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經 席 寅 (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 650224)
由數碼平面造型藝術審美特征引發的對其評價體系的思考
馬傳經 席 寅 (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 650224)
本文主要敘述了由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審美特所引發的對其憑借體系的思考。,其中包括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個性問題、文化內涵、技術和藝術如何結合等,為我們以后更深入研究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提供了一些參考。
審美特征;評介體系
筆者之前論文曾論述過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即它融合了各種科學元素(如像素,矢量等)和藝術元素(色彩,拼貼等),派生出了很多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特異現象,表現出如下美學特征:
(一)數值化的新藝術語匯(數字化)
(二)多媒體化
(三)互動性
(四)大眾化
(五)虛擬時空性
(六)非線性的敘事結構
(七)藝術家創作的非物質性
(八)未完成性
綜上所述,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所表現的種種藝術傾向與審美特征,讓我們了解到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現狀與預感到了它的未來,以及它對傳統藝術的挑戰和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已經很難再用欣賞和評論傳統藝術的審美標準來評判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所以需要對數碼平面造型藝術進行藝術的定位和建立一個合適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這里筆者僅提出幾個關于建立數碼平面造型藝術合適的評價體系所應該考慮的評價參數。
參數一: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個性問題
在我國當今的數碼平面造型藝術作品中,缺乏個性是個不爭的事實。一些從事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工作人員往往是對計算機技術掌握的很好,可是藝術的修養相對較差。他們以為自己技術好,軟件熟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他們在進行作品創作的時候,往往是先看別人的作品,看了各種各樣的作品,然后把別人既定的作品形式直接拿來,套用在自己的作品上。而不是自己先有自己的理念,然后借鑒別人作品的長處。這種省時省力的作品,難免不給人千人一面,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機械復制或是半機械復制的作品也最終難以給受眾以深刻的印象,只能給受眾造成審美疲勞而抱怨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沒有傳統藝術好。所以我們在評判一個數碼平面藝術作品的水平高低時,作品的對于藝術家個性的傳達應該是受到重視的一個因素。
參數二: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民族性問題
數碼平面造型藝術隨著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從西方傳入我國,所以這個新的媒體藝術在一開始就是從制作到作品形成,再到最后的欣賞與評價都是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的。我們不可否認,西方在這方面確實是走在前面的,學習與借鑒他們先進的技術和藝術創意是提高我們自身創作水平的一個必要的途徑。但是,我們處在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社會里,我們的大眾和我們的社會有著自己的一套審美標準。我們的數碼平面造型藝術如果倒向西方,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就難免和傳統藝術相對抗,于是有些喜歡傳統藝術的評論家就會站起來評說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局限性,而另外一些前衛的評論家就會回擊,捍衛這個新的藝術形式。而受眾們會在兩派的唇槍舌戰中,或是盲從,或是不知所措,或是無奈地選擇冷眼旁觀。所以我們在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本土化問題上應該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我們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里應該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和傳統特色,而不能脫離我們國內受眾的接受程度,片面地追求新、奇、怪。我們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也要從這點出發,堅持民族性才是構成一個優秀作品的重要因素的這一評價標準。
參數三: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文化內涵
現在有很多評論家和觀眾批評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缺乏人文關懷和親和力,并說我們高估了它的藝術表現力。我們在這里應該認識一點,在任何一種藝術門類中都會存在著成功和失敗的作品。我們不能拿一個失敗的作品做分析就否定所有的數碼平面造型藝術作品的藝術水平,并給它扣上沒有文化內涵的帽子。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正是由于它的一些新的美學特征,多媒體化,互動性,大眾化,非線性敘事結構,特別是它的未完成性,使這種藝術作品始終是處在過程中的。我們在過程中對其欣賞,評價,甚至可以做出修改。我們對這種作品就不能再用以往的終結性評價,一棍子打死說它不好,或者一下子捧到天上去。作品的好壞以不能由幾個評論家來評說。在即時評判這一維度上,作品的評判者是大眾,而在歷史這一維度上,作品的評判者是時間。經歷住時間考驗的作品都是有文化內涵的。不管是傳統的藝術家還是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藝術家,都應該關注社會,關注人和他們的生存狀態。特別是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哲學根基的國家,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始終都應該是數碼平面造型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所應該做的。而我們的評價標準,特別是在相關的賽事上,更是應該以這個標準作為一個作品是否應該獲獎的重要參考因素。
參數四: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度
數碼平面造型藝術作為一個與技術連接很緊密的藝術門類,我們不能不考慮它的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問題。一個好的數碼平面造型藝術作品不能沒有好的技術做支撐,但是如果只有高超的技術而沒有與很好的藝術觀念結合,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現在很多動畫片制作的規模宏大,耗費巨資,結果因為沒有與藝術很好的結合,在虛擬現實與真實現實中沒有做好轉換,結果落得票房慘敗的后果。所以我們在評價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時應該考慮它的技術性問題,特別是藝術觀念的數字化問題,把數字技術與藝術觀念很好結合的作品作為一個好的典范樹立和推薦出來,以利后來的藝術家來借鑒。
數碼平面造型藝術因為作為一個新的藝術門類,它的出現給藝術領域帶來新的氣息,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困惑。數碼平面造型藝術會向何處發展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們所需探討的重要問題。在筆者認為,數碼平面造型藝術的未來是在古典的復興的基礎上,以一個寬容的胸懷面對現實,敢于不斷的碰撞與否定過去并探索新的藝術境界,走出新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電腦的技術層面上的不斷努力和創新。而對它的評價更是需要我們以一個包容的心態和客觀的標準來進行。數碼平面造型藝術評價體系的建立應該是在與其他藝術門類平等的狀態下進行的,而不應該是一開始就在遭到排斥,責難的態度下進行。
馬傳經,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油畫、數字媒體藝術。
尹萍,亳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