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 趙逸群
?
芻議大數據背景下會計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趙逸群
摘 要:大數據的到來拓寬了企業會計的數據來源,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處理效率,為智慧決策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并促進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大數據日益成為了一種新的企業資產,成為了各行業的產業制高點。本文將對大數據給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會計會計信息
國外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Manheim等人提出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引入決策支持系統,Doan等則提出管理非結構化數據可采用結構化方式,并提出這是人工關注的重點。在2008年《Nature》推出Big Data專利并對其進行相關介紹和分析后,Big Data開始引起專家們的激烈討論;隨后《Science》又對大數據面臨的一些問題展開了詳細的探討;2012年大數據再次成為達沃斯論壇的主題之一。緊接著,惠普、IBM、微軟等IT巨頭開始收購大數據廠商進行技術整合,大數據開始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國內對大數據的研究起步較晚,2012年曹磊在《世界大數據發展態勢研究》中對大數據的來源及其基本含義進行了闡述,介紹了近年來全球信息業巨頭推出的大數據產品以及關于大數據的相關收購案例,并對大數據帶給城市的改變進行了總結。2013年信海光在《大數據時代的顛覆與創新—對話舍恩伯格》一文中提出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幫助我們更好了解世界的是關聯性而非因果關系,大數據很可能成為下一輪全球化競爭中的利器。此外,袁振新、柯明、許亞湖等人對大數據對企業會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認為大數據將給企業會計帶來重大影響。
2.1大范圍與可用性
傳統會計系統只能利用結構化信息,但結構化信息只占到全部信息的20%左右。大數據的引入,使得非結構化信息也可以被加以利用。如文檔、圖片、視頻等都逐漸成為了大數據的獲取對象。擴大化的數據來源范圍將會使企業會計得到更多的相關信息,從而為決策提供支持和保障,實現智慧決策。此外,大數據將給監管機構提供更多可靠信息,使得監管變得更加有理可依,促使世界變得更加透明。更值得關注的是,基于來源廣、范圍大的特點,大數據將會賦予我們預測未來的能力。阿里巴巴憑借大數據了解到2008年初阿里巴巴平臺上的買家詢盤數斷崖式下跌,其中歐美對中國的訂單也在下降,由此他們推斷出世界貿易形勢發生了變化,從而及時采取風險防范措施成功躲過一場國際金融危機。2016年作為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也開始利用大數據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統計局決定將順應大數據發展潮流,奮力打造數據生產新興之軌。今年以來,國家統計局與國內十多家企業簽訂了發展大數據的戰略協議,還嘗試用大數據預測房價和消費數據的走勢等。
但是隨著大數據范圍的擴大,更多的不可用信息也隨之而來。IBM公司對大數據的特點描述中的低價值密度性(Veracity)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不可用信息存在的觀點。低價值密度性是指雖然數據量很大,但是其包含的價值并不大,比如一個視頻文件,有價值的信息可能只占到總數據量的1%。不可用信息的出現將增加信息識別成本,還可能導致財務決策的失誤。據有關專家推算,數據可用性問題平均給每個企業增加的成本是該企業產值的10%~20%。
2.2高效率與高要求
大數據的引入,對傳統企業會計用工模式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使原本的財務人員從“存儲”數據,變為“利用”數據,會大大節省存儲數據的人工和時間等成本。并且,各個部分的關聯性借助大數據網絡可以更明顯的表現出來,通過其勾稽關系將更快速的處理信息,滿足實時性需求。此外,海量數據的引入勢必要求數據實現信息化。因此,作為記錄會計事項發生的原始憑證也將會實現數據化。數據化原始憑證的應用將會減輕監管壓力。審計人員和監管機構不再需要翻閱原始憑證來查賬審核,而將采用瀏覽數據化原始憑證的方式。目前,大數據還與云會計平臺相結合,運用其龐大的計算分析能力簡化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
但是大數據的引入將對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能力提出更高地要求。企業不再需要太多原本從事基礎財務工作的人員,而將人才需求轉向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因此,從事基礎財務工作用工需求將會大幅減少。此外,信息具有時效性,滯后的信息將成為無用的信息。因此,海量信息的納入將對數據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滿足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將成為企業會計管理中的又一問題。
2.3多樣性與精確性
大數據的引入使得企業突破傳統結構化數據的局限,利用非結構化信息來提供更多的決策有用信息。多樣性數據的利用,將會使得公允價值越來越真實有效,使得公允價值能夠與歷史成本相印證,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成本進行了反映和修正,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優化企業的會計計量體系。并且,多樣性的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看法。如同舍恩伯格所說,在未來5~10年,將是“數據一代”。人們會對預測習以為常,習慣理性的面對問題,通過數據獲得洞察力,作出決策。這和現在的狀況正好相反,現在人們常常是在數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決策。
但是,多樣化的信息同時帶來了更多難以量化的信息,對貨幣計量提出挑戰。傳統會計是以貨幣計量為基礎的,但是非結構化信息并非全部可以量化。而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運營能力的,如果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難以量化,那么將導致這些影響企業績效的指標難以入賬,企業財務報表的信息質量也將會被質疑。因此,如何量化非結構化信息,精準確定其貨幣價值并入賬,將成為企業會計的一大難題。
2.4信息化與安全性
