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舟橋 王夕文
傷口愈合并不是件簡單的事
換藥這個詞語其實容易給人們帶來一些誤解,以為大夫們在換藥過程中會給病人的傷口用什么靈丹妙藥,以促進傷口愈合。其實不然,換藥并不用藥,換藥的一個很重要目的就在于檢查傷口長得如何。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檢查傷口愈合情況。
為什么要檢查呢?病人們可能認為把病灶都切除了,怎么可能傷口長不上呢?說實話在學醫的時候我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但真正進入臨床工作之后才發現盡管手術技術發展了幾百年,但咱們對于如何解決傷口愈合的問題還真是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而手術之后傷口的愈合真不是百分百都能長上的。
如果手術時間很長,或者病人基礎病多,吃著好多藥物,或者傷口區域的污染比較重的話,術后傷口出現問題的概率還是很高的。醫生就需要通過術后換藥來盡快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為什么不能自己換藥?
如果傷口真的出了問題,一些病人就得每天換藥。這時候總有家屬或病人會問我:“大夫,咱們能不能自己家里換藥啊,成天來醫院換多麻煩啊?”我的答案總是很明確:“不行。換藥確實不必非來大醫院,家旁邊找個社區醫院換藥就可以了,但一定要讓大夫換藥。千萬不能自己來。”
別以為我是嚇唬人,換藥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卻涵蓋了幾乎外科最重要的精髓:無菌觀念。所有的操作必須貫徹無菌觀念,才能在一個并非無菌的環境中創造出一個傷口周圍相對無菌的區域。如果需要在患者床邊換藥的話,大夫往往會拉上床邊的簾子,讓病人家屬和其他無關人員暫時離開房間。有些家屬很配合,因為他們知道醫患要共同協作;有些家屬主動要求離開,因為他們看到傷口就犯頭暈;有些家屬則不理解——我們自己家人的傷口看看還不行么?
真不行。原因還是因為需要在一個并不是絕對干凈的環境中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區域。我試著問過一些患者,讓他們猜測我換藥過程中哪些東西是無菌的,哪些地方是無菌的。幾乎沒人能夠正確地回答出來。因此這項工作還是交給醫務工作者吧。
那既然換藥這么要緊,是不是每個病人出院后換藥都需要來大醫院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雖然換藥對于很多老百姓來說是很難做到位,但對于接受過醫學訓練的專業醫務人員而言卻是最基礎的操作。
以我工作的醫院為例,為了方便群眾,門診換藥號雖然沒限制,隨到隨掛,但因為掛號的人實在太多了,很多病人需要等好幾個小時才能真正換上藥。但周邊不遠的社區醫院幾乎就是隨到隨換。其實很多患者只要體驗過一兩次大醫院換藥之后便能自己自覺地前往周邊社區醫院,享受舒適安靜的醫療服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