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艷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淺論生態社會主義及對貴州生態建設的啟示
李輔艷
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是西方綠色運動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生態社會主義者提出了一些基本觀點,他們認為: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綠色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生態社會主義的一些主張具有局限性,但其一些正確的、合理的觀點對貴州生態建設起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學習生態社會主義的正確的、合理的理論觀點有助于我省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共同發展。其啟示主要表現在:堅持“人類尺度”,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堅持走高效、綠色、循環的經濟發展道路;堅持進行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
生態社會主義;貴州的生態問題;啟示
生態社會主義的產生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二戰的洗禮,加速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他們的共同愿望,在發展進程中,資產階級無限追求超額的剩余價值,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導致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在此情況下人們希望用一種新的理論來指導經濟發展,整治日益受傷的生態環境,因此綠色運動應時而生。正是西方的綠色運動造就了生態社會主義,生態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有一個過程:20世紀70年代是綠色運動的興起時期,這個時期生態社會主義的地位不重要,它與綠色運動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被稱為“萬綠叢中一點紅”;20世紀80年代是紅綠交融期,這個時期是綠色運動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生態社會主義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舞臺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是生態社會主義的獨立期,并在這一時期成為引人注目的左翼社會思潮。
生態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鮮的事物具有不可克服的一些弱點,所以提出的某些觀點存在著不合理、不正確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合理的、正確的觀點,主要表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1、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在西方的綠色運動中關于生態自然的觀點存在著兩個派別:一派堅持生態中心論,他們認為,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故而高于人類,自然界是神圣的,人類應該屈服于大自然,對大自然畢恭畢敬;另一派堅持人類中心論,他們認為,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定勝天,人類能夠征服和主宰自然界進而成為自然界的主人。這兩派的觀點比較極端,都只是從單方面闡述他們的觀點,而生態社會主義剛好理性地吸取了這兩種觀點中的合理成分,他們認為應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是共存的而不是對立的,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過程中既要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要尊重自然的客觀實在性,讓人與自然在相互尊重中走向和諧統一。此外他們認為要用聯系的眼光來看待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這種或那種的相互聯系當中,自然界只有在與人類的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中才能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的價值。
2、綠色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個綠色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它能夠克服人與自然的對立,能夠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共贏。他們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應在遵守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要按照綠色發展的標準來進行,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在發展過程中做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實現生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的生態現代化即是要保護生態環境存在的合理性,優化資源配置,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獲取較高的經濟產出,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讓經濟的發展服務并造福于生態環境,而不是成為生態環境的負擔。
我省地處云貴高原,山路崎嶇,地表支離破碎,生態極其脆弱,容易出現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態問題。近年來,我省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對自然的盲目索取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調查結果表明:“貴州南、北盤江流域土壤侵蝕面積14715.068平方千米,土壤侵蝕潛在危險程度面積15442.2平方千米,其中毀壞型占流域總面積12.93%。貴州南、北盤江流域土壤侵蝕是我國南方最嚴重的地區之一。[1]”“貴州省喀斯特發育典型,碳酸鹽巖出露面積大,占全省總面積的73.3%,山地丘陵廣布,占全省總面積的92.5%,地表崎嶇破碎,地質酥松,石漠化嚴重,2009年,貴州石漠化面積達3.31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21.53%,石漠化縣有78個,占全省縣市的88.6%,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等級最齊、程度最深、危害最嚴重的省份。更為嚴重的是,貴州石漠化面積仍然以每年2%-3%的速度在擴展。[2]”貴州不僅石漠化嚴重,而且水土流失也極為嚴重?!?013年5月發布的《貴州省水土保持公告》顯示,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為55269.4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31.37%,其中輕度27700.40平方千米、中度16356.32平方千米、強烈6011.53平方千米、極強烈2960.00平方千米、劇烈2241.15平方千米。[3]”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我省的生態問題環境不容樂觀,解決我省的生態問題應盡快被提上議事日程,并且這是追求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此種情況下,學習西方的生態社會主義自然觀中一些先進的理論和經驗,有助于我省對生態問題的解決,避免重蹈西方國家先破壞后治理的覆轍。
