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魯 鄧子月 (中原工學院 450000)
淺析美學與設計美學的“同”與“不同”
李曉魯 鄧子月 (中原工學院 450000)
美學和設計美學的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樣,作為不同的個體它們兩個又有著個體的差異。本文就此種關系,多角度的進行分析,詮釋兩者間的“同”與“不同”。
美學;設計美學;關系
“美”是人們能夠充分體驗、盡情享受的一種心理感受,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悅的。美學它可能不會享受美時那般親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感悟哲人和美學家的智慧,思考美的來源、性質和形態等,從理性層面重新認識美,提高眼光,有極好的美的鑒賞能力。
美學是研究文藝美感的學科,可以分為自由美、依存美、自然美和理想美。美在情感層面有強烈的感染力,并不只是停留在客觀實在的認知上,而是人們在考究一件事物時,對它外形、環境、寓意所產生的情感共鳴,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設計美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基于美學之上,立足于發現具體事物的普遍規律。設計美學以哲學思想作為設計指導,從審美意識的角度理解設計,籌劃設計。其研究對象包含藝術設計的所有領域,體現著一定的實用價值。設計美學,一方面具有滲透性和包容性,它不能孤立的存在,不能與設計原理和形態構成相隔絕;另一方面它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會因經驗審美的散發性而迷失方向。
1.基本來源相同
李澤厚先生在書中講過:龍飛鳳舞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飛揚著的史前期的兩面光輝的、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圖騰旗幟?他們是原始藝術嗎?是,又不是。它們只是山頂洞人撒紅粉活動(原始巫術禮儀)的延續、發展和進一步符號圖像化。只是觀念意識物態化活動的符號和標記。但是凝凍在、聚集在這種種圖像符號形式里的社會意識、亦即原始人們那種如醉如癡的情感、觀念和心理,恰恰使這種圖形形式獲有了超模擬的內涵和意義,使原始人們對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覺的性能和價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積淀了社會的價值和內容,感性自然中積淀了人的理性性質,并且在客觀形象和主觀感受兩方面都如此。這不是別的,這正是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的萌芽。
文中所指的“審美意識”是美學的初生,“藝術創作”指的是最初設計美學的形態,在基本來源上它們有著讓人驚訝的相似之處。美學和設計美學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的來源相同,都源自樸實的社會生活,都與現實生活的美有著緊密的聯系。
2.相互交織,共同影響
想要握住設計美學的發展趨勢,就應先總結出歷史上美學發展的特點。從古至今,不難發現設計發展到一定的時期,必然與美學產生關聯。
設計美學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是為服務于生活的。任何給人帶來愉悅感受的設計產物,都可以理解為是用顏色、肌理、線條、外形構成的審美感受。設計美學相似于美學,其重點研究對象的是功能和形式的美,例如利用對稱、韻律、平衡、差異等審美法則。設計中美學具有社會性和實用性,分析設計史中可以得出,實用功能早于審美功能。由此可見,美與實用在現實價值上是相互聯系的,例如服裝設計中,領型、袖型、裙擺、口袋等基本部位的設計,體現在一件服裝中時就要遵循形式美法則,或是按照一定的規律設計。其中基本部位元素的設計屬于形式,美學法則屬于內容,設計美學的直接目的在于展現一種審美意識。
1.現實中的不同
美學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設計美學源于現實且遵循現實規律。
美學是哲學家從生活感悟和藝術規律總結而得的,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總結凝練,選擇加工后創作出來的美學概論。美學展示個人的審美觀和審美價值,屬于個人的思維模式,所以比原本的生活更靈動、更規律完整、有一定的深刻性、指引性。
設計美學最終是要與人打交道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理論概念。從實際意義上來講,設計是一種經濟活動。這便決定了它必須高水平、高質量的完成任務,為人民生活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美學角度上講,設計應力要求美學和其它因素的平衡。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不是孤立它美的一面,不僅是設計師個人審美觀點的展現,要力圖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2.形式與內容的不同
美學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美,設計美學是形式服從內容的和諧美。
美學通過細節分析和綜合總和的方式,將事物從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再從抽象到具體。美學所系統考慮的是以審美感受為介質,要形成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在主體上以審美經驗來體現,在客體上以審美價值來展現。
設計美學強調的是形式服從于內容,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在服裝設計中時尚大師對設計美的詮釋,更是鮮活的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法國設計師夏奈爾,將男裝結構運用在女裝設計中,把女性解放運動推向了高潮。這種創新式設計變革了傳統服裝設計的審美形式,證明了實用主義在女裝設計中的價值。只有當設計的內容和形式達到高度統一時,才是一件堪稱完美的設計作品。
設計美學從屬于美學范疇,沒有“美學”,設計就如無魂之人、無根之樹,沒有設計,美學難以完整體現。設計美學作為展現美學規律的載體,通過設計產品的美把美學內涵呈現出來,所以美學與設計美學在實用和形式中有著互惠互利的聯系。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設計提供了新思維、新手法。設計美學的實用價值受到現代科技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了人們對美的感知,從而使設計者可以根據新材料的特性拓寬思維模式,帶來新的設計美學感受。
現代設計美學通常以藝術的方式創造美,使設計產品在體現使用價值的同時擁有審美價值,以此完善了工業大革命以來千篇一律的設計現象。美作為一種現實意義價值,不僅體現在產品需要上,而且需要審查其本質的意義。在研究美學和設計美學時,需要先從美學本質入手,帶著美學審美的修養豐富設計的思維思路。使設計在填補現實社會生活空缺的同時,激發設計中美追求,用設計表達美的活力。
綜上所述,美學研究是無止境的,并且受設計美學的影響而不斷變化,設計美學是美學的分支,兩者相互交叉又相互影響。但美學與設計美學又都有其研究的側重點,因此兩者不可替代的。隨著設計師對美學與設計美學的關注,這兩者的關系將會更完美的融合,必將會更好的指導設計實踐活動。
[1]徐恒醇.設計美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劉子川.論現代設計觀的嬗變[J].惠州學院學報,2012.
[3]任征宇.美學與設計美學[J].西江月,2013.
李曉魯,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藝術設計。
鄧子月,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設計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