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解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
李燕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規范內部管理,提升經營效益,防范會計風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確保內部控制得到全面、有效的貫徹和執行,避免下面“唱歪了經”,是值得每個企業管理者重視和思考的問題。本文將以此為內容,探討和分析影響企業內控制度執行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內部控制;預算;執行;內部評價
(一)組織結構
健全的組織結構和明晰的權責體系是執行的前提。從決策層到管理層,再到執行層,企業的各種指令和信息順著管理的層級和組織的鏈條次序傳遞,如果缺乏健全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傳遞通道就會中斷、擁堵,各種指令就無法傳遞給相關責任主體;如果欠缺明晰的權責體系,信息就無法指向明確的單位和個人,也就難以找到執行的主體,自然影響內控的執行效果。當前許多企業在內控執行存在的問題是,企業的組織架構和權責體系設計并不合理,權力失去監督、監管出現真空的問題比比皆是,影響了執行層面的功能和效果。
(二)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內控執行的主要內容,也是內控執行的影響因素,兩者互為因果、互相關聯。一方面,控制活動是內控制度落實的具體內容,執行層需要循著各個控制活動來維護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另一方面,控制活動又在影響內控執行的效果。如果控制活動沒能予以有效的管理和實施,會破壞內部控制的執行環境,進而阻礙內控的順利執行。當前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并不注重對控制活動的實施和管理,漏洞百出、風險頻仍,嚴重威脅著企業的財務健康和生存安全。
(三)內控評價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自省與檢視,也是考察和衡量內部控制執行效果的重要依據,同時又是企業利益相關人觀察和了解企業內部運行狀況的重要窗口。規范、全面、準確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能夠幫助企業決策層對內部控制決策和執行情況及時進行診治,避免內控執行滑入歧途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引導內控執行同決策戰略有效銜接。然而就當前企業的內控管理實踐而言,在能夠影響和改進內控執行力的內控評價報告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企業對內控評價報告的重要性和作用認識不夠,并未及時編制、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或是內控評價報告披露內容不夠全面、準確;一些企業對內控缺陷的標準認定、披露方式不夠科學、全面,也缺乏詳實、到位的整改措施,內控評價流于形式,難以起到敦促和提升內控執行的效果。
(四)內部監督
監督是執行的保障,再完善的制度,如果缺乏剛性、有效的監督,制度的約束就會不斷松弛,行為的邊界就會不斷延伸,挑戰企業甚至法律的底線,最終可能引領企業走向毀滅的深淵。事實上,因為內部監督的疏失,許多企業管理荒蕪、亂象叢生,無法組織起更為高效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從當前的企業內控管理實踐來看,執行跟蹤機制不全、內部監督主體不明,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全面、不真實,內部審計底稿質量不高、復核把關不嚴、審計論據不足等問題的存在,使得企業內控執行情況長期游離于管理層視野之外,決策執行出現梗阻,削弱了內控的實施效果。
(一)健全組織結構,營造強有力的執行環境
企業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起互相約束、互相制衡的現代企業管理架構,健全企業治理結構、議事規則和相關決策程序。同時,合理設計、科學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內部運行體系。針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部署和實施,有必要建立起明確的組織機構,配備人員并賦予明確的管理權限和責任內容。與此同時,企業應當重視和發揮軟實力的作用,借助文化的引領和滲透功能來構筑具備強執行力的企業文化。
(二)完善控制活動,提升內控執行力
在內控的具體實施和執行上,應當重點關注和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現金流的風險防控。穩健的現金流是企業賴以存活和發展的關鍵,在內部控制的執行上,要圍繞控制現金流風險來判斷和校驗內控執行情況,規避企業現金流風險。企業應當充分利用預算管理工具,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規范財務收支活動和資金管理。嚴格采購、應收賬款管理,優化資本結構。二是重大項目的風險防控。健全重大項目的決策機制和風險管理措施,加強對重大項目的論證調研和合同審核。
同時,建立和完善重大項目跟蹤管理機制,對項目日常工作進行跟蹤、監督、檢查、考核和改進,及時應對處置突發狀況。三是企業擔保授權的風險防控。嚴格權限審批體系,對子公司的貸款需求要從嚴審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擔保,非控股子公司不得擔保。
(三)規范內部評價,給內控執行“照鏡子”
企業應當科學編制內部評價報告,擦亮內控執行的這面鏡子。一方面,企業應當根據內控制度實施目標和執行情況來科學編制內部評價報告,規范內部評價報告的格式與內容,對內控缺陷的類型、認定標準、性質及影響等要作出嚴格、準確而全面的描述。內部評價報告應當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采集、整理企業內部信息,形成科學、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針對內部評價報告提出的問題,企業要制訂出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而不是照完鏡子就了事,充分發揮內部評價報告的反饋和監督功能。
(四)強化內部監督,防范內控執行風險
建立起同目標管理相適應的激勵約束體系,發揮績效考核的監督作用,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活內控執行的內生動力。將內控實施成果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目標之中,并同員工的薪資福利、職位晉升等相掛鉤,以此來增強內控的嚴肅性,提高內控執行的積極性。暢通信息渠道,完善信息披露,發揮底層和外部的監督作用。構筑內控信息綜合處理平臺,開辟和建設多個不同的員工信息傳遞渠道,鼓勵底層員工尤其是執行者反映內控實施和執行的問題。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定期規范發布財務報表、內控評價報告、審計報告等,重大信息及時對外披露,引導外部群體關注和監督企業內控和運營狀況。加強內部審計,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加快內審隊伍建設,規范審計報告編制,提升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不斷提高審計報告質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企業內控制度如果缺乏堅實有力的執行,就無法達到應有的預期效果,難以防范和控制企業內部管理風險,甚至反而可能因此阻礙了企業改進和完善自身的努力過程。因此,企業要通過合理有效的組織設計、控制活動、內控評價、監督體系等,來保證和推動內控執行落到實處,保障內控實施效果,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1]張淑常.中小企業推進內部控制執行問題芻議[J].新經濟,2015(02).
[2]狄新穎.解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22).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水利水電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