的一套思考方法,也是審計工作的基礎思維方式;具體是指對被審計單位每一張會計憑證所反映的經濟業務,都要從原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方法六個方面進行關聯性對比和全局性思考,保持合理的懷疑和謹慎,假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積極結合憑證、記錄等檔案資料進行驗證。具體情況如下:
原因:主要是查閱經費支出申請、年度預算、采購申請、黨委會議記錄等文件資料,分析每一筆經費支出產生的原因,獨立客觀地評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重點關注原因一致的重復性支出。
對象:首先,應當審查真實性。即審查購買的物品、工程和服務等對象是否真實存在;其次,審查對象的主要性質。即審查購買的物品、工程和服務的用途、參數和質量等性質是否與需求一致;最后,應當審查價值。審計人員應盡可能的復核購買對象的重置價格,評價經濟業務合理性和效益性。
地點:主要審計經濟業務實際發生的地點和物資、服務和工程供應商所在的地點。重點關注在駐地以外地區的經費支出是否必要、真實;選擇駐地以外地區的供應商的原因是否充足、合規。
時間:主要審計申請經費支出的時間、經濟合同訂立的時間、經濟活動實際發生的時間和付款報銷的時間,重點關注經費支出有無先開支后審批的現象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關注部隊資金安全和內部控制管理。
人員:主要審計物資、服務、工程供應商及供貨人是否具備相應資質資格,經辦人員、驗收人員及會計審核人員是否履行職責,審批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權限,應該集體研究的事項是否經過集體討論。
方法:主要審計采購方式的選擇是否符合規范,使用地方財政性資金購置納入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服務等是否實施政府采購,應該招標或競爭性談判的是否履行招標競價手續,裝備器材采購是否按總隊要求實施等等。
(二)嚴格履行審計程序。一是科學制定審計計劃。審計計劃分為年度審計計劃和審計項目計劃。古語有“綱舉目張”之說,年度審計計劃就是各單位審計工作的“鋼”,科學規劃年度審計計劃才能讓審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各單位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是年度審計計劃的負責人,審計部門制定的年度計劃報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后予以實施。審計項目計劃是具體項目的行動指南,由審計部門審定,審計工作組負責實施。二是嚴密開展審前調查。審計組在具體項目實施前應向干部、紀檢、財務、營房、裝備等相關部門發函調查被審計對象情況,并根據其他部門反饋情況修訂審計項目計劃,突出審計關鍵環節,科學分解審計任務,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必要時應成立聯合工作組,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周密履行審計程序。審計組到達現場后,應召開審計工作進點會,講明工作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還應進行民主測評,然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談話。實施審計時應嚴格按照《公安現役部隊現場審計操作流程手冊》規定要求,對每一項審計內容逐一進行檢查了解,審計底稿完成后應安排專人進行復核,重點復核審計內容是否全面、發現問題有無遺漏、指出問題是否準確、法律法規是否適用、審計建議是否合理等五個方面。審計報告要經審計組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執行三級復核制度,審計員、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要對審計報告逐一審核、查漏補缺。
(三)加強審計人員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建設。根據《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框架內容與層次》,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應是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品質的綜合體現。消防部隊經濟活動與企業相比較為簡單,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不涉及折舊、合并、股權債權投資等復雜事項,進一步降低了從業人員對會計審計及相關財務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正直誠信”等道德品質、信息技術、人際與溝通等個人技能、廣泛的基礎知識、系統邏輯思維和判斷性分析能力等基礎素質。審計是現代部門自身的“免疫系統”,所謂免疫系統,不是要求審計人員一次發現所有的問題,而是建立起一種經常性的、周期性的審計監督機制,讓所有問題都有被發現的可能,對所有違法違紀行為起到強有力的威懾和警示,促使領導干部強化法紀意識,規范部隊管理。審計人員應當解放思想,調整心態,樹立自信,積極學習審計、財務各項規章制度,保持合理的謹慎性,以實際支出的憑證為依托,從購買看得見的物品著手,不空談理論,關注各項經費在現實中實際使用的合理性、合規性和真實性,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努力工作,積極樹立起“盡我所能”的責任意識,發揚敢于擔當的時代精神,審計工作必將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李駿琨.淺談武警消防部隊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財經,2011年05期.
[2]錢宏宇.公安消防部隊審計工作現狀及思考[J].商業會計,2014年第08期.
作者單位:(內蒙古消防總隊政治部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