大數據的到來給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發展契機。企業運用會計云計算,一方面使得人流、物流、資金流更好的結合,促進了企業資源信息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大數據克服了傳統會計信息中的缺陷,實現了會計信息化。首先,會計信息化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因此市場對生產要素的估價就會趨同,公允價值更具有參考意義,從而促進企業間交易順利進行。其次,會計信息化將解決傳統會計核算容量小的弊端,避免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的情況發生,更加適應經濟業務的高速發展,。此外,非結構化信息的信息化將會使得會計信息數據不再單一,改變了傳統會計系統只反映財務信息,而忽略非財務信息的狀況。從而使得會計報表能夠更完整的反映影響企業的相關因素,因此更具有決策參考價值。
但是,由于目前云會計功能尚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評價指標和相應的監管機制,導致會計信息化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數據存儲,傳輸等風險。此外,這個安全漏洞可能會給企業競爭帶來一個新的惡性競爭點。一些企業可能通過竊取競爭企業信息的不法途徑來獲利,從而導致企業面臨更大的信息安全風險。
3.1建立會計信息共享平臺和相關標準
我國應加大云平臺自主建設力度,建立一種由政府扶持,企業研發的會計信息共享平臺,并由政府制定相關技術標準。通過會計信息平臺的建立,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并將不同模塊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建立分中心,最后搭建不同模塊之間的聯系橋梁,從而形成一種由各分中心構建成的會計信息分享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加快信息處理能力還可以加強信息之間的相關性,借助統一的標準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和量化,從而排除無用信息并使有效數據信息標準化。此外,還應該配套加強網絡的開發,因為云會計的發展依賴于網絡質量的直接約束。因此,要想促進會計信息共享,還必須要在云平臺和網絡性能上雙管齊下。
3.2開展技能培訓以保證員工技能與大數據協同發展
大數據的到來給傳統會計帶來了巨大沖擊,原本只會手工記賬存儲有限數據的基礎會計人員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求。當今,企業需要的是集專業知識和IT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員工作為企業的一大資產,員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績效。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開展員工技能培訓,使得他們更好的掌握大數據的處理流程,并提高決策管理的能力和意識,保證員工的技能與大數據時代可以協同發展。首先,企業應該避免會計信息理論與實務的脫節。在向員工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讓員工進行相應的實操練習。其次,還應該建立員工的繼續教育機制。在當今這個數據爆炸的年代,網絡信息的發展是極其迅速的,如果不能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就勢必會被社會淘汰。
3.3積極推動XBRL應用發展
XBRL是基于XML的會計報表標記語言,被稱為“商業報告語言”。它可以根據財務信息披露原則將財務報告內容分解成不同的數據源,再根據信息技術對數據源賦予唯一的數據標記,從而形成標準化規范。以XBRL為基礎的網絡報告可以借助互聯網及時提供信息,減少提供信息的成本,排除了干擾信息,增強了信息決策的有用性。還可以解決因格式不統一而需要多次輸入數據的問題,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基于以上這些特點,企業可以應用并推動XBRL的發展,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及時性要求,并增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排除無用信息,以優化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實現智慧決策。
3.4建立信息安全防護體系
為了保證云會計能安全有效的與大數據結合并造福企業,各行業應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首先,企業需要建立、強化用戶登錄系統,原本的用戶名加密碼的形式太過于普通且容易被木馬侵入,導致企業重要信息丟失。企業可以借助生物技術等建立語音識別或者指紋輸入的方式來進行用戶登錄。其次,企業還應該建立云平臺的風險評估機制,執行安全監測,安全評估,安全預警等功能,從而將云計算的風險透明化。此外,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從數據保存源頭上進行防護和監管,要對采取不法手段竊取信息的個人和企業進行嚴懲。
大數據的到來擴大了數據利用范圍,提高了企業的運行效率,為智慧決策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同時也推動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但是大數據在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諸如數據信息的相關性、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和安全性以及基礎會計人員的失業問題。為了在大數據時代浪潮中屹立不倒,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會計信息共享平臺、開展員工技能培訓、推廣發展XBRL以及建立安全防護體系來應對挑戰。
參考文獻
[1] 林敏.基于大數據的最大期望算法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4).
[2] Ben jamin Woo,Worldwid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2012-2015 Forecsst[Z].2012-20-20.
[3] 信海光.大數據時代的顛覆與創新—對話舍恩伯格[J].清華管理評論,2013(02).
[4] 李建中,劉顯敏.大數據的一個重要方面:數據可用性[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6).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a)-058-02
作者簡介:趙逸群(1994-),女,漢族,山西陽泉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本科生,主要從事管理會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