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潮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上華街道辦事處 321100)
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對策與探究
吳志潮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上華街道辦事處 3211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加強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新農村的文化藝術建設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價值觀,還會對當地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迫在眉睫。但近年來,新農村文化建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制約著新農村進程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旨在促進新農村文化藝術健康發展。
新農村;文化藝術;措施
文化是民族發展的根基,是人們的靈魂所在,滿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是加快城鄉發展的重點。當下,要想促進農村建設的發展,必須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但是因為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緩慢,政府在極力促進農村經濟提高的同時,對文化建設則有所忽視,致使精神文明與物質建設相差甚遠,反而使新農村整體的發展進程延長,因此必須要重視農村精神建設。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重視度較低
在農村中,政府官員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常將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私自使用在經濟建設方面,進而導致文化建設無力發展。此外,因部分官員的忽視,而使文化設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加之政府部門從不實施文化宣講和推廣工作,使人民群眾難以受到文化的熏陶。長期以往,必使文化建設資金缺乏,文化隊伍難以健全,文化藝術工作難以得到真正落實。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不充分
文化藝術建設的基礎需要物質方面的支持,然而于農村中,其物質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場地、圖書館以及各種文化設備;但由于農村經濟有限,導致文化設施極為缺乏,遠遠落后與城市,且相關的娛樂健康項目也未有開展。而在農村僅有的文化活動場所并不實施對外開放,文化館以及圖書館建設不齊全,書籍管理較為凌亂,甚至有些當地人并不知道圖書館的所在位置,可見文化藝術建設管理極為不當。
(三)農民教育水平較低
在農村,大多數農民接受的教育水平較低,傳統的思想觀念更是根深蒂固,難以改變。我國農民常遵守破舊的思想,部分地區還開展封建迷信活動,甚至損害到人民群眾的利益,這與農村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關。據統計,農村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6.8%,而小學文化者占有32.7%,這嚴重阻礙了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因此文化建設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四)傳統文化未得到保護
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聚集了舉世聞名的中國文化,而地方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來,傳統文化活動卻不斷的被埋沒,像以往的舞獅子、大鼓戲、貼窗花等活動已消失不見,一些樂團、電影更是甚少,取而代之的是打麻將、賭博等不良活動,使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提高農村文化藝術的建設。
(一)完善農村文化建設的服務體系
1.農村文化建設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并建立資源較為豐富的圖書館以及閱覽室等場所,并實施專業的職員進行管理,對閱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此外建立文化休息娛樂場所以滿足農民的日常所需。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可以利用多媒體等鼓勵外界下鄉舉辦娛樂項目,以能減少文化藝術建設的資金量。
2.鼓勵農民自行參與,政府應實施相應的文化下鄉活動,加大文化宣傳的力度,在使農民欣賞的同時,更能夠參與其中,鼓勵政府搭臺,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民提供展現的舞臺,使農民陶冶在文化熏陶中,意識到自己是文化傳承的一份子,也有助于將中華文化不斷發展。
(二)充分的利用當地文化資源
1.打造特色文化村,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歷史,像農村的雜技、歷史人物、文化古址等將信息其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并輔助于對應的經濟產物,像紀念品,雕刻物等,在發展文化的同時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2.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利用當地的文化背景,對外部實施全面的開放,挖掘當地文化資源,開展旅游業,像井岡山、小崗村等形成系統化的文化產業發展。
(三)建設高質量的人才隊伍
1.提高農村黨員的文化水平,對農村管理人員以及黨員加大培訓力度,實施定期的培訓指導,使其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并讓其參與文化建設中,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此外給予一定的權利,對當地封建的活動進行監督;加強對當地文化的宣傳力度。
2.建立實用型人才,主要指具有技術特長的人才;在農業發展中常有養殖、種植、運輸等行業的佼佼者,可以讓其對農民定期的指導,讓其帶頭致富;擴大農民的業余活動,提供其學習的機會,使群眾擺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1.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將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制度之中。因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法律制度較為匱乏,進而導致農民群眾對社會保障認識不足;對此要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對于私自利用文化藝術建設資金者實施重罰。對于開展封建迷信活動者,應利用法律武器保護人民的財產不受到破壞。同時建立監督制度,將法律制度全面的落實,使農民能夠詳細了解,并加以運用,可維護自身的利益。
2.促進社會保障資金穩定,政府應建立健全的保障資金,并為社會基本保障提供方便的政策。此外,政府應鼓勵、支持農民建立養老保險以及養老儲蓄資金等,為農民提供穩定的資金保證,使其更有穩定的物質基礎;在物質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從而更能促進文化藝術建設的發展。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進程,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社會、農民各方面的齊心努力。地方文化遺傳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方必須要進行全面保護和挖掘;社會要給予支持,多開展下鄉活動;而農民需加強自我文化學習能力,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進而促進新農村文化藝術的建設。
[1]魏先超,陶素云,楊檬,曹倩,蔡珂,肖化柱.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3(01).
[2]程麗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美麗幸福新農村[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5).
[3]徐承鳳.關于新農村藝術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的思考[J].包裝世界,2014(04).
[4]梁丹譯,李欣鵬.關于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J].青春歲月,2013(12).
[5]應建敏,汪琦.上海新農村的嬗變升華:從村莊改造到美麗鄉村建設[J].中國園林,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