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田 (河北科技大學 050000)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和再生設計研究
——費城海軍船廠舊址URBN總部園區為例
郭曉田 (河北科技大學 05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工業日漸減弱,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廠房等大量舊工業建筑的閑置。這些產業遺址由于過去的工業生產的影響,已經破爛不堪,土壤遭到污染,對周邊環境造成干擾和破壞。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工業遺址的景觀改造以及各部分功能改造和景觀再生的問題。
工業廢棄地;景觀;改造;再生設計
伴隨著大工業生產的結束,城市中遺留了很多廢棄的閑置地,每個時期的建筑以及工業產地都積極的促進著我們的發展,并且每個時期都有著不可非議的作用。經濟的進步,城市規模的擴大,這些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工業建筑物己經逐漸被人們遺忘和拆毀,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工業廢棄地的改造設計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文化保護,生態平衡等相關領域。而我們所設計所改造的廢棄地對于我們生活環境,改善城市面貌有著積極的作用,要利用景觀的手法,加上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手段,秉承可持續的相關理念,來治理被遺棄的工業用地,目的在于實現對場所環境的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提高使用率,將其改造為具有使用價值的空間。
1.廢舊材料再利用
在改造中會產生部分的建筑垃圾,對于這些廢舊材料,應采取再利用的方式,使其融入到新的景觀當中。
對于體積較大的工業廢渣,廢料堆,在確定無污染的前提下,可以作為景觀山體得以保留。對于體積小的工業原料,可以將其進行景觀再利用,可以將礦石和其他材料相結合,形成當代藝術雕塑作品。
2.雨水控制利用
大量的城市建筑代替了曾經的農田,森林,城市面臨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在景觀設計中,要采用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手段控制利用雨水。對工業遺址上的雨水進行下滲,凈化和利用,增加雨水花園,工業建筑的屋頂綠化,雨水排放系統,由于工業遺址中硬質地表面積較大,可采取局部改造地面材料,增加透水性的方法增加雨水下滲。
3.原有工業元素的景觀利用
工業遺址改造的景觀設計中,首先應保留工業景觀原本遺留下來的場景,并合理的設計利用。以德國杜伊斯堡公園為例,景觀設計中充分尊重保護了鋼鐵廠的工業遺跡,所有的景觀對場地做出的改變都盡可能小的破壞原有的工業遺存。
該園區地處通往德拉瓦河的市政中軸道上,雖然是企業私有園區,也為費城市民提供了又一處環境怡人的公共活動空間,同時,該項目也是工業設施改造建設中比較閃光的設計。
設計師通過對工業區所遺留下來的工業痕跡以及場地所遺留的現有材料進行改造與再生產設計,把廢棄的物品重新利用起來,旨在與生態相結合,共同打造生態平衡的企業園區。
設計師分別從四個方面入手,分別是道路、植物、設施以及材料再利用。對整個園區進行了重新的規劃與重建。在種植方面選擇了適合園區的植物,顏色以及生存環境上做了充分的考慮,塑造了整體的和諧性。
1.道路
一個優秀的遺址改建項目,它的“新”與“舊”在某種程度上是融合的,原來的鐵路路段被改建成為愜意的花園,過往的痕跡清晰可見。保留了原來的鐵軌,舊的鐵軌和新的環境相呼應,產生了一種新的視覺體驗,被侵蝕的部分也做了新的設計,重新種植了新的植物。
2.植物
在植物原則上,優先選擇了當地的鄉土植物,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夠更好地適應土地以及氣候,植物與土地的生長是密切相關的,要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植物配置也不可千篇一律。櫻花在海軍工廠改建中添加了備具女性魅力的櫻樹。先花后葉,繁花爛漫。
3.設施
在設施上,竟可能的保留原有設施,在原有設施上進行改建,包括咖啡廳前的設計,露臺邊緣也是由鐵軌改造而成,樹池也是鋼制,很多小的零件都被設計成為雕塑品,處處都散發著工業那種剛勁的魅力。同樣,好的景觀設計也給人舒適的感受,讓人更加愿意留在這里。
4.項目材料回收利用
項目的主旨是以循環利用為主,在既不破壞原本的建筑上,更多的去重新利用現有材料來進行設計與修復。而且在原來項目的地面上殘留著當時工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這就在后面的設計中應該有得放失的去保留和摒棄。利用可以利用的瀝青以及原有的材質進行修復與重建。
在設計中設計師盡可能的利用了園區內所有的資源,幾乎沒有購買新的材料,都是用園區所遺留下來的廢棄物重新加工利用,既有著新的視覺感官,而且工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在施工中許多大型的物件,經過拆裝分割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應該說是用原有的價值去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5.生態設計
設計中把“生態”的理念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通過對地面材料以及廢棄物的利用,減少了很多垃圾的產生。而且在地面鋪裝上采用透水質材料,在縮水上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倍,這就很利于周圍草本植物的生長,將雨水進行的循環利用。
在對項目場地豐富的生物及文化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的過程中,設計師們發現其所蘊藏的內在能源超越了場地景觀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指標,這是海軍船廠數代工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資源財富。
工業遺址改造中的景觀設計是充滿挑戰性的,需要在尊重工業遺產價值的前提下,挖掘工業遺產的內涵,尊重工業景觀風貌的整體性和原真性。經過景觀設計的工業遺址,能夠實現綜合的社會改造與復興,使工業文明的遺產能夠得到永續的保護與利用。
指導老師:許志丹
[1]盧永毅,楊燕.化腐朽為神奇一德國魯爾區產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J].時代建筑,2006.
[2]孫俊橋,孫超.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城市文脈傳承[J].重慶大學學報,2013.
[3]袁曉霞.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城市景觀設計[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
[4]張毅杉,夏健.塑造再生的城市細胞—城市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研究[J].城市規劃,2008.
郭曉田,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