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 (天津科技大學 300457)
裝飾設計中色彩的視覺語言與形式表達
張曉波 (天津科技大學 300457)
裝飾藝術由來已久,可追溯到史前。在人類社會早期,原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用樹葉、貝殼、動物毛皮等天然材料來裝飾美化自己。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裝飾藝術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并且還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趨于個性化、完美化。裝飾繪畫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材料的運用,而這些都恰到好處的闡述了人們審美的提高和藝術欣賞水平的改變,過去簡單直觀的裝飾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現在人們在追求畫面美感的同時,更加注重對裝飾藝術背后深層文化內涵的追求。
色彩;視覺語言;形式表達
(一)色彩的起源
人們對色彩的認知與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一樣漫長。在中國,人們有意識地使用色彩是從原始先人用固體或液體的顏料涂抹于面部軀干開始的。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器皿上,考古學家就發現原始人對色彩的使用。在色彩的歷史上,裝飾功能是先于再現功能出現的。古人從對自然萬物有規律的色彩變換中提煉出五種基本色相,并把它們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活動相聯系。隨著陰陽五行學說的產生與發展,色彩被融入到哲學的各個領域,給中國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五行與五色、五方、五時、五性、五聲、五氣、五態成為構架世界秩序的整體系統。
從公元前15000年的拉斯科巖洞壁畫時期至今天的信息時代,西方人們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西方,最早的顏料制作是從人們燒烤動物肉時流下的油與泥土匯合開始的。伴隨技術的發展,慢慢的發展到用蛋清、蠟、亞麻油等作顏料的結合劑。隨著科學技術和光學理論的發展,許多關于色彩的理論為藝術家們探索新的繪畫表現方法奠定了基礎,從根源上動搖傳統繪畫模仿自然的觀念。印象派畫家把色彩從客觀自然事物中分離出來,用色彩本身的固有節奏來表現自然規律,邁出了研究純粹藝術性關鍵的一步,從而改變了整個色彩藝術觀念。
(二)色彩的認知
馬克思曾經說過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由于中西方政治背景、民族文化、哲學觀念的不同,造就了人們對色彩感知和審美的欣賞眼光的不同。因此,對色彩的認識應該從哲學和科學兩個層面來考慮。
1.哲學的理解
古代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因素促成了中華民族特殊的色彩偏好觀?!瓣庩栁逍姓f”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核心,“五色論”一種關于色彩的觀念,它以赤、黃、黑、白、青五種顏色命名又稱為“五色體系”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五色論是先人建立在觀察自然和直覺基礎之上的抽象的歸納,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色彩觀念。
2.科學的認識
英國科學家牛頓通過日光實驗,把太陽光分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彩,開啟了科學研究色彩的先河。因此,西方的色彩觀念是建立在對科學的認知基礎之上的。
(三)色彩視覺語言的分類
色彩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現象。它獨特的視覺表達能力與它作用于人們心理活動時產生的效應是密不可分的,能直接反映出人們的色彩聯想與喜好。絢麗豐富的色彩不僅能夠帶給人們視覺上美的享受,還能喚起心情上的愉悅,總的來說色彩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冷色、暖色
色彩本身并沒有冷暖之分,是視覺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后產生的冷暖。如人們看到紅色、橙色就會有暖的感覺,看到紫色、藍色就會產生寒冷的感覺;還有一些介于冷色與暖色之間的沒有明顯色彩傾向的中性色調如黃橙色、藍紫色等。
2.輕色、重色
輕色重色的視覺反映與心理感受主要與色彩的明度相關,明度高的色彩的感覺輕明度低的色彩感覺重如檸檬黃與天藍要比土黃與湖藍在視覺上輕許多,正是由于這些色彩在視覺和心理上給人們的差異性我們在兒童玩具、幼兒園、公共場所等應該多用輕色避免過多使用重色引起人們心理上的負擔。
3.華麗色、質樸色
明度、純度、色相三要素都對華麗色質樸色有影響,其中影響最大是純度。明度純度高的色彩在視覺感受上華麗,明度純度低的在視覺感受上就質樸些。
(一)色彩的聯想與錯覺心理
色彩只是一種物理現象,本身沒有靈魂,但是當人們面對五顏六色的自然事物時,它卻總會引起人們的某些心理聯想。這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都生活在一個有色彩的環境中,并且在這個有色的世界中積累了許多視覺上的經驗。當視覺上的經驗與外來色彩之間產生刺激并相互呼應,就會在心理上引起某種情緒和聯想。
錯覺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原因產生對客觀事物錯誤的認知,是由于大腦對外界事物刺激分析發生苦難后而形成的。每種色彩都有其獨特的特征和魅力,不同色彩的搭配都會對人的視覺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裝飾空間中的色彩表達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色彩,色彩與我們親密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然而我們卻經常把色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視為理所當然。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化,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藝術已經成為調節人們生活的一劑良藥。人們可以通過對裝飾空間中色彩的選擇來緩解緊張焦慮的心理以此來找尋內心的寧靜。此外,色彩還可以彌補設計中的不足,通過對色彩的選擇和使用不僅可以“改變”空間的大小營造氛圍,還可以拉近與人們生活的聯系使藝術更加貼近人們的心理。
(一)色彩與造型
色彩和造型是藝術設計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所有物體的視覺形象都由色和形構成的。在設計中色彩是依附于物體的形體之上的,在塑造物體形象的同時并賦予物體情感。大量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在觀察事物時,在最初的20幾秒內色彩的視覺感受占80%,而形體感受只占20%,這充分表明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是物體的色彩而非形體。當然,這并不表明在設計中物體的形態不重要,相反形是一個優秀的作品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之一。在設計中恰當的形狀可以更好的增強色彩的視覺表現效果,如果想在設計作品中完美的表達事物的形象和精神內涵,就必須充分考慮色與形的結合,使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設計服務。
(二)色彩的形態及形式美
色彩的是表現人們情緒情感的有效手段,在現在藝術繪畫中人們不再滿足僅僅只是用色彩來表達情感。隨著思維的活躍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各種技法也被用于裝飾繪畫中如:點彩、潑、擦等,這就使得色彩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豐富了裝飾繪畫的視覺感受。
總之,色彩是最能表達情感的手段,是藝術設計中不能離開的元素之一,也是最能直接體現設計者情感部分的視覺語言的工具。色彩的每一次變化都會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作為最強的視覺沖擊力元素,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色彩在設計中的應用范圍幾乎包括人類的一切的活動,設計中考慮色彩與人之間精神情感的互動交流,體現出人們的情感表達,是當代設計趨勢所在還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大膽探索。
[1]李亮之.色彩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2]朝倉直已.設計的色彩構成.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