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魏自濤
?
大幕鄉發展鄉村旅游的文化素材及其開發利用
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魏自濤
摘 要:本文分析了咸寧市大幕鄉鄉村旅游發展的文化資源類別,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大幕鄉發展鄉村旅游文化資源的利用問題,最后提出大幕鄉發展鄉村旅游的有效對策,希望本文能為有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文化資源 鄉村旅游 利用
文化是旅游之靈魂。鄉村旅游是旅游者對優美的山水田園環境與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韻味相結合的鄉村文化的追求。從本質上講鄉村旅游就是一種文化活動,鄉村文化不僅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鄉村旅游保持自身特色、提高旅游競爭力的關鍵。鄉村文化可以說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大幕鄉位于咸寧市東南部,幕阜山北麓,屬低山丘陵地帶,亞熱帶氣候。境域內蘊藏有開展鄉村旅游的豐富的文化資源。
大幕鄉發展鄉村旅游的文化資源豐富,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別。
1.1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指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對革命有著一定影響的革命志士和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包括他們生活或戰斗過的革命舊址和遺址;“事”是有著重大影響的革命活動或歷史事件;“魂”則體現為革命精神即紅色精神。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大幕是鄂東南的重要革命根據地。這里有80多年前咸寧蘇維埃政府舊址,鄂南特委所在地、紅十六軍和紅三師駐扎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咸寧縣委、咸寧縣蘇維埃政府就設在大幕。1930年3月,中共咸寧縣委在菖蒲塘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咸寧縣革命委員會,建立工農武裝,實行土地革命。1932年3月,中共咸寧縣委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決定成立咸寧縣蘇維埃政府,地點決定設在菖蒲塘村灣,下轄黃仁、廷和、振常3個區蘇維埃和30多個鄉蘇維埃。同年4月,咸寧縣蘇維埃政府制定并公布《土地法》,掀起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熱潮,開展土地革命運動,為咸寧革命斗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1938年8月,中共鄂南特委在菖蒲塘村灣成立,何功偉任書記,菖蒲塘村灣成為鄂南地區開展革命斗爭的“首腦”機關。在50多年的風風雨雨里,有無數生與死的搏殺曾在這里發生,千萬英雄兒女在這里拋灑熱血。在大幕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創建了鄂東南紅軍根據地,記載了我國軍民游擊抗日勝利的篇章。在20多年的革命斗爭中,大幕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譜寫了光輝的歷史,那血與火交織而成的一幕幕悲壯畫面將永載史冊。
1.2山水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山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概念。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以“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感嘆道出了人們對山水自然的熱愛。大幕鄉林地面積廣袤,森林覆蓋率在65%以上,山間泉水眾多,塘堰密布,溪水縱橫,水系發達。其中較大的要數仙女湖。仙女湖水面寬廣,環繞于群山之中,湖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猶如人間仙境。四周的環山長滿楠竹,密密匝匝,竹林中點綴著杉樹、松樹、楓樹和各類灌木。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野生紅豆杉萬余棵,有極具觀賞價值的野櫻花10余平方公里,紅色、紫色、粉紅色等,色澤鮮艷。春天,杜鵑花姹紫嫣紅,楓葉青翠欲滴,竹筍破土而出,百鳥嬉鬧爭鳴;夏天,林內涼風習習,澗底青蛙咕咕,山溝流水飛瀉,樹梢作響高歌;秋天,霜葉流動似火,野果掛滿枝頭;冬天,林海寧靜幽深,銀裝素裹漫天。
就山而言,則是古老神奇的山峰——桃花尖。相傳,東晉時期,當地百姓在山峰周圍栽滿桃樹,每年春天,一樹樹、一朵朵桃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漫天遍野,花香撲鼻,賞心悅目。故此,人們將此峰取名為桃花尖。這里風光旖旎,山川秀美。眾峰巍峨,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勝景有石鏡、桃花洞、桃花觀、桃花泉等。石鏡位于桃花尖南面,是一塊天然大青石,石壁面平如鏡,光可照人,人們稱之為“石鏡”。桃花洞位于石鏡東側山腰,洞口呈三角形,高8米,底寬6米,深30米。洞口旁巨石巍峨,洞內鐘乳倒懸。洞深處,有兩塊巨石,平滑光潔,面積各有4平方米,人們稱之為石桌石床。相傳唐朝北海太守、詩人、書法家李邕隨祖父舉家遷徙這里,幼年時在此洞攻書習字達10年之久。桃花觀在桃花洞下面,明朝洪武年間建造。桃花觀周圍,有一泓桃花泉。泉水甘冽,冬暖夏涼。
