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王歡
?
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與融資租賃聯盟模式探析
上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王歡
摘 要:近年來,物流金融作為一種物流業與金融業融合化發展模式,在我國發展迅速。本文從物流金融角度,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聯盟的背景和意義,并嘗試提出了聯盟的兩種基本模式和保障措施,希望為今后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的發展帶來啟示。
關鍵詞:物流金融 第三方物流 融資租賃 聯盟
1.1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從廣義上講就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中,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的貨幣資金,實現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統一,提高供應鏈運作的效率,最終實現物流業與金融業融合化發展。從狹義上講,物流金融是指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物流企業和融資機構向客戶提供服務和資金,完成結算和實現融資的活動,是實現同生共長的一種經濟模式。物流金融為物流企業、融資機構以及客戶企業間的緊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得三者合作能夠收到“共贏”的效果。
1.2第三方物流
廣義上講,第三方物流是與自營物流相對而言,即專業物流企業按照客戶要求提供貨物的包裝、運輸、倉儲、裝卸等業務的有償服務。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是一種長期、契約式服務,它致力于與客戶企業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并憑借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獲得利潤。
1.3融資租賃
按照會計準則定義,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融資租賃作為現代服務領域的新興產業,憑借其在改善資產結構以及融資手段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獲得迅速發展,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租賃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
2.1第三方物流企業角度
物流行業一直存在投入大、利潤薄、管理難度大等諸多難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物流金融概念的提出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帶來希望,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試圖開拓金融業務,尋找新的業績突破口。但實踐中,第三方物流企業發現自身在企業資質、資金、風險控制及專業化管理等方面均有所欠缺,并且其向金融業跨界融合需要從理念、系統、人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重組與優化,成本耗費巨大轉型較為困難。面對物流業務中發現的客戶對物流金融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一籌莫展難以找到突破口,此時,尋找可以合作的專業金融企業,共同開拓物流金融服務,提升自身的綜合價值和競爭力,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急切需求。
2.2融資租賃企業角度
2007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深水期,國家對融資租賃業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稅收、監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國內融資租賃業開始迎來迅速崛起的時代。2015年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措施,預示著融資租賃行業增長期的延伸。與此同時,隨著某些行業周期波動的增加以及國內外利率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增強,融資租賃行業違約概率有所上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日漸增加。傳統增信措施已不足以滿足融資租賃企業對風險控制的嚴格要求,尋找風險控制的創新手段,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成為融資租賃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2.3聯盟的意義
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的聯盟使各自在原有業務領域基礎上進行了擴展與聯合,雙方均出現了跨界拓展,這種聯盟是建立在相互需求基礎上,雙方達成共同利益點時形成的一個共贏經濟模式。聯盟既通過滿足客戶“物流+金融”的需求保持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客戶企業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又幫助融資租賃企業增加了風險控制手段,確保實現以物融資的安全性;同時,對于客戶企業來說,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的聯盟使其除了獲得正常的物流服務外,也拓寬了企業的融資途徑,滿足了其自身對資金的需求,可謂聯盟使三方共同受益。
物流金融概念下,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聯盟的前提是雙方有共同的目標客戶,即客戶企業既有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又有融資需求且符合融資租賃公司對于承租人的選擇偏好。聯盟的模式是在不改變雙方原有各自業務形態基礎上,增加互利因子,從而達到共贏互利的共同目標。基本模式有以下兩種。
3.1倉單質押模式
傳統的倉單質押是指申請人將其擁有完全所有權的貨物存放在銀行指定倉儲方,并以倉儲方出具的倉單在銀行進行質押,銀行依據質押倉單向申請人提供的用于經營與倉單貨物同類商品的專項貿易的短期融資業務。
