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曉
試論預算會計在預防腐敗上的作用
曲曉曉
預算會計是我國現代會計體系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廣泛適用于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和各類非營利組織的一種會計體系。是對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各級行政單位、各類非營利組織的預算資金運動過程和結果進行核算,并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的會計體系。從很多國家反腐敗的成功經驗來看,由相關機構對政府的財政收入與支出進行嚴格監督,能夠有效防止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通過濫用公共資源和公共權力來謀取私利。只有把政府的財政收入與支出接受“陽光的曝曬”,才能更好地預防腐敗問題的發生。
首先,“三公經費”的支出易發腐敗風險
當前社會媒體對政府和行政事業性單位的“三公經
費”支出尤其關注,究其原因是“三公經費”支出科目是易發腐敗風險的“溫床”。長久以來,我國政府和行政事業性單位經常通過“公款接待”、“公車消費”、“公款旅游”等提供單位領導或者員工的隱形消費,同時政府的財政資金各項支出的具體用途和金額等信息也未被公開披露,這就為“三公經費”腐敗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從相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通過“三公經費”項目對政府財政資金的花費是相當嚴重的,有部分單位的花費金額令人咋舌。
其次,制度外資金易發腐敗風險
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經全面取消了預算外資金,并且規定將政府的所有收入納入預算管理體系嚴格統一管理。但目前實際是,地方各級政府手里擁有的制度外資金仍然數額巨大,這部分制度外資金主要來源于那些尚未被納入統一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性質的收費、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土地財政收入等。由于這些資金是游離于預算管理系統之外的,其使用缺乏有效監督,因此可能發生腐敗風險,這就提供了地方政府尋租的空間。
再次,“轉移支付”易發腐敗風險
轉移支付是指各級政府之間為解決財政失衡而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支出,是政府財政資金的單方面的無償轉移,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系。轉移支付可以適時縮短貧富差距,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生活水平。我國轉移支付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專項轉移支付和財力性轉移支付兩方面。財力性轉移支付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財力,而專項轉移支付則會增加地方財政的壓力。我國在實行分稅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減少,而隨著地方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化,各方面建設都需要資金投入,這無疑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使得地方財政日益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之下,地方政府為滿足自身財政需求,想得到更多中央轉移支付的專項資金,以致地方政府在申報轉移支付資金數額時,往往會采用虛報或者瞞報的形式來增加需求資金的申請額度,過分夸大地方政府資金上的困難,以爭取更多中央財政支持。但其從中央爭取到的專項資金額度其實只是部分用于真實的預算需求,剩余部分就會自由支配,這往往成為腐敗的資金來源。
第四,“政府采購支出”易發腐敗風險
政府采購公共產品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項重要活動,政府采購金額一般較大,動輒上億,由于我國當前政府行為的透明度相對較低,因此,政府采購往往也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政府采購流程通常是由財政部門按照既定的配額、采購計劃和采購時間向有關部門劃撥采購資金,之后再由該部門具體安排采購人員來實施采購行為。在整個采購流程中,采購花費財政資金并未受到第三方嚴格的監督,這必然會導致有關單位在采購過程中進行尋租,容易導致腐敗的發生。分析今年政府采購腐敗案件,我們可以發現政府采購支出腐敗主要是政府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之間會根據雙方的利益進行各種“暗箱操作”,侵吞國家財政資金。
首先,實行預算會計可以有效監督重大經濟活動預防腐敗。一般而言,大項目上的腐敗收益要遠遠超過其成本,而小腐敗暴露后的損失遠遠超過收益。因此,腐敗現象雖然多發,但如果能夠有效控制好腐敗金額較大的事項,就能夠將腐敗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隨著我國經濟活動的規模的不斷擴大,易發腐敗的情況愈發繁多。作為預算會計要在履行好對有關單位日常預算收支的監督職責的同時,提高預算管理的宏觀意識,將監督管理的重點轉移到專項重大的預算項目這類相對比較重大的經濟活動上來,據此能夠有效地提高資金的整體使用效率和整體社會效益。
其次,預算會計通過參與經濟決策可以預防腐敗。參與經濟決策的制定是預算會計的事前監督功能。預算會計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決策者最后的決定,特別是在方案決策方面尤其突出。預算會計通常是根據相關的會計信息來進行嚴格的會計論證,并據此來對決策的選擇方案的實施進行分析預測,充當好經濟參謀。預算會計決策環節就對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可以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滋生,對于那些虛增或者瞞報的事項可以及時地發現和糾正,將那些違規操作的從根本上清除,從而使得腐敗成功機會大大降低。
再次,內部預算會計制度可以預防腐敗。內部預算會計制度的良好運行能夠使得經濟活動得到有效的制約,防止腐敗風險的發生。內部預算會計制度主要在財務會計管理、財產物資管理、預算管理和稽核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加強對于經濟活動的監督檢查與控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通過改善內部控制缺陷來有效預防腐敗的發生。
最后,監督績效履行情況預防腐敗。預算會計能夠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對經濟活動實施結構進行有效的分析控制,對于實際發生金額和預算之間出現的不一致,能夠及時發現并找出原因,使腐敗行為雖然在行為上得逞,但是最后仍然能夠被查驗出來,這就提高了有關人員的腐敗暴露風險,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可以降低腐敗發生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