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順德
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研究
韓順德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零售企業在獲得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遭遇了國內外零售集團的沖擊。如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尋求生存和發展之路,搶占國內外市場份額,占據有力的競爭地位,是中國零售企業不得不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在分析中國零售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發展的優勢的基礎上,客觀指出中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供參考。
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問題;策略
從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問題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就國內而言,我國的零售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更加側重于內部流程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企業規模等,這些都屬于內向型的經營,而外向型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則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2014年,我國的零售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大量的外資零售資本涌入到零售市場中來,加劇了零售市場的競爭態勢。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零售企業必須要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實施國際化的經營策略。只有這樣,中國零售企業才能夠應對國內外零售集團的沖擊,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所以,研究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區位優勢。我國土地遼闊,海陸空交通便利,再加上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密集,所以,我國的零售企業擁有豐富的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這為國際化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出臺了諸多有利的政策,作為WTO成員國也享受到了諸多的貿易優惠政策,這些都成為我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東風。此外,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中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例如物流產業、保險產業、金融信貸產業等等,為零售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持續的動力。
2.內部化優勢。一般而言,企業實施國際化經營主要有三條許可通道:直接投資、特許經營、許可證經營。后兩者涉及到技術和資金,比較適合純技術性和資金型的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但是零售企業主要是運用直接投資的形式,這是因為它的競爭優勢往往體現在內部,如企業文化、人員管理、物流管理等獨特經驗的運用上,這是中國零售企業的人文素養和企業文化的體現,是無法輕易轉讓和交易的,所以比較適合運用直接投資的形式來進行國際化經營。
1.宏觀方面。首先對外投資管理不力,主要表現在管理體制不夠先進,缺乏統一的管理模式,這使得企業無法進行統一的長期規劃,也無法確定國際化經營的發展策略和發展重點;其次對外投資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國尚未形成較為完善規范的、針對對外投資的法律法規體系;與零售企業相關的產業,如財政、金融等產業的配套政策還不成熟;統一的信息服務體系也沒有建立,導致企業與市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境外投資的服務、保障、保險體系都不健全;與零售投資相關的評估、咨詢等機構還有待建立等等。
2.微觀方面。首先,中國零售企業受傳統思想的束縛,缺乏長遠的跨國投資的戰略思想,也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跨國化經營戰略布局。尤其是近幾年,雖然我國的零售企業在規模、手段、服務等方面具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企業戰略方面依然缺乏普遍的國際化經營戰略意識和管理策略;其次,融資方面的困難。因為受規模的限制和資本項目外匯的管理,我國零售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著困難。再加上國內金融服務水平低下、融資渠道不夠暢通,這些都阻礙了我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最后,國際化精英人才缺乏。
1.宏觀方面。政府要對中國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支持。第一,政府加強對零售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宏觀管理,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證。首先,政府在國家社會經濟統一規劃中,應允許中國零售企業跨國公司的參與,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引導我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進入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其次,構建完善的海外投資法律法規體系,為中國零售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審批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金融政策等相關制度和政策應該向跨國零售企業進行傾斜,并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跨國零售企業的國外收入免于收稅,促進企業完成資金積累。同時,在貸款額度和利率方面,也給予跨國零售企業一定的優惠,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幫助企業渡過融資難關。此外,國家還可以運用政治外交手段,為跨國零售企業爭取海外優惠待遇,為跨國企業
建立海外投資保險基金,允許它們自己建立金融機構,加強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發展等等。第二,跨國零售企業需要重視前期的市場調研工作。因為文化習慣、風俗民情的不同,跨國零售企業在進行國外投資的時候,會遇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難題。所以,在進行跨國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工作。從資金流入地區的投資業態開始,一直到跨國公司的海外經營管理人員、經營方式的確定等都要事無巨細地細細考察確定。跨國零售企業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出發,聯合相關的行業和產業,對歐美、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的市場進行調研,根據不同地區的市場特點確定不同的投資戰略,以此降低風險,增加收益。
2.微觀方面。中國零售企業要樹立全球化經營觀念,建立科學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確定合適的經營模式,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第一,企業需要樹立全球化的經營發展戰略思想,提升企業的國際化管理水平。思想觀念的國際化是經營管理國際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全球化的觀念,就不會有經濟全球化的管理方式。所以,企業需要具備國際眼光和國際意識,運用國際化的思維來進行改革創新,善于運用全球化的經營策略,來優化配置資源,建立國際客戶網絡,提高管理和服務的水平。第二,改進零售跨國企業的治理結構。在零售跨國企業海外經營管理中,存在著內部人控制嚴重的問題以及監控和激勵機制失效問題,導致海外管理失敗。要解決這個問題,零售跨國企業就需要改進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和治理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規范的監督機制、激勵機制、決策機制等。第三,構建循序漸進的國際化經營模式。中國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都要經歷純國內經營、中間商間接出口、企業直接出口、海外銷售分部、跨國分公司等階段。所以,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切忌一蹴而就,在經營方式上要采取“先易后難、逐步升級”的模式,選擇科學的市場準入點,逐步發展壯大。第四,重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此時,誰能夠搶占市場信息,就能夠取得絕對的競爭優勢。所以,企業要格外重視信息化建設。此外,信息管理系統也能夠將國內外的業務連為一體,統籌安排,增加企業決策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1]車璐,吳瓊,李麗.沃爾瑪海外擴張戰略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4.
[2]孫春玲,劉金蘭,李英.從家樂福超市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看零售業的全球化[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2.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