生態社會主義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綠色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的基本觀點對我省生態建設起著重要的啟示作用。表現在堅持“人類尺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堅持走高效、綠色、循環的經濟發展之路和堅持進行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1、堅持“人類尺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生態社會主義非常重視生態原則,其認為人與自然不是對立的,二者應該是和諧統一的。自然界雖然先于人而存在,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盡管如此,人類在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過程中,不應該放棄“人類尺度”,而應“把人放在物之上”,正確審視和對待二者之間的關系。人類不應該盲目地崇拜自然,也不應該盲目地去主宰自然,最好是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類的自覺能動性。自然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在活動中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否則必將受到自然的報復。故而在發展中一方面我們不能盲目地向自然索取資源,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只會帶來生態破壞,而不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不能肆無忌憚地向自然界亂埋葬廢棄物,生態社會主義學者指出,這種錯誤觀念使“環境淪為索取資源的水龍頭和傾倒廢物的垃圾場。[4]”因此,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必須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界與人類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要在尊重自然的客觀性和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的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堅持走高效、綠色、循環的經濟發展之路
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綠色發展,生態社會主義理論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主張在尊重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來發展經濟,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共贏。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類的生存、發展進程中經濟與生態同樣的重要,二者不可偏廢,兩者都要抓、兩者都要硬。貴州是我國的西部落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其它地區相比極為落后,幾乎排在最末位?!皬腉DP總量上看,2013年貴州GDP總量為8006.79億元;從GDP均量上看,人均GDP為22922元,位列全國所有省市最末位”[5]。大力發展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故在追求富裕的道路上不要貪婪的向自然索取,而要考慮自然的承受能力,要尊重和保護自然;不要走吃子孫飯、斷子孫糧,而要走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追求富裕、保護自然功在千秋萬代,所以我省在追求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發展中對生態問題做到預防為主和防治相結合,探索綠色、協調的發展之路。
3、堅持進行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生態社會主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對于我省而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我省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一是因為惡劣的自然條件所致;二是因為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非常薄弱。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必須充分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正確的思想意識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錯誤的思想意識則會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省生態問題的突出除了與其自身的地理形勢有密切聯系外,還與人們對生態知識的匱乏、生態意識的淡薄有密切聯系。因此我省在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應重視對生態知識的宣傳,可以通過學校教育進行、也可以通過社區進行宣傳、還可以通過設立專欄進行宣傳,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對生態問題的解決,如果沒有意識層面的提高,再好的規章制度都顯得蒼白無力。
生態社會主義認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種觀點是合理的、正確的,它啟示我們在搞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雖然生態社會主義的一些主張具有片面性,但學習和研究它正確的和合理的觀點能夠為我省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我省在建設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本省實際,把生態社會主義的合理主張與我省具體情況相結合,吸取生態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為我省生態建設提供有意義的指導,推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壞發展,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
[1]安和平周家維.貴州南、北盤江流域土壤侵蝕現狀及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學報》第8卷第3期1994年9月.
[2]李劍閣.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年第87頁.
[3]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貴州年鑒社.貴州年鑒[M].貴陽:貴州年鑒社,2011年第448-449頁.
[4]約翰.福斯特.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M].上海:上海文出版社,2006年第74頁.
[5]貴州省統計局.2013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6]韋林.從當代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看和諧社會的建設[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
[7]徐崇溫.當代西方社會的生態社會主義思潮評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2).
[8]尹麗娜,尹海燕.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9]劉曉芳.西方生態社會主義的生態和諧發展觀探析[J].學術交流,2008(10).
[10]吳書華,黃劍.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及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3(5).
[11]周穗明.西方生態社會主義與中國[J].生態文明,2010(2).
[12]馬小飛.淺談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及其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2014(2).
[13]韓海濤.當代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評析[J].石油大學學報,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