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
初探規范司法會計鑒定體系的實踐意義文獻綜述
李浩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的經濟違規活動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提高司法質量,司法會計鑒定體系不斷形成。然而,由于長期以來人們都沒有將司法與會計鑒定這兩個概念融合,從而導致實踐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盲目地將其歸納為司法活動,需要對應的司法人員才可以進行司法會計鑒定。本文針對司法會計鑒定的含義與體系構成作出論述,并就其具體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希望能夠提高我國的司法質量,滿足法治社會的建設需求。
關鍵詞:司法活動;司法會計鑒定;會計法;實踐意義
司法會計鑒定是隨著我國司法進步與經濟發展所出現的一種司法與會計鑒定相結合的活動。在當前,司法鑒定的結果被當作認定某些經濟性或者財產性案件的主要證據之一,在經濟案件的偵破、審判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將司法會計鑒定稱為“會計審判”。鑒于其地位如此重要,當前對其鑒定的客觀、公平、公正、合法等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近幾年的司法活動中,司法會計鑒定的存在,卻嚴重的威脅到了司法的公正性與嚴肅性,使得司法的權威受到了質疑。究其原因主要是司法會計鑒定秩序混亂,缺乏對應的制度規范。為此,筆者就當前的司法會計鑒定狀況進行論述,并就其如何制定體系化管理模式加以探索。
司法會計鑒定是指司法機關為了查明案情,指派或者聘請對應的司法會計機構,精通會計專門知識的人員,根據法律相關規定,運用司法會計的專門方法對經濟性案件與涉及財產類案件中的財務會計事實進行鑒別與判斷,并出具書面的鑒定結論的一系列活動。目前,司法會計鑒定已經成為貪污、侵占等經濟性犯罪的主要證據。
(一)司法會計鑒定人資格的不確定性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從這點可以看出,司法會計鑒定人員其籠統的歸咎為專門知識的人員,也就是說,但凡具有會計知識的人員,都可能是具有司法會計鑒定資格,這使得整個司法會計活動的不確定性提高。再者,如何確定司法會計鑒定人的專業資格與職業操守一致,如果其具有專業的知識,但是,其對于法律并沒有明確的堅守,反而利用自身的鑒定權利,去做出一些違背司法原則的事,對于司法來說,是一大禍害。從這點來說,司法會計鑒定人資格的不確定,使得我國司法會計鑒定活動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二)司法會計鑒定主體不明確
目前,檢察機關所設立的司法會計門類,是根據經濟犯罪案件的特殊屬性而成立的。然而,在我國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公檢法三個主體部門都有權獨立的進行司法會計鑒定活動。這就導致,在不同階段其所出具的鑒定主體不同,而不同的主體會為不同的機構利益做考量,從而導致鑒定的結論有失偏頗。且,在不同階段不同主體對同一個案件進行司法會計鑒定,會造成國家資源的大量浪費,也降低了訴訟效益。
(三)司法會計鑒定缺乏統一的采用標準
司法會計鑒定是司法會計鑒定人員運用會計學、審計學、制度以及證據學、法學等多個專門性知識與技術方法,對經濟案件中涉及到的財務問題進行的分析、研究與判斷的一種訴訟證明活動。由于該種活動具有的證明作用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案件的判斷,因此,需要對其做出明確的標準。從而保證其結論的可行性。然而,在我國當前的司法審判中,出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不同的法官對其重視度不同,也就導致在實際使用中,其標準也不同。嚴重影響了司法活動相關人員的權益。
(一)規范司法會計鑒定人資格
由于司法會計鑒定在司法審判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須要保證司法會計鑒定的公平、公正、合理、客觀等多種性質,從而在協助司法活動的前提下,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司法會計鑒定人作為該活動的主體,其資格的確定是整個活動中最為主要的部分。筆者認為,應該制定對應的規范來明確司法會計鑒定人員的確定,而這個規范應該主要針對兩個方面,第一,鑒定者必須具有專業知識。這個專業知識必須要程度化,也就是需要經過對應的考核機制,來確定其是否達到對應的程度;第二,鑒定者的職業操守。該點缺乏對應的選擇機制,但是,可以建立監督機制,保證其司法活動中的職業性。
(二)制定統一的司法會計鑒定采用標準
我國法院是從高到低,逐漸層次化,而每個層次下的法官都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我國以往的司法會計鑒定結論采用中,并沒有對其采用的具體狀況進行約束,這也就導致在一定的狀況下,其占比較高,而在某些狀況下占比較低,同一個案件,在不同的審理狀況下,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導致我國司法不同步。筆者認為,應該就司法會計鑒定結論的具體使用進行標準的制定,比如,其在證據占比中的證明力應該是多少。利用該種方式,來限制其證明力,保證對當事人的客觀與公正。
(三)明確司法會計鑒定的主體資格
在上文中,筆者提出在我國當前的司法會計鑒定中,沒有對應的主體約束。公檢法在不同的狀況下,具有不同的獨立司法會計鑒定資格。從而導致,三個機構所鑒定的結論可能存在不一致,影響其證明的權威性。筆者認為,應該將司法會計鑒定適當的獨立出來,從而作為一個輔助司法性機構存在。而不是建立在其中,依附機構而活。該種方式能夠有效地保證司法會計鑒定活動的公正與獨立,從而提高當事人的認可度。
(四)建立錯鑒追究制度與風險制度
鑒于司法會計鑒定所具備的特殊司法地位以及其重大的影響,需要謹慎實現司法會計鑒定活動,為了保證鑒定者具有足夠的責任心,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對應的處罰性制度,從而使得鑒定者在鑒定過程中,認識到自身所負擔的責任以及對于該責任可能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提高司法會計鑒定結論的可靠性。
(五)司法會計鑒定體制的完善
從多年的情況來看,司法會計鑒定機構相對較為分散,其中具有較多的不足如鑒定結論矛盾和重復建設等,為了更好的為審判服務,需要不斷提升鑒定效率,增加鑒定人的積極性,確保司法堅定的權威性以及科學性。第一,對司法會計鑒定體系進行統一,避免出現相互扯皮和重復建設的不足,使鑒定的效率性和科學性能夠進一步提升。通過檢查機關直接領導司法鑒定體系,確保證據功能以及訴訟功能,防止出現自偵自鑒以及自檢自判,從根本上維護公正性和客觀性。第二,運用終極鑒定以及分級鑒定,對司法會計鑒定機構進行明確限定,防止出現多重鑒定的情況。第三,司法會計鑒定體制需要和會計偵查體制相互協調。
總而言之,對我國的司法會計鑒定體系不斷完善和改進,形成有序的鑒定體系,能夠進一步避免和防止發生會計鑒定中的弊端和缺陷,使鑒定結論更加科學和公正,從而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進一步為社會主義法制進行更好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德林,陳暮春.規范司法會計鑒定體系初探[J].會計研究,2000,11:11-14.
[2]金雁.司法會計鑒定體系需要規范[J].河北法學,2005,08:158-160.
[3]許為安.司法會計鑒定事項探討[J].中國司法鑒定,2012,01:68-72.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