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及其治理研究
劉英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無論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還是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都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以及企業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分類和原因、會計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進而就防范治理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提出了幾項建議措施。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治理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經營業績的直接反映,既是企業經營管理層以及投資者預測評價企業經營狀況、調整經營管理以及投資等決策的主要依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利益分配格局,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或是由于監督管理不當,或是主觀故意,在企業的財務報告中出現了虛假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一旦發生,不僅會對企業自身形象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而且對于外界投資者以及相關主體的利益也有可能造成損失,更會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因此,加強會計信息失真治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這對于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確保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
會計信息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狀況所進行的直觀反映,涵蓋了企業經濟活動中的原始憑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相關內容。現階段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主要體現為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附注以及其他財務報告資料等一系列的內容。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則主要是指企業在財務會計工作中會計處理依據不真實或者是企業的會計信息并沒有公允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按照合法性可以分為無意失真與故意失真兩類。
1.無意失真。無意失真主要是因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等方面水平不高出現失誤所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或由于對財務會計政策法規不熟悉、會計核算方法上選擇運用不當等而失真,與職業道德素質沒有直接的關系。最常見的會計信息無意失真,諸如記錯企業的業務金額、借貸方向以及財務會計信息漏記等幾類。
2.故意失真。會計信息故意失真則主要是由于企業的會計人員主觀違反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工作紀律,有目的有計劃性的纂改企業的會計業務、財務數據,提供虛假財務會計信息等一系列的行為。會計信息故意失真最為常見的主要是編造、纂改企業的業務事項、財務會計信息數據以及編制多套財務報表等。
1.會計信息失真會造成企業投資者的經濟損失。企業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最主要的決策依據就是企業的的財務報告披露,如果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財務會計報告披露不準確,將會直接誤導企業投資者的決策,甚至給企業投資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會計信息失真會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為投資者、企業以及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是企業財務工作的重要職能。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尤其是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數據、粉飾企業的財務報表等行為,會對外界資本市場等直接造成誤導,嚴重干擾市場經濟秩序。
3.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特別是由于主觀故意等造成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一旦查處虛假財務信息以后,不僅會直接嚴肅處理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同樣會對企業的信用和聲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也會受到監管部門的重罰,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1.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防范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應該在企業的治理結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堵塞各種可能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漏洞。首先,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核心管理作用,建立、完善并落實針對企業經理層以及執行層的管控制度,避免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出于短期經濟利益考慮在會計信息上違規造假;其次,應該不斷地強化企業監事會的職能,尤其是充分保障企業監事會的監督約束權力,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此外,在企業的治理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經營管理層的激勵管理,避免管理層因短期行為主觀上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2.提高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企業管理部門不僅要提升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還要不
斷提高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讓會計工作人員充分明白財務會計信息造假的處罰力度,深入了解造假不僅會吊銷從業資格,甚至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使其自覺杜絕各種財務會計信息造假行為。
3.充分發揮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內部審計在防范企業內部的財務舞弊以及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應該注重發揮好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職能。鑒于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企業在自身的內部管理中,應該充分創設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特別是提高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獨立性,指導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會計信息失真的高風險領域開展內部審計;另外,企業應該細化內部審計的項目,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保留盈余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等財務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必須全面進行審計監督,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4.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計作用。注冊會計師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控制人,防范會計信息造假,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監督控制能力。作為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企業的管理層是否過分強調達到收入或利潤預算或數量目標,并盡可能地延伸審計程序,詳細檢查企業的生產、銷售、采購、關聯交易等,及時分析發現企業可能出現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并進行處理,以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5.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控制。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也應該注重加強監管,防范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一是應該進一步對與企業的關聯利益主體進行規范,尤其是對銀行、企業、中介等機構的利益關系進行理順和規范,避免潛在的財務虛假信息;二是應該注重并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的處罰力度,增加企業的違規成本,督促企業自覺地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造成企業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企業以及監管部門共同作為,特別是在完善企業內部治理、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加強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督等幾方面,應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從而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1]楊雄勝,陳麗花,曹陽,繆艷娟.會計理論范式革命:黎明前的彷徨與思考[J].會計研究,2013(3):3-12.
[2]趙勤.影響會計真實性因素與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4):96-97.
[3]趙西卜,程亞瓊,張國源.會計對稱理論:會計準則制定的優化路徑[J].當代財經,2012(1):113-120.
(作者單位:聊城市東元資產經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