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詩君 (廣州工商學院 音樂系 510000)
談中國鋼琴作品演奏中的美學因素
——音樂內容的認知與演奏技巧的表現
雷詩君 (廣州工商學院 音樂系 510000)
鋼琴演奏是二度創作,是連接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的橋梁,鋼琴演奏應該符合一定的美學原則。而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中包含寶貴而豐富的美學思想,本文從中國鋼琴音樂演奏的兩個方面:音樂內容與認知,演奏技巧與表現來闡述中國鋼琴作品演奏中所蘊含的美學因素。
中國鋼琴作品;鋼琴演奏;美學因素
鋼琴演奏作為音樂表演的最重要形式之一,作為音樂實踐中的中介環節,是必須符合一定的美學原則的。而中國鋼琴音樂,由于其音樂語言是對我國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中國傳統音樂的文化精華,因此對于中國鋼琴音樂的演奏,除了符合一般鋼琴演奏的原則外,還要注重對民族性、時代性的把握,進而使中國鋼琴音樂的演奏達到至善至美。
樂譜是音樂內容的直接呈現,是作曲家創作意圖的直接記錄,我們拿到一首新的樂曲,首先是讀譜,也就是對音樂原作的忠實再現。要做到真正的忠實再現這一點,就必須對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分析,在整體上認知和把握作品。
鋼琴演奏是二度創作,分析作品則是進行第二度創造的基礎。追求高質量的演奏,首先必須認真對待內容——樂譜的把握。由于樂譜直接反映了作曲家創作內容及意圖,因此對樂譜進行認真的研讀與揣摩,對于獲得高質量鋼琴演奏是至關重要的。中國鋼琴音樂的樂譜中,在節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常常沒有明確的限制,很多散板,自由節奏、速度,甚至有的小節自由發揮,不規定彈多少個音,這時除了分析它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變化,更需要分析和理解樂曲的內涵、意境。在整體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之外,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還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參考其他的文字資料。這是因為每一部作品,總是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表達出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
然而,鋼琴演奏作為二度創作,僅僅忠實再現音樂原作是遠遠不夠的。它還要求和演奏者強烈的參與意識及創造熱情相結合。不同的樂曲表達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音色亦不相同。尤其是中國鋼琴音樂,多于追求民族風格或者模仿不同的民族樂器的聲響。這時,分析樂曲的內涵、意境,模仿不同音色及變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演奏者既要對樂曲進行理性認知,又要結合自身的素質、條件、修養及獨特的審美方式、表現方法,揚長避短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甚至形成自己的風格。
只有這樣,演奏者才能 “在盲從的依附不適當的標記和那種過于自由地偏離作曲家的明顯意圖之間,尋找一種巧妙的平衡”,才能真正的做到把握樂曲內容與情感認知的高度統一。
技巧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無須贅述,所有會鋼琴的人都知道技巧對于鋼琴演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從斯卡拉蒂到莫扎特,從李斯特到肖邦,從拉赫瑪尼諾夫到魯賓斯坦,從傅聰到李云迪……古今中外,一切鋼琴家無一不是具有高超演奏技巧的。
然而,技巧并不是鋼琴演奏成功的唯一條件,更不是演奏鋼琴的最終目的。在經濟不斷進步的現代社會,從小學習鋼琴,擁有高超技巧的青少年甚至兒童,多不勝數,但是最終能夠在國際比賽獲獎,能夠真正被稱之為“鋼琴家”的人,卻寥寥可數。原因是他們把炫技作為目的,這樣的話雖然也能一時使人耳目一新,但終究也會因感情空洞表現乏味而令人厭倦。
因為“鋼琴演奏不單是理性的,而且也是感性的,甚至是超理性的,也只有把理性的把握和感性的表達內在而完美地融合才能真正掌握鋼琴演奏的藝術精髓”1。真正的鋼琴家應該把高超而獨到的技巧和深刻的藝術表現融為一體、高度統一。他們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分析力,能準確把握音樂表現的內容,并能用技巧把音樂的內在準確無誤、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令人百聽不厭、扣人心弦。
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以上說到的模仿不同的民族樂器的聲響這一問題上,就更顯技巧與表現合一的重要性。例如《夕陽簫鼓》的第八段,左手波音在模仿琵琶掃輪彈奏,右手則是模仿揚琴,這時除了在技巧上自如地控制手指指尖觸鍵、手腕放松而不垮、手臂往下放,使聲音穩定、扎實、緊湊不松垮的效果,并模仿出不同民樂聲響、層次以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出“韻”。雖然在鋼琴上運用技巧可以模仿出民樂的音響效果,但鋼琴始終在技法演奏上跟民族樂器有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通過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利用民族文化精髓給自己以豐富的聯想,把感性的民族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樂感與理性的技巧相結合,從而準確地表現出中國鋼琴音樂的“韻”。
總之,技巧與表現的統一,作為鋼琴演奏的重要美學因素之一,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同時也是使鋼琴演奏達到完美境界的不可或缺的保證。
中國鋼琴音樂作為中華文化藝術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國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其鋼琴音樂語言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原則。在鋼琴演奏中,作品是基礎,因此首先必須對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分析,在整體上認知和把握真個作品的內容、風格等因素。然而,鋼琴演奏作為二度創作,僅忠實再現音樂原作是不夠的,它還要求演奏者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及積極的創造熱情。中國鋼琴演奏豪不例外之余,更需要演奏者以高超的技巧融合深刻的情感表現,準確地掌握、感受和實現作品中最為需要表現的“氣”與“韻”。此外,還要彈出民族風格、民族特色,不能只強調個人情感表現。再者,就是做到內心體驗與外部表情合一,是欣賞者不僅得到悅耳的聽覺感受,還得到悅目的視覺沖擊。
綜上所述,內容與認知,技巧與表現兩個方面的統一,是中國鋼琴音樂演奏中重要的美學因素。只有符合這兩個方面的相輔相成、協調統一的因素,才能使鋼琴演奏更趨完美,才能使中國鋼琴音樂煥發勃勃生機。
注釋:
1.王振蒙.論鋼琴演奏藝術的美學因素[J].藝術教育,2006(07).
[1]賴天舒,王丹.鋼琴文獻研究中的美學思想[J].懷化學院學報,2008(09).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曹莉芳.《論鋼琴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Arts Criticism》
[4]常麗文.淺析中國鋼琴作品的音樂表現[J].藝術教育,2006(11).
[5]王振蒙.論鋼琴演奏藝術的美學因素[J].藝術教育,2006(07).
[6]劉暢.鋼琴演奏音樂表現的分寸感之哲學、美學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03).
[7]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8]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中國鋼琴作品選[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