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強寧夏西吉縣實驗中學
淺析初中體育教學實效性
王俊強
寧夏西吉縣實驗中學
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后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初中體育作為小學和高中的中間階段,實際上具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教學實效關系到學生一生的體育素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教育實效的方法,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體育能力。
初中;體育教學;實效;終身發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實施有效教學,優化教學。這點對體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學場所的特殊性使得上課難度比其他課程要高,這也對體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實踐摸索,筆者總結出以下幾條提高體育教學實效的方法。
在教學中,常常會說的一句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體育也不例外。惰性是人的天性之一,雖然人人都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好處,但是天性使然,每次體育課上總會有一些學生找出各種理由逃避鍛煉。越是常見的問題越棘手,如果教學不能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潛能,那這樣的學習也不能稱之為成功。知識與潛能的基礎就是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其學習的激情與活力。
1、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會引領教師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主導,教材是第一中心。這樣的教學方法表面看上去四平八穩,實際上就長效機制來看,教師會越教越辛苦,學生會越學越吃力。教學的效果與效率不言自明。新課程標準將學生與教師在課堂學習中的位置和作用作出明確規定后,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成為課堂教學的宗旨與主導了。“是否公平地對待了每一位學生,是否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是否把學生放到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以新課程標準作為自己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準則和依據,認真平等的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得到科學系統的指導與訓練。教師還要特別在這兩方面加以注意:首先,要以平常心看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理性的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對于體育技能的完成程度肯定也是不同的,教師如果想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就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其次,教育應該聚焦于學生真實的需要,就如前文所說,學生的差異是存在的,所以對于體育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是把體育當做熱愛的課程,有的學生是把體育當成鍛煉的途徑,這些都是非常感性的基礎,因此,教師的教學也是要以情感為基礎的,盡可能的創造合適的條件去幫助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投身到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體育學習效果。
2、良好的體育環境需要打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需要營造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具有客觀決定作用的。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也不例外。學生從相對寬松的小學體育學習環境過渡到需要體育中考的初中環境,其在心理上更需要諸多的適應,因此,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是創設良好的環境,之于體育老師就是要為學生打造一個能夠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氛圍,使學生們對體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愿意通過體育鍛煉改變和發展自己。這時,教師的教學手段就顯現出了作用。例如在教學籃球的內容時,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簡單的動作重復做,不一會兒,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師如果在教學之初,可以用一些新穎的方式進行合作投擲游戲的話,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游戲中掌握步法。
3、對學生進行持續的鼓勵,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樹立學習體育的信心
體育訓練是艱苦的運動,意志品質薄弱的學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其實任何一項活動如果不能堅持下去都不會取得成效,所以興趣如果是開始的話,意志品質才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如果單純依靠學生自身的意志品質是不現實的,因此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尤其在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及時的鼓勵對于學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的以身作則也會使學生養成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也能堅持到底。
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型,人們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可反觀民族的基礎---青少年們,卻因為學業的壓力成為身體素質最差的一群人。學生們并不是不想鍛煉,而是現實的學業壓力讓他們沒有時間鍛煉,總愿意將盡可能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其實每天做一些鍛煉,身體素質提高了,精神面貌就會改變,學習的效率自然也會大幅度提升,所以,體育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意識灌輸,灌輸體育鍛煉的好處,讓學生知道體育鍛煉不僅不會耽誤學習,還可以強身健體,使學習事半功倍。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強化這種意識,讓學生先是因為測試壓力去鍛煉,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再轉化為主動鍛煉。同時,教師要密切關注測試中成績的高低變化,也會成為學生發現自己特長,學習體育的動力,這樣的體育教學在開展上才是具有意義的。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級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鍛煉中有意識的加入一些探究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這是不謀而合的理念,因此,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去進行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即使是戶外課程也能發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妙處,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習體育技術的效率。在學習學生不常見的體育項目時,教師的親自示范更是必不可少的,有必要也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觀摩相關體育項目的賽事,讓學生在觀摩中揣摩,在思考中收獲,才能逐漸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精髓。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都處在急劇變化的階段,這一階段的體育課程可以說是對他們影響最為深刻的,作為一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各種積極有效方式幫助學生加入到體育鍛煉中去,樹立起終身鍛煉的體育思想,這不僅僅是體育課改的必由之路,也是體育發展的大勢所歸。
[1]寇全祥.應用目標教學模式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王艷超.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3]張根松.新課改下教師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分析[J].學苑教育.2016(09)
[4]朱緒礎.淺談優化初中體育教學[J].中華少年.2016(15)
[5]崔海江.探究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實踐的創新[J].新課程(中學).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