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愛迎
?
淺析統計方法在企業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郝愛迎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受到的市場壓力愈來愈大,企業想要在市場中處于優勢地位,必須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統計是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有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有著廣泛應用。本文結合實際,概述統計方法在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并針對易發生問題提出有效措施。
關鍵詞:統計方法;企業;會計工作;科學應用
會計工作中大量運用統計方法。一方面,統計作為認識事物的有力工具,以其系統的理論方法,有效的解決了企業會計工作中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困難。另一方面,統計方法也是會計工作最主要的監督手段,在會計工作中得出的結論,都能在統計數據中找到依據。
(一)統計方法的概述
統計方法是指對被研究對象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調查,將收集到的資料予以加工整理,并進行科學有效分析,從而得出有關結論的方法。統計方法的應用要基于一定的數據資料,獲取的資料越詳盡,得出的分析結果越真實可靠。
(二)會計工作的論述
會計工作是一個公司內部經濟管理的基礎內容,它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財務會計,二是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公司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監督,進而提供信息的活動。管理會計主要針對于公司內部而言,是指將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為企業的領導階層提供信息,進而幫助管理者做出決策的活動。
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經濟發展緩慢,經濟效益差等因素,企業的統計工作與會計工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合二為一的,即“會統不分家”。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計劃經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工作與會計工作不分家給企業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統計和會計逐步分離,形成了兩個相互聯系卻有各自研究內容和方法的工作。
對于企業來說,大量的數據信息更新速度非???,規模較大的企業常常會以會計工作的內容作為接下來企業發展方向的依據,通過會計工作來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案。在企業的會計工作中,需要收集和整理有關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與總結,這些工作都要用到相應的統計方法。由此可見,會計工作需要用到統計方法,統計工作需要用到會計信息,兩項工作相互滲透,聯系緊密。
(一)統計方法在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企業會計核算的起點是會計六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主要反映企業在一定時點的財務狀況,是靜態要素,是存量,屬于統計學中的時點指標。收入、費用、利潤主要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是動態要素,是流量,屬于統計學中的時期指標。時點指標與時期指標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計算方法,統計方法為會計六要素的正確核算提供支持。例如存貨的核算工作中,就要使用統計的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平均單價;在財務分析中也使用到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統計方法。
(二)統計方法在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管理會計以加強內部管理、實現最佳效益為目的,以企業管理部門、內部決策為服務對象,將財務會計、統計等資料進行加工利用,為有效經營和作出最優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統計方法在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有著更廣泛的應用。例如:已知企業某產品的廣告費和銷售量歷史資料,可以使用回歸分析法研究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并建立回歸方程,由支付的廣告費預測產品銷售量;進行成本控制工作時,可以使用統計學中因素分析法對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變動性制造費用進行差異分析;可以使用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對成本及銷售情況作出預測;可以使用馬爾科夫方法進行短期預測,預測期望利潤;可以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評價投資中心業績;作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投資決策中的風險因素,比較投資項目的標準離差率,此指標即為統計學中的標準差系數;現值計量中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法求折現率,也是基于統計中的加權平均法。雖然統計方法給管理會計工作帶來了直觀的數據和準確的分析,但是面對多變復雜的市場行情,數據顯得真實有效的同時也暴露出其本質的問題,就是不能結合當前的形勢作出更加多元的選擇。這就要求管理會計工作人員將專業知識與經驗相結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企業實力和風險有著清晰的判斷能力,以便更好的為上市公司作出決策。
(一)重視信息的采集
無論是對統計方法的結果,還是對會計工作的成效來說,數據的真實完善都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F階段,市場行情復雜多變,這要求企業在面對突發問題時要有明確的判斷。同時,高敏度的市場嗅覺同樣是企業想要又好又快發展,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必備條件。會計工作作為企業運行和管理的核心,必須要重視信息的采集工作,會計信息通常作為企業的機密文件存在,因此要完善信息收集渠道的制度,保證匯總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只有這樣,數據經過統計方法所得出的結論才是真實有效的,會計管理才能因此作出正確的決策。
(二)完善責任監督機制
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完善責任監督機制十分有必要。完善責任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控制了虛假消息的蔓延。對于企業來說,信息采集量大,利用率低的信息不光會加重信息采集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同時還會對統計結果造成影響,致使會計工作偏離正確的決策軌道,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完善責任監督機制,亦可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收集工作快速有效,這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明確統計工作和會計工作的職責和任務,兩個部門之間也是互相的監督部門,無論哪一方出現失誤,都可以在數據上得到證實,這極大減少了企業面臨的風險。
(三)加強學習與交流
有些企業會計人員只懂會計知識而不懂統計方法,實際工作中,可能應用不正確、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到錯誤的結論。為了能夠作出可靠的分析結果和正確的決策,企業應該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通過組織培訓和統計專業知識講座等方式,強化會計人員統計業務知識的學習。同時,要注重行業交流,不斷的積累經驗,分享成果,才能更好地將最新最有效的統計方法應用到會計工作中。
統計與會計雖是兩個不同學科,卻相互滲透,這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得到體現。企業只有重視會計工作才能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而會計工作只有不斷完善統計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才能逐步確立管理核心的地位,做出正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唐崢云.論統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J].廣西會計,2010,08(08):22-23.
[2]邱百鳴,孫艷萍.統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2(01):41-43.
[3]唐美珍.數據統計與分析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新會計,2011,12(07):37-38+57.
[4]郭倩.淺析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1(16):195-196.
作者單位:(青島濱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