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
新形勢下的社保基金預算管理探析
李碧華
社保基金預算是根據國家社會保險和預算管理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反映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年度計劃,抓好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可以促進社會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我市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工作實際,對新形勢下社保基金預算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社保基金預算;全口徑;問題;建議
1993年中共中央出臺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1994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首次提出了“社會保障預算”這一概念,但實際上主要指養老、醫療等社保基金的預算。1996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1999年出臺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逐步要求建立社會保障基金預決算制度,規范基金監管,強化預算約束。
2010年頒布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和國務院出臺的《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標志我國開始建立專門的社保預算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以及新預算法將社保基金正式納入政府預算,構建起全口徑預算體系。
2013年3月,由財政部首次向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報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開始接受人大監督,從而真正實現全口徑預算。
隨著社保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對社保基金的管理更有計劃性、統籌性,對社保基金的監督更有廣泛性和操作性。通過加強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可以實現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安全運行,進一步促進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實施和發展,切實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保基金預算納入人大審議,既能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更全面的監督、管理,使之更規范,也能更有針對性地為各項社保基金提供財政支持,確保社保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一)預算編制缺乏平衡機制
按照預算原則,社保基金預算應堅持“收支平衡,適當留有結余,不得出現赤字”,但目前社保基金的收支不完全以預算為依據。收入方面,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主要為社會保險繳費收入,而社會保險繳費主體、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時間均由社會保險法律明確規定。支出方面,社保基金支出依據是社會保險法規定的社保待遇的支付條件和支付標準。例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計發辦法由國務院的相關文件規定。所以,在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時,只能依據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核算,而政府補貼辦法和標準并沒有明確規定,導致在累計結余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編制平衡預算,只能編制赤字預算。
(二)預算審查監督質量不高
社保基金預算審查是一項專業知識要求很強的工作,人大代表必須熟悉社保政策、收支發展變化趨勢、編制原理等社保專業知識。由于人大常委會和財經工委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從基層黨政領導、社會各方面或通過公務員選拔任用的,他們對財經工作只有粗淺的了解,很少能有專業、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導致在審查預算時,各險種結余多少才合理,新政策的實施對基金收支的影響有多少等,并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更談不上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三)內部分工不明確,缺乏協同配合
社保基金預算編制是一項需要各部門、各科室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綜合性分析管理工作,因此在編制過程中,需要多方協作共同完成。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預算編制為例,其所需的上千個基礎數據涉及人社、稅務、財政等多個部門以及財務、稽核、養老等多個科室,尤其是當年征繳收入,基本養老金支出等項目的預算數據,需綜合考慮本年度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的人數增減、退休金漲幅、平均繳費工資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需要各部門、各科室,根據崗位職責分別進行測算和分析。但此工作往往完全由社保經辦機構財務部門獨立完成,沒有按要求,對各類數據的測算和分析,進行分工,細化,導致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協同效應差。
(一)明確預算編制的收支平衡機制
要實現收支平衡,一是明確社保基金預算編制的方式。如“以支定收”,則需合理預測社保基金預算支出以及所需預留的準備金,確定年度所需保費預算收入,適當調整各險種保費征收的比率、范圍等相關政策;如“以收定支”,則基金收入預算要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和政策調整情況作出科學、準確的預測,為統籌安排年度支出打好基礎,實現短期及長期的收支動態平衡。二是各項社保基金的“收入”不僅包括保費收入,也應包括財政給予的補助。明確政府對社保事業的可持續投入機制,并有可操作性和可驗證性,同時規范省級風險儲備金和市級風險儲備金的使用,明晰本級財政與上級財政對本地區基金的投入,以便為基金預算提供科學依據。
(二)明確具體分工,強化協同配合
社保基金預算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時間緊、要求高,因此在編制社保基金預算之前,首先要理順思路,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具體分工,制定預算編制業務流程和實施細則,以確保預算編制的順利進行。一是成立專門的社保基金預算編制小組,小組成員應包括人社、稅務、財政部門以及社保經辦機構財務科、各業務科室的崗位工作人員。二是確定社保基金預算編制的具體分工。根據部門職責,將社保基金預算中各項內容進行分工、細化。例如,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的人數增減、平均繳費工資、退休金漲幅等情況的分析與測算,都應根據部門職責,安排專職人員負責,注重橫向協調配合、縱向溝通聯系,既提高了社保基金預算編制的工作效率,也保證了預算數據的質量。
(三)提升人大預算審查的專業性
一是結合人民群眾反映的社保熱點問題,深入搞好調查研究,廣泛了解群眾的意見,聽取反映,引導公眾有序對社保基金預算進行監督并提出建議和意見,為監督審查提供最直接的材料。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審查監督的專業性,開展專門的社保基金預算培訓,掌握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全面了解社保基金收支的發展變化趨勢,對社保基金預算提出改進意見與建議。三是采取走訪周邊市區社保局、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執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地調研,積累更多的經驗。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可邀請社保研究協會的專家顧問,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社保政策理論和實踐經驗,對社保基金預算草案進行研究分析,提高審查質量。
社保基金預算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新的形勢給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以發展的思路解決,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切實做好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工作。
[1]呂堅莉.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探析[J].財務管理,2014 (5).
[2]廉津生.加強全口徑預算審查監督的幾點思考[J].天津人大,2014(6).
[3]彭俊.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的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4).
(作者單位:江門市江海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