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陳勝輝
?
構建和諧企業推進企業發展
浙江省送變電工程公司陳勝輝
摘 要:當今世界,企業間的競爭之勢愈演愈烈。殫精竭慮不是制勝之理,提升管理理念才是金光大道。如何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如何凝聚人心,苦練內功強素質,開拓創新闖市場,即如何構建和諧企業,已成為許多企業經營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并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本文試就如何構建和諧的企業局面,推動企業快速發展作一探索和淺析,以期能夠指導具體的工作。
關鍵詞:構建和諧企業發展
所謂“和諧”兩個字,僅從字義上看,“和”就是相融,“諧”就是互動,是一種相互給予的過程。它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存在即是合理的,二是自然就是“和諧”。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聲浪猶如陣陣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實現和諧社會是人類不懈追求的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社會是由許多諸如企業、家庭、個人等組成的。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和諧企業這個概念也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和諧企業的創建應該是以人為主體,創造一種“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企業環境。”
我們細加分析,公平正義就是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讓企業員工充分感受到人格和尊嚴上的平等以及給予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員工有為企業奮斗的動力;誠信友愛是企業員工之間要誠實守信,互幫互助,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是要充分挖掘潛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安定有序就是企業管理完善,工作生活秩序良好,員工心情舒暢,隊伍穩定;人與人和諧相處就是培育團隊精神,精誠合作,平等競爭,企業發展,生活小康。
眾所皆知,員工是一個企業的本體。沒有員工,企業就失去了根本,無法讓資本增值保值,無法取得進步和發展。反之,企業也為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為他們提供了生活資料和成長發展的空間。可以這樣說,企業的戰略方針、發展規劃和奮斗目標要靠員工去完成和實現。員工的思想覺悟、敬業程度、技能水準、責任心、合作精神、創造性強弱又都直接影響著企業效能的發揮。不容否認,一個沒有嚴密組織紀律、精湛技能水平、團結合作創新的企業員工團隊,要想開辟出一方市場新天地,創造出新奇跡,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競爭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崗位靠競爭,報酬憑貢獻的理念也逐步被員工所接受。然而,不少企業還是不乏這樣的員工,他們在工作中創新意識薄弱,有的由于長期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技術上有一套老經驗、老套路,自認為憑技術吃飯,對企業改革的態度不夠積極,有的雖然盼望改革,也盼望企業發展,但卻不肯出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對待工作就像“大象屁股推不動”,不是對比先進找不足,而是對比先進挺滿足,看不到自己的差距,還認為“貢獻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天天走”,沾沾自喜,無動于衷。這些人見著先進不眼紅,看著后進不臉紅,獎勵先進對他們“沒鼓動”,懲罰后進對他們“沒觸動”,認為企業動“真格”也輪不到自己頭上,企業比較“撓頭”。還有的認為企業現在效益好,日子很好過,高枕無憂,不思進取。這些人的存在,必然會造成企業內耗,挫傷大部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不及時扭轉改變,企業就會似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和活力。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在各種資源中又屬人力資源最寶貴,潛力無窮大,也最難以管理到位。如何消滅內耗,挖掘潛力,提升效率,讓企業像鐘表的齒輪一樣密切咬合,產生最大效率,這就是構建和諧企業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2.1企業應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與員工間的良好互動
人是有情感和多種需求的。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就曾明確指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一個人進入企業工作,他在付出體力、知識和技術的同時,理應得到物質和精神的回報。穩定的勞動關系和收入來源是他們所期盼的。假如企業不去分析和掌握員工的心態,不將企業和員工間的利益對等地統籌考慮,做出有損員工利益的短期行為,漠視員工正當合法權益,勞資關系緊張,最后,企業和員工互動的結果只能是走向反面。因此,構建和諧企業的前提就是企業應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規范勞動合同,推行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談判制度,努力讓員工與企業雙方都能找到一個平衡點,達成一種默契,使員工明確覺得自己與企業并不是一個被雇傭的“臨時”關系,樹立“企業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的概念,愛廠如家,愛崗敬業,與企業榮辱與共,努力回報企業。
2.2在員工與企業之間建立新穎而又牢固的發展共謀、風險共系、責任共擔、利益共享關系
這主要應體現在兩大方面。
一是企業對員工的關愛。重點是要抓好保證和尊重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民主權利的政治關愛、體現發展企業與員工經濟利益同步提高的經濟關愛、為各類人才成長及發展事業搭建舞臺的事業關愛、促進員工身心健康的生活關愛等四個主要方面。
二是員工對企業的關愛。體現在員工著眼企業當前的成功與進步,心系企業未來的發展與創新,將個人、事業、家庭的福祉與企業的興衰密切相連,自覺維護企業秩序,遵守企業規章制度,服從企業管理,發揮聰明才智,技術攻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精打細算,節能降耗,用好企業每一件物品,花好企業每一分錢,努力以“人和”保“企和”,以“企和”促“人和”,不斷推進企業快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2.3努力通過不斷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物質基礎來構建和諧企業
