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真是野蠻。它強迫你信任陌生人,失去所有家庭和朋友所帶給你的那種習以為常的安逸。你不斷地處于失衡狀態。除了空氣、睡眠、做夢以及大海、天空這些基本的東西以外,什么都不屬于你,所有的一切就像要天長地久下去,要么就只能任由我們的想象。——切薩雷·帕韋斯
《100種過度醫療大公開》[日]室井一辰 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我一直抱有一種觀念,一家人里最好有一個是學醫的,希望借此多了解點醫學常識,有個頭疼腦熱的,咨詢起來方便,加上,不希望自己像個沒頭蒼蠅,兩眼一抹黑,將自己交與陌生人。事實是,不是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于是只能信任專業醫生,但進醫院前讀讀這類書至少利大于弊,免得面對未知時心驚肉跳,不過,如果醫生說必須接受某種治療,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堅決不該接受,那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本書根據現階段美國醫師學會發表的最佳方案,以通俗易懂、附帶說明的形式詳細闡述了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100種過度醫療,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給身體和經濟帶來的雙重傷害。本書介紹的100種過度醫療中不僅包含了癌癥等重大病癥的信息,還包含了日常健康檢查、普通病癥中的常見病等。舉幾個例子來說,前列腺癌早期,不做骨轉移檢查;乳腺癌手術,一定要做腋下淋巴檢查;宮頸癌,30歲以下女性不需要做HPV檢查;早期的肺癌不需要做腦部轉移檢查;大腸癌的內視鏡檢查10年1次已足夠;體檢時,不要做沒意義的X線胸片;孩子闌尾炎時不做CT檢查;腰扭傷時,不要直接做X射線檢查;即使懷了雙胞胎,也不要縫合子宮頸;要給支氣管炎的孩子用支氣管擴張藥物;失眠癥治療初期不要使用精神病藥物;孩子的眼科體檢時,不要每年都進行眼底和眼壓檢查,等等。
《大醫生說:糖尿病跟你想的不一樣》《健康時報》編輯部,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在這本書里,全國各地泌尿科醫師全程講解糖尿病,從糖尿病的常識到糖尿病早期的一些常見癥狀,教會大家防止糖尿病的發作。而后,分別從飲食、生活習慣、醫藥幾個方面來講解糖尿病的治療方法,還有一些免費的特效方提供給大家。最后,又分別講述了要著重注意的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糖尿病喜歡侵襲的人群,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與糖尿病保持距離。研究數據證明,“管住嘴,邁開腿”這種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真的能夠有效減少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這項研究于1986年在大慶啟動,也就是糖尿病研究領域頗為著名的“大慶研究”。該研究選擇了438名糖尿病前期的志愿者以及138名健康志愿者,進行了長期生活方式干預。研究發現,生活方式的干預不僅能預防糖尿病,還對糖尿病并發癥以及心腦血管的死亡率都有預防作用。數據顯示,生活方式的干預可以減少糖尿病前期的死亡約30%,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減少40%。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遵循三個原則: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偀崃坎灰撸詨?0樣(包括油鹽醬醋、主食、水果、蔬菜等),營養才能跟上,而且血糖也不會很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敢吃肉吃葷食了,而拒絕肉食,以素食為主,可是長期吃素不利身體健康,更不利于血糖控制,會使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造成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本身糖尿病就使內分泌失常,再繼續下去對控糖不利,要保證每天攝入100克肉食。光吃精米面不成,要加入些粗糧,保證葷素搭配、粗細搭配,更利于控糖。糖尿病患者要留意各種離奇出汗,這是血糖報警的信號,可能是身體控制汗腺的自主神經出了問題。血糖長期異常升高不僅會直接干擾神經細胞內的代謝,還會使蛋白變性、微血管病變,使神經組織局部缺氧,功能受損,因此全身各處的神經組織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損害,自主神經也不例外。排汗異常通常是糖尿病并發癥的表現之一,糖友一定要當心。糖友身上出現的排汗異常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足汗減少:警惕神經病變;出現冷汗:警惕低血糖;半邊出汗:小心腦卒中;全身盜汗:謹防肺結核;汗有尿臭味:警惕尿毒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