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穎內蒙古包頭市昆區新光小學
對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建議
范慧穎
內蒙古包頭市昆區新光小學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小學美術教育幾乎都是一片空白,而且很多小學都沒有把美術課放在重要的位置,忽視了美育對德育、智育的輔助作用。美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想辦法改善農村地區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美育作用;建議
近年來,由于義務教育法的實施,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而審美素質教育又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課就包含其中,成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且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共識。但在農村地區的鄉鎮小學里,美術教育的實施、推廣卻是另外一回事,甚至一些農村的美術教育都是一片空白,實在令人擔憂。對我任職的小學以及周圍我所了解的小學而言,美術教學的進行和開展只局限于在課上簡單的畫一畫,而沒有更深的挖掘美術教材的內容,也沒有很好的發揮美術教材的作用。更何況現在很多小學都沒有把美術課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語數英這幾門課的教學上,而忽視了美育對德育、智育的輔助作用。而多數家長對美育的作用更是了解甚少,認為孩子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學校的美術課與考大學無關,學不學無所謂。這也是大多數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情況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美育的宣傳工作,特備是我們美術老師自己更要重視起來,并且要滲透給學生和家長。
美術教育是兒童全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期間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藝術教育有明顯的效果,其中美術教育又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教育可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想象是對外界事物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操作是表現手段,也是認知過程。
美術教育可以塑造兒童個性,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兒童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兒童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從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兒童大膽、主動、熱情而敏感,有的則呆板、懦弱、缺乏獨立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兒童美術作品去影響兒童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美術教育還可以開發兒童智力。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左腦就像個雄辯家,善于語言和邏輯分析;又像一個科學家,長于抽象思維和復雜計算。右腦就像個藝術家,長于非語言的形象思維和直覺,對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間想像力極強。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孩子的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兒童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這要通過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于右腦的發育。
1.強化領導意識,轉變觀念。應提升決策者和領導者的思想觀念和領導水平,這樣方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充分認識審美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誠然,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美術天才,我們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孩子在美術方面都有同樣高的悟性。但我們同樣可以利用美術課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審美知識,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并陶冶自己的情操。而對于那些有美術天賦的孩子,在課堂上簡單的畫上幾筆就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美術的熱愛和渴望了。而且,這些孩子也有待于老師去挖掘他們的特長,引導他們更好的向前發展。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很多家長都沒有開發孩子美術特長的想法,也缺乏便利的條件。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已有的資源來發展學生的美術特長。因此,我們可以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進行美術教學。
比如:在農村小學的美術課上,設計、應用課更不被重視,其實如果把設計、應用課和農村的實際結合起來,就會有更廣闊的天地。因為農村比城市更貼近大自然,有很多城市里沒有的美術資源,很多都可以運用到設計、應用課中,只要我們肯去發現和尋找。比如:樹林里的各種樹葉,河里的小石頭,麥田里的麥秸、玉米秸稈,甚至是最普通的泥土,都可以作為設計應用課的材料,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而且,如果當地有掌握民間藝術的藝人,比如老剪紙藝人,善于捏面人的婦女等,就可以把他們請到我們的課堂中去,讓他們來做我們的老師。我相信這樣具有鄉土特色的美術課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2.改善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現狀。應加強農村小學的硬件、軟件的設施配備,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教育資金的投入,配齊美術專業師資及專業師資的合理利用(很多農村小學都缺乏專業的美術教師或者專業的美術教師教了其它主科),這樣才可以縮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美術教育的差距。同時,要充分調動美術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自制教具和學具,以彌補美術器材不足的問題。
3.合理安排美術教學時間。學校應該在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安排一定時間對那些喜愛美術的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一定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的。很多學校可能都認為擠不出多余的時間,而且又怕影響主科成績。其實只要合理安排,時間還是有的。而怕影響主科成績,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長時間的文化課學習反倒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惡的心理,而課余的美術課學習正好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使二者互相促進。我就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某省的一所小學為了使學生的課上的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對一周的課程表進行了調整,下午的課改成了美術、唱歌、樂器等課程,很多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踴躍參加,結果不僅沒影響主課的成績,有的孩子語、數、英的成績反而較以前有了提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這樣的改變使孩子們不再是一個個負擔沉重的“小學究”,而恢復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本來就應該有的快樂狀態。有了這樣的調節才不會使他們對初中、高中的學習失去熱情。
總之,我覺得想要上好農村小學的美術課,孩子們能接受更多美術的熏陶,學習更多美術知識,只要我們像以上所述那樣下功夫去做,農村小學的美術課堂也能開出燦爛而芬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