聯盟模式下倉單質押是指客戶企業把一定量的質押品儲存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倉庫中,然后將倉單以質押擔保的方式交由融資租賃企業,由融資租賃企業進行流動性管理,在此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受客戶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雙方委托,負責儲存和監管質押品。融資租賃企業在設計租賃方案時除了考慮已有租賃標的物的價值,也可根據質押品的市場價值和倉儲周轉頻率,綜合計算后向客戶企業提供融資額度。對于擁有較多流動性資產的制造型客戶企業來說,此模式充分把企業所擁有的動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有效結合起來作為共同資源來為企業獲得快速融資,彌補了傳統銀行倉單質押方式融資時間短、融資比例低及審批流程復雜的缺陷。
3.2運輸在途監管模式
運輸在途監管是指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客戶企業將一定量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小、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的貨物抵押給融資租賃企業,融資租賃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運輸在途監管。此種模式適用于遠途運輸業務,它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客戶企業提供的運輸服務具有連續性,由此充分利用貨物的周轉時間,保障任意時點下第三方物流企業運輸貨量的穩定性。同時,融資租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客戶企業達成一致,約定在途監管貨物的最小流動數值,在途監管貨物達到數值之上時,第三方物流公司接到的客戶放貨指示才有效,提貨人方可提貨。
以上兩種基本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都延續了原有的業務形態,但在聯盟中雙方利用對于貨物控制的共同連接點,延伸了各自的業務掌控能力。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原有為客戶提供倉儲、運輸等服務的基礎上,憑借聯盟模式與客戶企業簽訂更多的項目貨量和更長的服務期限,改變供應鏈中的弱勢地位,增加談判籌碼,提高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融資租賃企業在聯盟模式中除擁有已有租賃標的物的所有權外,又將物流監管環節涉及的貨物質押權或抵押權用作企業增加信用的保障措施,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
4.1信息保障
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介入客戶企業供應鏈運作環節中,了解客戶企業的業務對象,如主要供應商和核心客戶,近期業務銷售狀況,與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交易結構等。融資租賃企業可以根據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信息及時了解客戶企業的業務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客戶企業的資信情況、盈利能力和還款能力進行科學判斷,給予客戶企業適當規模的融資額度,進而促成聯盟的實現。
4.2物流監管能力的保障
作為客戶企業的物流供應商,受托管理及運營物流業務,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已積累的經營管理經驗,代替融資租賃企業進行有效的貨物管理。無論是倉單質押還是在途監管模式,均為動態的“總量控制”操作方式,在這種動態平衡中,第三方物流企業受融資租賃企業委托,對客戶質押或抵押給融資租賃企業處于倉儲、運輸等物流狀態的貨物進行監管,保證質押物或抵押物始終處于融資租賃企業的有效控制之中并滿足客戶的物流服務需求。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物流監管過程中貨物的安全性、時間的掌控、各交接節點的銜接,都是聯盟有效的保障前提,這也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信息化、內部管理機制及供應鏈一體化管理能力方面做好內功,提升自身綜合實力。
4.3資產處置能力的保障
在聯盟模式中,融資租賃企業除了需要對既定租賃標的物具有變現處置能力外,還需對倉單質押和在途監管的貨物具有一定的變現處置能力,對于質押物和抵押物的選擇一般要求具有用途廣、易變現、市場價格穩定、便于保存,不易變質等特質。融資租賃企業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行業優勢,充分了解相關行業的發展、貨物交易情況以及市場動態。另外在融資租賃企業將貨物變價出售時,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可提供包括價格、渠道等各方面的建議,確保風險出現時聯盟的穩定性。
4.4信用保障
任何聯盟都要考慮道德風險和信用保障,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聯盟過程中,二者除了各自與客戶企業簽署的業務合同外,雙方之間還需簽署嚴格的物流監管協議,雙方務必處于完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達成合作,共贏互利,一旦一方出現道德風險,聯盟即失去意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第三方物流企業迫切希望能夠抓住機遇從傳統模式轉變為“物流+金融”模式,然而大多數企業轉型道路并不順利。與此同時,融資租賃行業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行業風險也呈不斷上升趨勢,急需新的影響元素加入,以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深入思考,試圖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的業務范疇內尋找連接點,探索基本的聯盟模式,使雙方能夠發揮各自“術業有專攻”的優勢,相互依托,共贏互利,真正實現物流金融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小梅.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增值服務[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9).
[2] 夏洪勝,周鑫.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金融風險研究——以存貨質押融資為例[J].企業發展,2012(3).
[3] 呂振艷,杜國臣.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現狀與問題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9).
[4] 龐躍華.企業融資租賃的風險管理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1).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a)-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