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川國網四川榮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基于減少電損的輸配電技術創新策略分析
胡建川
國網四川榮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電網目前正處在一個快速建設及發展狀態中,電網要想取得長足發展,應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電的損耗,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電能損耗是電網運行過程中的一個比較重要而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配電網的經濟運行能力,因此應積極做好降低線損工作。本文針對電能損耗產生原因提出了減少電損的輸配電技術及管理創新措施。
減少電損;輸配電技術;創新
配電網位于電力網的尾端,具有與使用者直接連接的任務,其具有眾多的網絡設備,電力網系統對此具有一定阻抗性。線損率是反映電力運行、電網經營管理的關鍵經濟技能指標,降低線損能夠提升電力供應總體水平,也能增加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對配電網經濟運行能力具有比較重要的指導作用。電力線損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會對人們生活、工作及供電企業等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減小電能損耗產生的消極影響,應首先分析電能損耗產生原因,然后給出技術上減少電損的創新措施。
(一)配置的電網設施不科學
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較多問題,農村許多地區以往配置電網設施時,并沒有很好地統計經濟發展情況,使得多數農村地區出現了電力設施配置不合理現象及問題。除此之外,農村變電所設置也有較大問題,電力設備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無法相互協調工作狀況,電流功率的輸入及輸出不成正比[1]。而且很多變電設施幾乎沒有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許多線路距離非常長,這加重了線損情況,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
(二)分線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
供電企業通常都會在電網建設時,將線路鋪設在許多地區,以確保人們的用電需求,這種鋪設方法使得多數線路在建設過程中都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問題。許多地區鋪設線路時,經濟水平較落后,因此為了減低電力建設成本,在選擇線路基礎設施時,線路鋪設都使用了劣質電線,線路中由此出現了電阻增大情況,導致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電能損耗過大問題。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一些線路運行過程中會發生漏電或者是發生火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供電企業應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問題進行解決。
(三)電網荷載運轉不均衡
供電企業對城鄉采用了相同方式在實施電力供應時,他們并沒有及時掌握城鄉電力需求方面出現的問題,城鄉的電力需求量具有較大差距,因此如果供電企業不進行電力分配在電力輸送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導致鄉鎮地區輸送電能過剩,而且這些地區基本上沒有無功補償設備,因此鄉鎮地區線路就容易負荷過大,電網荷載不平衡,進而影響變電站的無功運行情況,造成電能過多地浪費。
降低電損措施應根據輸配電線路的特點采取相應策略,下面我們就主要來分析下輸配電技術創新降損措施,然后再輔助給出一些管理方面的降損措施,共同降低電網運行的線損,為人民提供更安全穩定的供電服務。
1、改進電網架構
供電企業的供電方式及電網架構要積極改進與創新,合理分布電源,盡可能地縮短電源與負荷距離,最好能使用迂回線路,從而實現經濟供電。在主要變電站增加一些先進的無功補償設備,提高主站的功率因數。對于用戶站來說,應適量地減少無功電能,增強監督及管理,盡可能地降低電能損耗值到最低;對變電站進行改進,有效降低該地區的負荷重情況,主要進行變電站的增容、新建變電站、擴建變電站及升壓等方面;供電企業適當使用低耗能變壓器及線徑粗線路;積極改進網絡系統,對卡脖子線路進行改造,盡可能地減少迂回供電次數。比如,現在進行過配電監測儀監測到的低壓臺區功率因數存在個別架空變臺偏低情況,也就是沒有無功補償裝置,線損及電壓質量因此受到較大影響;城區處于低壓臺區時供電半徑一般在150m左右,農村則在500m左右,超出這個數字范圍將引起較大的線損,目前部分臺區的供電半徑超過這個范圍,特別是那些老舊配電設施,線損偏高;城市及農村進行網改之后,有些變臺負荷比較小容量比較大,也就是處于空載、低載運行狀態,而且變態布點離負荷點較遠,也就是供電線路半徑過長,負荷點處于線路末端,這樣也會影響到線損。因此,應改善區域電網架構,減少線損。
2、加強電力降損管理
供電企業應積極完善建立相關管理機制,提升管理的方便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并設置專門部門監督管理線損工作,采取封閉方式開展損耗管理工作,并定期開展有針對性項目來降低損耗;減低66kV以下單層線路損耗,盡可能多地開展10kV以下等級工作,結合電網實際運行情況[2],從管理及技術兩方面做好降損工作,采取重點檢查及大面積普查結合方式開展降損工作;嚴格開展營銷工作,促進工作流程標準化,協調兼顧好考核及檢查工作,促進每個專業間的積極配合,有效減少失誤情況發生,從而降低整體損失,并定期發布專業性數據規范要求,增強監督與管理;將客戶流程再造方案作為基礎,還要考慮到顧客方面要求;要對低壓線損值變化情況及時了解,并深入研究了解低壓線損有關的管理問題。比如,部分地區當地的農業經濟屬于感性負荷,占當地的負荷比重較大,其具有很小的無功補償,而且夏天及秋天需要排灌,因此其使用電量較高;該地有些線路較長,而且許多支線負荷集中在末端部位,導致排灌用電的過于分散;有效分支線具有較小的負荷,部分小型區域企業因為經濟效益較低而最終停產,導致出現時高時低的線損情況;農業排灌所具有負荷功率因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加上無功補償設備較落后、數量少等;該地部分低壓公網具有較低使用效率,從而增加了損耗。因此,供電企業應加強對區域線路的合理化管理,降低電力損耗。
我國電網目前正處在一個快速建設及發展狀態中,電網要想取得長足發展,應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電的損耗,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電力線損是電網運行過程中的一個比較重要而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配電網的經濟運行能力,因此應積極做好降低線損工作。
綜上所述,電能會在轉換、輸送及分配時產生較多損耗,因此計算配電網線損就比較重要,線損計算工作不僅能為多種工作開展提供指導,也能為降低電損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1]張慶華.配電網網損計算及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2]趙永濤.減少線損條件下的輸配電技術創新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