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霖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東風林場
淺談現代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
高作霖
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東風林場
本文以林業為切入點,分析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重要意義,深入研究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之間的關系,探討如何強化林業生產與保護工作。
林業;生產;保護;重要意義;關系;加強措施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各行各業也實現了飛速發展,其中林業產業是我國眾多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均有著重要意義,故而發展林業不僅是經濟需求,更是環保需求。現階段,盡管我國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但卻未能達到預期的環保效果,未能收獲相應的經濟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協調好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之間的關系,加之林業產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若要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必要好林業生產與保護工作,促使二者平衡發展,切實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本文著重探討現代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
林業行業是發展我國經濟的重要行業,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產業。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大,許多行業的發展對木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木材需求,加大林業生產力度,但我國的土地面積有限,投入林業生產的資源有限,導致林業生產與消耗難以實現平衡發展,加之近年來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對林業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大,林業生產愈加不能滿足消耗需求,樹木資源緊張,經濟效益減小,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容易引發各種自然災害例如沙塵暴、洪水、泥石流等,不僅對人類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還會進一步危害林業產業,從而進入惡性循環。若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且做好充分的保護工作,可以滿足人們對木材的使用需求的同時,也能為人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也可以開發森林旅游資源,挖掘經濟價值,擴大社會效益。故而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無論是生態保護還是對經濟效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充分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給予林業的發展足夠的重視,才能促進林業的全面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下是對林業生產與保護之間關系的具體分析。
1.林業生產是林業保護的基礎
林業生產是經濟效益的基本保障,是保護環境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林業保護的基礎,所有架空于林業生產的林業保護都只是空談。社會對林業的需求是動態變化的,如果不進行林業生產,那么很快就會坐吃山空,林業保護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將占地面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科學種植樹木,合理生產并利用林業,與此同時做好林業保護工作,有效提高林業利用率的同時有利于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現階段,由于人們對林業發展的認識程度不斷提高,我國以加速實現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樹木被保護起來,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的力量越來越大。
2.林業保護是促進林業生產的前提
如果說林業生產是林業保護的基礎,那么可以說林業保護是促進林業生產的前提。如果不對林業加以良好的保護,那么生產再多的樹木資源都不會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林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隨即進入惡性循環,愈演愈烈,后果不堪設想。故而在開發林業資源時,要做好控制工作,適度開發利用,加速林業生產,既滿足了開發需求,又促進了林業生產發展。應確保保護與生產利用的雙向性、實時性和適度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的合理化、長久化和規范化。
3.林業生產與保護共同實現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在現代化社會中并不陌生,生態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礎,更是保障。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發展林業、平衡好林業生產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加速生態文明實現的重要途徑,建設現代林業的過程,是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林業發展戰略的過程,是不斷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的過程,更是從基本國情出發、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用現代林業科技全面支撐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建設和保護森林、濕地、沙漠等生態系統,提高森林質量和生產力水平。發揮林業大工程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和發展林業生態產業,構筑北方生態防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前文已述,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關系緊密,相輔相成,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故而要切實采取相關措施加強林業生產建設,加大林業保護力度,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生態文明的實現。以下是對加強林業生產與保護相關措施的具體分析。
1.優化林業生產
這里所說的優化林業生產是指控制生產密度,提高林業生產質量,優化林業分布結構,促使林業生產數量化、優質化發展。不僅為林業保護工作的開展鋪墊了良好的基礎,還為林業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提高林業資源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加大林業保護力度
(1)強化森林管理。制定并完善森林林木資源開采、保護方面的法律,按照法律規定實施有效的管理,將林業整頓工作做好;開展普法教育,嚴格執行林業法律法規,對違規進行亂砍濫伐、亂捕亂獵、毀林開荒、非法侵占林地、無證運輸經營加工木材、走私倒賣珍惜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清理懲處。
(2)加強林政資源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林政稽查隊伍和木材檢查站的規范執法,改善護林隊伍辦公條件。同時建立林地林權、森林資源、退耕還林檔案為主要內容的森林資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資源監測,逐步實現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現代化、數字化,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的決策水平。
(3)強化有害生物防治。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樹木資源由于遭受病蟲害而停止生長,大大降低了自身價值。由于這種有害生物對于林業發展的破壞力非常大且難以解決,所以在實際的林業保護過程中,“防重于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林業生產過程中,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重點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這五大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森林抗逆性,強化樹木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
(4)做好火災防范工作。與病蟲害一樣,火災對林業的破壞作用也較強,隨著火勢的蔓延,波及森林的面積非常之大,一旦疏于防范森林失火,后果將不堪設想,對林業的發展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做好火災防范工作很有必要。在實際的森林管理中,要持續關注天氣情況,加大日常巡邏管理,防止人為縱火情況發生。
綜上淺述,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發展經濟,維持生態平衡的必然需求。林業生產是保護的基礎,而林業保護是促進林業生產的前提,只有二者平衡發展,才能實現生態文明,才能確保林業實現進一步發展。
[1]楊從全.關于如何做好林業保護和發展的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2(8).
[2]周曉明.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產措施[J].現代園藝,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