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娟
【內容摘要】高中階段,地理作為文科綜合中的理科科目,具有文科的背誦特點,同時具有理科的理解性、發散性思維的特點。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上,教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比較法實施教學,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同時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以魯教版中學地理為例,探究了地理比較法在高中教學中的類型、特點以及應用的研究。
【關鍵詞】地理比較法 高中地理教學 應用研究
在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現在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采用地理比較法進行的教學。地理比較法在教師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對兩個知識點或兩個以上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鞏固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下文分析研究地理比較法的含義、類型、特點,舉例說明地理比較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對地理比較法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地理成績。
一、地理比較法的類型
1.圖表直接比較法
地理比較法中的第一種類型:圖標直接比較法。地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必備工具,也是必備的基礎知識,地圖上國家的基本位置、氣候類型、盛產物資,直接影響到后續地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減少了知識點的重講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學習中共同進步。所以,圖表直接比較法是地理知識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直觀教學方法。
2.類比比較法
地理比較法當中的第二種類型:類比比較法。即對同一類型的知識點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學過的舊知識點的回顧、復習,同時增加了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通過相像知識點的比較學習,有利于學生對模塊化知識點的掌握。類比比較法在地理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師對類比比較法的運用,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類比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
3.專題比較法
地理比較法中的第三種比較法:專題比較法。即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一個單元、幾個國家的其中的一點要素進行比較。比如:在學習“區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時,以中國的黃土高原、德國魯爾區為例,研究共同的區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所以,專題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地理比較法的特點
1.觸類旁通,易于掌握
地理比較法中的類比比較法,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學生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收獲本知識點的同時,又學會了分析其他類似知識點的學習方法。對知識點本身是牢記與掌握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技巧的累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效率和學習質量。
2.綜合運用,扎實牢靠
地理比較法中的圖表直接比較法說明了此法的綜合運用,掌握知識扎實牢靠的特點。利用圖表,所有知識點一目了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速度,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和掌握知識點的扎實度。
3.深入知識點,鞏固學習
地理知識本身涵蓋的范圍廣、內容雜。通過地理比較的運用,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知識點吃透,不僅知道知識點的“然”更知道了知識點的“所以然”。所以,地理比較法的運用給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方便,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整體的教學質量。
三、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專有名詞在教學中運用比較法
地理概念和地理專有名詞是地理學科的主要知識,學生不能準確無誤地把地理概念和本質屬性區分開來。例如,恒星與行星容易混淆,恒星是宇宙間最基本的天體之一,在天球上投影的相對位置對于人類的短暫生命來講是不變的,故稱其為恒星。但是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轉,恒星也東升西落。行星是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其在恒星組成的天空背景中有明顯的位置移動,故稱行星。行星在星空中有明顯的相對位移。在學習中運用地理比較法學習相近的知識點,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失誤,以上是專有名詞學習在地理比較法中的應用。
2.區域地理教學中運用比較法
區域地理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教學,即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區有關的地理要素作系統比較和全面分析,通過比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個完整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學中運用比較法
案例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教學,即是將所學知識與新案例情境建立正確的聯系,并對學科知識進行重新組織、整合,推理、歸納的思維過程,它主要表現為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
四、結論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用途廣泛,通過在專有名詞、區域地理、案例教學中的應用,地理比較法在教學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是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必不可少的方式方法,同時是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高中的課程學習中,教師對地理比較法深入研究,不斷創新,在實踐中摸索新的道路,對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共同構建祖國教育事業和諧輝煌的偉大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