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 花愛梅
?
發揮政府作用,緩解小微型企業融資困境①
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 花愛梅
摘 要:隨著小微型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對其也更加關注,小微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是政府關注的主要經濟問題之一,因而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建立了小微型企業投資發展基金、信用擔保基金等,以緩解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困境。為促進小微型企業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解決小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應承擔主要責任,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充分發揮政府在緩解小微型企業融資問題中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小微型企業 融資困境 政府
小微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4年4月,我國小微型企業的數量達到了5706.17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5.23%,這一數據表明小微型企業在各地方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小微型企業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就業、區域經濟發展、各地經濟布局的優化等都有著其他經濟主體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小微型企業由于受各種內外部環境的制約,如企業自身的條件、整個金融環境、國家的法律法規等,使得小微型企業融資困難,制約了其進一步可持續發展。本文擬從政府的角度來分析如何緩解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困境。
1.1 資金供需信息不對稱,融資渠道受阻
有調查發現,由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沒有為小微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搭建相應的信息溝通平臺,小微型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資金供需信息不對稱,融資渠道受阻。導致的后果是有不少金融機構充足的信貸資金由于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客戶,只能將資金拆借給其他的金融機構或劃給上級銀行,導致了當地信貸資源的浪費;同時當地一大批小微型企業發展需要信貸資金的支持,因缺少貸款門路,無法從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由于資金短缺,制約了小微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1.2 融資渠道過于狹窄,直接融資能力較低
目前我國小微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類金融機構、自籌資金及民間融資,渠道少且不規范,融資渠道過于狹窄。同時,小微型企業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很難從資本市場上直接進行融資。直接融資的主要方式是股票和債券。我國《公司法》對于股票上市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絕大多數小微型企業都難以達到,所以小微型企業很難利用股票方式進行融資;而我國的小微型企業也基本無法利用債券進行融資,因為目前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的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雖然集合票據和集合債券的興起對緩解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困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申請條件相對也較高,絕大多數小微型企業也都無法達到其要求。
1.3 融資成本高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型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微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死亡率較高,不良貸款損失相對較多,高成本中包含了較高的風險溢價;二是小微型企業缺乏足夠的抵押物,不易獲得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的銀行信貸;三是由于小微型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夠透明,銀行獲得其信息成本較高,加上單筆貸款金額較小,分攤到每一元上的交易成本會更高,從而提高了銀行貸款的利息率。
隨著小微型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對其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小微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是政府關注的主要經濟問題之一,各級政府都采取了各種積極的應對措施,來幫助小微型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2.1 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
我國政府出臺了眾多扶持小微型企業融資的政策法規,“十一五”和“十二五”提出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經濟政策,2011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小微企業的“國九條”、2012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2014年《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4]52號),2014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14]78號),2014年的“微刺激”減稅優惠政策,2015年的《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34號)等,這些政策法規能大部分覆蓋小微型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為扶持小微型企業的發展,針對本地小微型企業的具體情況,在國家扶持政策的基礎上,也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政策措施。如吉林出臺19條政策措施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扶持新注冊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魯政辦發[2015]43號)江蘇省財政廳、國稅局、地稅局聯合發布通告,從2015年1月1日起,對全省小微企業減免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防洪保安資金以及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五項政府性基金,以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激發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
2.2 構建了政府扶持體系
小微型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政府的資金扶持。為緩解小微型企業融資困境,我國政府建立了小微企業投資發展基金、信用擔保基金等。
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創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同時對地方特色產業中節能減排、協作配套、產業升級等給予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各級地方政府也設立了小微企業發展基金,如江蘇省2014年就安排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資金1億元;2013年大連市設立了初始規模為5500萬元的大連市小微企業發展基金,根據需要,其基金規模逐年增加;河南省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依托專業管理團隊運作,為河南省的中小微型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同時我國政府設立了小微型企業信用擔保基金,以緩解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困境。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就開展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的試點,在降低收費標準的同時,鼓勵各擔保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規模;此后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在2008年追加安排擔保資金10億元,2009年追加安排30億元。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的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資金達到了14億元共資助了565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的4437億元貸款擔保,受益的小微型企業達到12萬戶。同時很多地方政府也安排了專項資金,而融資擔保公司對于中小微型企業信用擔保的資金給予業務獎勵和風險補償,促進了擔保機構開展中小微型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的積極性。如根據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統計,截至2014年末,江蘇省納入統計的389家擔保機構注冊資本511.56億元,在保余額1571.43億元,在保企業4.3萬戶,代償余額76.63億元。
想要解決小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各級政府必須承擔主要責任,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充分發揮政府在緩解小微型企業融資困境中的巨大作用。
3.1 強化政府為小微型企業融資服務的職能
解決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僅僅靠幾個部門幾個單位是無法實現的,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門應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結合小微型企業在我國現實的發展狀況,從財政政策、稅收制度、利息率的確定、監管的力度等方面制定出各種長效措施,以解決小微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要確保這些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實效性及可持續性。主要應包括設立專門針對小微型企業的政策性融資服務機構,為小微型企業在融資方面提供各種幫助,包括提供政府擔保資金、制定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小微型企業財政貼息、對融資擔保公司進行風險補償等各種政策支持以及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各級政府應始終把服務地方經濟和促進小微型企業的發展放在突出地位,同時要不斷簡化服務流程,加大對有市場、有前景、有優勢的小微型企業的支持力度,為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壯大發揮積極作用。
3.2 完善小微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一是各級政府部門要借助信息網絡平臺,協調工商、稅務、質檢、司法、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相關部門,共同建立小微型企業征信平臺及信息庫,定期征集小微型企業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的納稅、還貸、產品質量檢驗、履行合同義務、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和融資需求等方面的情況,并實行動態管理,及時進行更新和調整,實現信用信息動態共享機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業的信用制度,主要應包括信用信息的公開披露制度、對企業信用的評價制度以及失信的懲罰制度等內容。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業信用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各相關部門了解小微型企業的信用狀況,解決長期以來小微型企業信用信息缺失的問題,同時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信用評價標準進行統一,便于相關部門及社會公眾對企業信用狀況的了解,如果企業失信,應加大對其懲罰的力度,提高企業的失信成本,讓其無法從相關部門獲得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三是不斷完善小微型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對小微型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應由各地的信用擔保協會進行監管、防范和控制信用擔保行業的風險。四是大力發展信用管理類的中介機構。目前我國各地的信用管理類中介機構在數量、規模、品種等方面都較少,像信用保險、信用管理工作的咨詢、國際保理等機構都很少,現有的資信評估企業也不夠強大,政府各級有關部門必須對其進行扶持,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3 完善小微型企業融資體系
政府要與小微型企業一同開辟新的融資領域,創新融資產品,完善小微型企業融資體系。一是探索適應小微型企業的融資租賃模式,方便企業融資;二是推動民間融資健康發展,加快《放貸人條例》的立法,實現民間金融的陽光化,各級政府應該對正常的民間借貸行為予以規范和保護,使得民間借貸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三是對產權交易市場進行完善,大力培育小微型企業的間接融資能力,支持小微型企業通過非信貸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小微型企業集合債券、集合信托、短期融資券和行業集優債券融資;四是創新反擔保方式,對于小微型企業融資時無抵押物的情況,可以實行信用擔保與第三方保證反擔保方式,以使小微型企業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曉暉,麥海娟.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5(23).
[2] 張楠楠.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23).
[3] 羅正英.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①“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 15A073)。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c)-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