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主
【內容摘要】高考歷史試卷分為選擇題和材料解析題兩大類型。其中,選擇題所占分值最大,也最容易失分。選擇題答題好還直接影響考生的高考成績。選擇提的有效訓練尤為重要。此為,我們應該在選擇環節下苦功夫,找優質題選典型題。在選題時,應該注重質量,有針對性。同時也要擴大選題范圍,注重資料的搜集整理。在具體實踐中,應該個人選題與集體討論相結合。
【關鍵詞】選擇題 原則 策略
近年來,高考歷史選擇題維持較高難度,考生失分嚴重。特別是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選擇題更讓考生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現今高考選擇題并非直接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而是側重于對考生知識生成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考生進行系統有效的訓練。影響訓練效果好壞的因素眾多,但如果選題環節不利,訓練效果將大打折扣。為此,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選題環節的原則和策略。
一、選題原則
選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重質輕量,走“精品化道路”。以量取勝,走所謂的“題海”戰術,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而且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和延誤正常的教學進度,甚至會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反感,挫傷其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質取勝,走“精品化道路”,選取那些質量高,具有代表性或立意角度新穎的選擇題,不僅能夠有效克服“題海”戰術的弊端,而且能夠使訓練效果最大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定位明確,有針對性。選題時,不能盲目選題,應根據具體學情和教學階段特征,選取相對應類型的選擇題。如高三歷史復習階段,一輪復習側重于選取那些能夠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選擇題;二輪復習側重于選取那些可以強化學生學科歷史思維選擇題。教師選題時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第三,具有時代性。好題需要緊跟時代腳步,貼近現實,架起歷史與現實的橋梁。這種好題不僅能夠高效完成訓練目標,鞏固所學知識,還能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在講評課時發揮妙用,讓課堂充滿生機。第四,難易結合,照顧所有學生。既不能挫傷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激發學優生的學習動力,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資料來源
個人日常積累:試題常有,好題不常有。好題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日積月累。積累試題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個人試題庫,包括紙質和電子試題庫兩種。紙質試題庫側重對高頻錯題的積累,電子試題庫側重于對經典試題的積累。通過個人試題庫對試題進行收納整理,分類保管,不僅能夠積攢豐富的試題資源,還能提高選題的速度和質量,減輕教師勞動負擔。尤其對于常年易錯典型題,備案保存,待到新授課時,重新利用,彌補常規選擇題訓練的不足,提高訓練效果。
網絡資源、教學刊物: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能看的更遠。借助海量的網絡資源和便捷的網絡平臺,我們能命制出質量更高的選擇題。如常用的中學歷史教學園地、中學學科網、高考資源網和江蘇歷史教研網等。這些網絡平臺匯聚了歷年高考題真題和最新各大市及名校模擬題,試卷資源豐富而實用,可以滿足不同教學階段的選題要求。教學刊物也是選題時不可忽略的重要資源。教學刊物上的試題往往出自名家之手,有代表性,更有前瞻性,反映當今歷史選擇題命題研究的最新成果,預示今后高考選擇題命題的發展方向。
錯題變式:錯題是教學中的一種寶貴資源,它暴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盲點和薄弱點。錯題重做,簡單機械重復勞動,復習效果不佳。錯題變式,更具實效,是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知識,理清時間脈絡,鍛煉知識遷移能力和拓展解題思路的有效措施。通過對錯題進行不同程度變式重組,不僅拓寬選題范圍,優化利用典型試題,還增加錯題的新穎度,激發學生訂正錯題的積極性。
三、實施策略
在具體實施階段,選題時既要明確個人分工,也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具體操作流程如下:一份練習由專人負責選擇題的普選、篩選并初步成型,然后提交備課組集體討論并最終定稿。
專人選題環節:這是選題的最初一步,也是選題過程中最繁瑣勞動量最大的環節。選題教師的工作態度直接關系到所選習題質量的好壞。選題時,教師應該走進題海,撒大網,不怕苦,不怕煩。通過試題的搜集羅列,整理成初稿,形成大體框架。然后初次試做,做好標注,保留精題,刪除重復題和錯題,擱置疑難題。對于保留的精題,出題者需要清楚該題考查是哪個知識點或哪項基本能力,亦或是學生的易錯點或薄弱點,還是考試的常考點。對于重難點教學內容,所選練習應該從不同角度反復考查。對于知識盲點也要有所涉獵。在選題中擱置的疑難題不要輕易刪掉,由備課組討論再決定去留。總之,面要廣,題要精,不要錯過每條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