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歡西南民族大學
淺析維吾爾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英語水平提高策略
--以西南民族大學新疆預科班為例
于國歡
西南民族大學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學習,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漸走向國際化,英語學習在全國掀起了熱潮。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學兩年制預科的55名維吾爾族學生為例,采用問卷調查以及對部分英語教師進行訪談的方法,結合預科教育學院的相關政策以及學校實際,分析了維吾爾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并針對其學習困難和障礙,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維吾爾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從而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
維吾爾語;英語;學習現狀;解決辦法
作為一名民族院校的本科學生,通過接觸了解到預科學生尤其是維吾爾族大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遇到了諸多困難和問題,如英語零基礎,學習吃力;母語、漢語、英語三者相互干擾,思維,語言轉換困難等。本文采用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現階段遇到的問題,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相關活動的參與情況等,并通過與部分老師交流等方法進一步了解學生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并從學生自身,高校老師及學校及相關部門等幾個方面提出解決辦法,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
1、維吾爾語
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是主要分布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族使用的語言。[1]中國境內的維吾爾語分中心、和田、羅布三種方言。現代維吾爾語共有32個字母,其中有8個元音,24個輔音。維吾爾語的核心詞匯主要來自古突厥語系的其他語言,但透過歷史過程中接觸其他語言,亦引入了不少外來語。現在使用以改進的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字,自右向左書寫,與漢文順序相反。
2、英語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2],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并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由于在歷史上曾和多種語言接觸,它的詞匯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曲折”變為“少曲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英語共有26個字母,其中有20個元音,28個輔音。
以上是從詞匯、語音、語法等角度闡述了維吾爾語和英語的基本特征,由此可知兩種語言存在很大的不同,這也就增加了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的困難。
1、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情況
以西南民族大學預科一二年級55名維吾爾族學生為例,他們中只有15人在讀大學之前接觸或學習過英語,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英語是零基礎,而英語多為他們的第三語言,因為維吾爾語是他們的母語,漢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英語是他們的第三語言,所以大部分學生感覺英語學習比較困難,學習壓力很大。通過問卷了解到,維吾爾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如下:首先,單詞記憶困難,即使當時可以記住,但很快就會忘記。此外,不能很好的理解詞意;其次,突出問題就是語法的學習,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認為語法學習最困難,原因有二,其一大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不是很高,在理解一個知識點時他們首先要理解它的漢語意思,再轉化為對應的母語意思,最后才能理解相應的英語意思,這個過程本身就很復雜,再加上大部分英語老師都不懂維吾爾語,在知識的講解以及與學生的溝通中存在障礙;最后,大部分學生表達了想和其他同學或朋友用英語交流的愿望,但一方面這樣交流的機會比較少,另一方面當他們真正想用英語交流時又會感覺力不從心,反應較慢,普遍表現出聽說能力較差。
2、新疆地區及預科教育學院的英語教學政策
首先,正如《新疆維吾爾族“民考民”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對策》一文中提到的一樣[3],大部分預科學生屬于“民考民”學生,而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教育政策長期缺失,導致與英語相關的考試、升學、就業等方面處于無序混亂狀態;其次,外語教育政策的指導相對匱乏,英語教學雜亂無章,不能合理分配安排師資、教材、課時等;最后,考核方式,考核標準及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根據民族院校發展特點及西南民族大學發展實際,西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對一些英語學習吃力的學生給予課后輔導,此外,新疆等地區兩年制的預科學生所使用的教材較一年制的學生要更基礎一些,對于那些預科畢業讀本科的學生,采用慢班教學。
1、維吾爾族大學生自身
克服英語學習中的語言、文化障礙,循序漸進,并注重時間分配安排的合理性,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英語學習中。
從簡單開始,從基礎開始,培養英語學習興趣,逐漸增強自信心,利用母語干擾,向積極方面轉化,如利用部分外來詞的發音相似等來識記單詞,并做到學以致用。
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把英語學習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經常閱讀英文原版經典名著,觀看英文電影,收聽廣播等。
反復練習,多記多聽多說多練。此外由于維吾爾族學生受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接觸本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的成功經驗并得到他們的指點的機會較少,所以整個英語學習過程處于自己探究摸索規律狀態,所以維吾爾族學生要主動與本民族優秀學生和任課老師交流,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并逐漸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高校英語教師
創設英語學習情境,豐富教學形式,如課前演講,做報告,采用趣味游戲、英語話劇表演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課堂上“無母語”,“無漢語”,對能夠堅持說英語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肢體語言或形象表達等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詞意,從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英語。
深入研究維吾爾語和英語的異同,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培養。[4]首先,教師應改變學生“等、靠、要”的習慣傾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目標,引導學生對學習狀況進行自我反思,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其次,幫助學生制定詳盡的學習計劃,并采用靈活而又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最后,嚴格規范教學管理秩序,明確課前預習、課堂發言、課后作業、平時練習以及期末考試等規定,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
問卷反映出大部分老師應在教學方法和與學生溝通交流方面有所改進,大部分教師都是以講為主,補充與拓展的知識較少,所以教師應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給學生更多自我表達,自主學習的機會,并做適當的知識、文化的拓展。
維吾爾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具有其特殊性,教師應充分意識到維吾爾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相比的差異性,正視客觀存在的差距,采用與漢族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此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預科一年級的學生感覺英語學習更加困難,所以英語學習具有階段性特征,教師應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癥下藥。無論是班主任老師還是英語任課教師都要主動與學生交流,和他們談心,切實了解他們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和幫助。
3、政策支持
新疆地區盡快制定少數民族外語教育政策[5],明確英語在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升學和就業方面的考核方法和標準,加強對教學、師資、教材、檢驗方法的監督與管理。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或者班級幾乎沒有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但維吾爾族學生表示愿意多參加一些相關的活動。結合西南民族大學的實際情況,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的優勢,舉辦一些英語演講比賽,英語配音比賽,辯論比賽等,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加大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結合西南民族大學實際可知,絕大部分英語教師為漢族教師,只有少部分教師會說維吾爾語,但對維吾爾語的結構特點了解不多,不能很好的結合維吾爾語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適當的聘請既懂英語又懂維吾爾語的教師。
重視“三語教學”的特點,維吾爾族學生這個學習主體具有特殊性。由于大部分維吾爾族學生在上大學前只講本族語,他們有著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環境,而步入大學以后他們需要學習和應用包括英語在內的三種語言,這具有很大的文化跨度和挑戰性。而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他們的學習速度可能會變慢,而且學習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因此在教材的編寫方面要充分考慮維吾爾族學生的特點,注重“三語學習”的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編寫適合他們的教材。
4、其他方面
英語幫扶活動。通過和一名預科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到,他開設了一個英語輔導班,每天晚上為英語學習比較吃力的維吾爾族同學補習功課。教學相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自己的英語水平得到了提高,還有效地幫助了其他學生。首先,維吾爾族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沒有任何障礙,該學生從小接觸英語,英語水平較高,此外,對英語學習有著自己的方法,比較適合維吾爾族學生使用;其次,他熱愛英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本民族的發展貢獻力量,所以他盡心盡力,獲益匪淺。最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筆者認為此種方法可以在全國的預科教育中推廣。
[1][2]胡丹解析維吾爾語與英語的差別和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提高英語水平的策略[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3,(12)
[3][5]文華俊新疆維吾爾族“民考民”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對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140-144
[4]劉洋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28)
于國歡(1993-),女,滿族,河北張家口人,2013級本科在讀生,研究方向:英語(旅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