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 (東北師范大學 130000)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淺析
王 怡 (東北師范大學 130000)
中國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在當今社會繪畫體系中占據著著重要的地位,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演變,形成了獨特的飄然灑脫、中正平和的“悠然氣質”。本文通過研究中國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的歷史演變,研究現代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存在的不足,淺析其傳統價值與現代社會風格結合的意義分析,以期對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的現代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現代意義
服飾作為一個文明和種族最為直觀和具現化的文化體現,有著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在判斷文明的藝術審美和社會文化層次的探討過程中,其服飾因素都會成為重要的判斷與辨別標準。中國古代即有“衣而知禮”的說法,從服飾看文化,從文化看文明,很大程度上講,我們對服飾文化的重視程度僅僅次于“食”。除了地域、文明的特殊性決定服飾的特殊狀態外,中國服飾文化由于特殊的歷史發展進程,使得服飾文化的表現相態包容萬象。隨著文明的發展和融合、民族的接觸與融匯,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在一段段的歷史進程中延存與變革,最終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價值。
(一)服飾表現的歷史背景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記載中,歷代人們的生活、文化水平都會通過一定的表現方式展現在傳統服飾的設計與穿著之中,更能體現出時代的需求與創作趨勢。但溯本追源,分析歷代創作和畫家流派,雖然每一代人的服飾文化都有著其特點,但在這些創作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的共性所在。雖然形式狀態不一,但其內涵精神和文化底蘊的彰顯都在凸顯著黃河流域中華文明的特殊文化形態。
起源于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其發展形態一直處于相對封閉的農耕文明,因此不同于西方的大踏步文明導致的藝術井噴式的變代發展,中華文明具備了非常典型的內向氣質,經久流傳,而且服飾的特點都趨向于內斂、和諧。而在中國古代形成的以儒、道為主流的特殊思想潮流也確定了傳統服飾飄逸瀟灑的內蘊風格,中正平和,不爭與中庸,成為中國古代大環境下的基本策略。而中國傳承數千年的家族、祖先文化,也確保了服飾和裝扮世代相傳的穩固性,即細節改變,但趨勢統一。
(二)傳統服飾的歷代演變
記載可查,最早的衣服產生于黃帝時代,稱為衣裳,上衣下裳;春秋戰國時期,服飾材料日漸精細,穿著分化明顯;唐代服飾高度發展,雍容華貴;宋代服飾清新雅致、自然樸實;明代推崇唐宋舊制;晚清時已去裙著褲;直至現代最終形成現在服飾風格。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之前,每一個朝代的服飾穿著,都具有這非常鮮明的階級分化,這一特點可以說也是傳統服飾演變過程中的巨大特色。
(三) 傳統服飾中國工筆繪畫的特點
在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服飾工筆繪畫,有著飄然灑脫、中正平和的特殊特點,可以說,對于傳統服飾的工筆描繪,將工筆畫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與其他作品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服飾的工筆繪畫具備著獨特的“線”與“色”的表現特色。我們說線是工筆畫人物畫的靈魂所在,服飾用線,或粗或細,或遒勁,或柔婉,有的飛揚流動,有的頓挫有力,變化不一,但各具特色。如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等都是服飾描繪工筆畫中的“線之精品”。如果說線是工筆畫的骨和魂,那么色則是工筆畫的面和神,傳統服飾之色,在工筆繪畫中可表階級、品格、情緒等等,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正是此中佳品。
針對于傳統服飾題材的工筆畫創作,隨著歷史的沉淀有著巨大的繪畫價值和悠久的繪畫歷史,內容豐富,前景極大。但是,其所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發現問題并在創作中解決問題,都對工筆畫創作有著巨大的改善,也對本文探尋中國傳統服飾工筆畫繪畫的現代意義有著指導性的幫助。
(一)風格相似,大量模仿
想象力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和核心,是對事物靈魂本質的具現化,但是由于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的創作歷史悠久,現代創作過程中,存在著大量風格相似的作品。形成了一旦某種風格流行,便大肆模仿的惡性創作態勢,使畫家的作品創作缺乏了特色與靈魂。
(二)思維定式,刻意追求精神高度
原本的藝術創作追求的是靈感創作,在創作之中摻雜畫家對自然、對創作的理解與精神含蘊。但是,現代工筆人物畫創作,過多的刻意的追求精神高度,往往形成創作思維定式,不僅不能展現自己作品的特色與靈感的飄逸,反而顯得作品思維定式,古板,缺乏靈動。
(三)過于制作,過分強調大尺寸和裝飾性
現代工筆畫創作過程中,有部分畫家形成了作品越大越受歡迎、愈顯畫技的錯誤認知,只是單純的追求作品的大尺寸與裝飾性,過于制作,反而忽略了作品的精神本質和對創作靈動的追求,導致作品漸落下乘。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再發展,傳統文化的研究興起了嶄新的熱潮。時代的號召就是對繪畫作品藝術形式的變革和改進,只有趨于這種趨勢,才能精益求精,可喜的是,在當代的藝術創作大環境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涌現出了許多致力于中國傳統服飾題材的畫家,運用更多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技法,從筆墨構成和造型等方面進行大量的嘗試、探索,形成了中國傳統服飾的新穎繪畫現狀。
中國傳統服飾在工筆畫中的創作由來已久,但是藝術總是在隨時代的變化而產生獨具魅力的特色。在當下的創作環境中,越來越多的畫家在單純的對作品的物質化進行過度追求,反而使得工筆畫人物畫的創作漸漸落入一個尷尬的地位。所以,在對傳統服飾工筆人物畫創作的衡量過程中,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的中國傳統服飾工筆畫創作中,需要具備嶄新的創作形式和創作意義。服飾是人物畫創作的靈魂,它不僅承載著文化和特色,同時也承載者文明和發展。這也是中國傳統服飾工筆畫創作的新形式,對工筆畫創作有著巨大的價值和時代意義。
[1]劉菲菲.當代中國工筆重彩人物繪畫中的服飾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李米米.論當代少數民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藝術特色[D].中央民族大學,2012.
[3]孫明皓.論回族服飾文化在工筆重彩畫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石曼.談傳統服飾圖案在工筆畫創作中的應用與表現[D].沈陽師范大學,2014.
[5]曹薿丹.中國傳統民族服飾藝術在角色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
[6]歷明明.論少數民族服飾色彩給當代中國工筆畫發展的啟示[D].中央民族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