鄧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一個企業管理混亂,產品適銷不對路,缺乏核心競爭力,經濟效益滑坡,在這樣的企業工作的員工,看不到企業發展的光明前景,生活得不到根本保障,其結局必然會是人心渙散,人在曹營心在漢,一有機會就會“跳槽”另謀高就。這樣的企業就根本談不上什么和諧。因此,作為企業應該凝心聚力,找準市場定位,開發適銷對路產品,不斷鞏固和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全神貫注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企業持續發展了,具備了強大厚實的物質基礎,那么,構建和諧企業目標才會有根本的物質保證。
2.4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員工隊伍建設是不斷加強建設和諧企業的政治保證
管理是門科學。員工的管理是管人,人有情感,管理必須適合人的“口味”。員工的進步就是企業的進步。我們每個企業的員工都分別來自于全國各地,他們的年齡層次、文化程度、志向、情趣、信仰、愛好、性格、脾氣等又各不相同。企業更應注重員工情感,知人善任,任人唯賢,通過完善制度管理和加強隊伍建設,在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等多方面鍛造、培養和錘煉員工,使其盡快成為合格員工。假如企業缺乏對員工情感和觀念的關注,企業制定的各項方針、目標、措施就很難在員工中深入人心,變作具體的實際行動。所以,企業要把不斷滿足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加強管理和員工隊伍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現代科學管理理念指導工作,和員工群眾情同手足,時時刻刻想著員工,事事處處關心員工,對員工的冷暖疾苦盡心呵護,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讓員工深切體會到生活、工作在企業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5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鍛造先進的企業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企業建設的精神支撐
員工都有一種精神追求,這是與生俱來的。為使員工都能以企業的目標為旗幟,以企業的發展為引力,以企業的業績為回報,服從企業,服務企業,盡快融入企業之中,各展才華,使企業不僅為員工提供工作報酬,而且是員工感情、希望、追求、目標的寄托和載體。這一切都來源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作為企業,要努力通過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斷追求企業的創造活動,激發全體員工的創造熱情。營造良好、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以發展促進和諧、以創新推動和諧、以公正求得和諧、以穩定保證和諧、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孕育和諧,創造和諧企業,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責任、自我實現的成功統一。
2.6積極營造員工與員工之間團結協作、理解支持、有難同當、扶弱幫貧的良好氛圍
企業的員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都是企業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沒有身份的區別,沒有貴賤之分。要教育員工增強大局意識,加強自身修養,在工作中尊重集體意志,維護集體榮譽,工作上講配合、思想上講溝通、關系上講協調、利益上講謙讓、語言上講文明。在處理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合作伙伴及同事之間的關系時,要冷靜、理智,不要沖動、賭氣,善于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相互幫助,同事遇到困難,盡心盡力,出手幫助,積極給予思想心理和情感援助,在工作上先進幫后進,在生活上,懷著最大的同情心給以力所能及的幫助。同事之間都成了朋友,企業就會堅不可摧,形成強有力的團隊精神,形成凝聚的力量。
2.7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員工”活動,推進和諧企業構建進程
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員工是時代的要求,更是企業和員工的自身發展要求。學習獲取知識,知識決定觀念,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創新,才能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要積極創造一個學習型的環境,引導員工關注企業改革發展的動態,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緊迫感,以創新管理理念為先導,以引入先進管理方法為接口,以拓展目標市場為目的,以創建團隊學習環境為基礎,全面構建企業部門內部知識傳播、經驗交流、成果共享、管理創新、自我超越的機制和網絡,從而在創建學習型活動中達到改善心智模式,創新工作思路,搭建交流平臺,光大企業精神,提升企業管理層次,使企業在現代創新、競爭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有著更強的生命力,具有持久的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員工,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嚴酷現實,明白不學習就會落伍的深刻道理,發奮努力,在為企業工作的同時,使自身能力不斷提高,將個人目標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
總之,和諧企業的構建是一個不斷改造與創新的過程。我們要從企業內外環境變化的實際出發,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突出重點,理順關系,推動企業朝著構建和諧目標循序漸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寶宏,杜紅平.管理學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 關獻軍.論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性[J].才智,2011(14).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a)-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