1.3神話文化
神話產生于遠古時代,它是中國先民的一種生存觀念,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想象意識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現,是早期人類的文化心理與思想智慧的結晶。傳說是神話演變而來具有一定歷史性的故事的名稱。神話傳說,給予了一個地方、一種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蘊藏著千古傳誦的文化精神。大幕流傳最廣的神話傳說是關于嫦娥的傳說,據說在遠古時期大幕境內有一對姓常的夫妻,恩愛有加,缺憾是五十多歲還沒有生兒育女,這引發了在大幕境內桃花尖上修煉的鳳凰的同情憐憫,決定幫助這對老夫婦。一天鳳凰變成大蛾撲倒在老夫人懷中,不久老夫人便懷孕,并在次年生下一女嬰。由于姓常,又是飛蛾撲懷而受孕,于是老夫婦便給女嬰取名為嫦娥。老來得女,老夫婦對嫦娥疼愛有加。伴隨著父母疼愛成長的嫦娥貌美心善,后與她家對面睏龍山上居住的后羿萌生愛意,兩人商定八月十五成婚。傳說,婚禮上他們對著家中的老桂樹叩頭拜高堂時,桂樹頓時開花,香氣彌漫。后來又衍生出嫦娥飛天、吳剛伐桂等一些美麗傳說。嫦娥是中國神話故事里的著名人物,深受人們喜愛。境內有關嫦娥的傳說代代相傳,有關嫦娥的遺址遺跡、民風民俗、歌謠諺語十分豐富。人們把嫦娥比作美麗、團圓、光明、積極、進取、向上的象征。
大幕鄉擁有極其豐富的發展鄉村旅游的文化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并以此為基礎,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促進大幕鄉鄉村旅游的發展。
2.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
大幕發展鄉村旅游的文化資源比較豐富,但由于地處偏僻,養在深閨,外界知曉度不高。為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宣傳中要注意整體旅游形象的打造。因為鄉村旅游中的每個文化組成元素都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無關的,各個文化元素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旅游美景。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鐘愛,也并非是單一出自對某一文化要素的偏愛,而是出于對整體氛圍的享受。因此,在旅游形象的打造宣傳中,應該著眼于整體,讓鄉村文化中的每個文化元素都能體現出鄉村文化的內涵與特色,從而塑造出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整體旅游形象。大幕鄉在打造鄉村旅游形象中要凸顯綠之生態美景,同時,其中要注意融入紅色文化中革命者的堅定信仰、神話文化中嫦娥奔月所蘊涵的積極進取向上的精神要素。
2.2完善配套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旅游是一個關聯度較高的產業,它的發展離不開相關的配套建設和服務。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中的一支新興領域,更需要搞好配套建設和服務。它們大多遠離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從業人員主要是鄉村青年,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進行過系統、專業的旅游接待、服務培訓和學習,服務意識有待加強,整體接待服務水平難以讓人滿意,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就需要搞好相關的配套建設和服務,尤其需要關注的是旅游設施的衛生水平和配套設施的完善狀況,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對鄉村居民尤其是鄉村旅游在崗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不斷強化他們的服務意識,提升其服務能力。從業人員在服務中對待游客要做到細致、熱情、真誠、周到,最大限度地將濃厚的鄉土味傳達出來,不斷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從而使游客流連忘返。
2.3加大監督管理,強化生態意識
良好的生態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所在,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大力提倡“綠色經營”的觀念,決不能唯利是圖,只顧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搞過度開發,毀壞樹木、破壞生態,必須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加大對村民進行生態知識、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方面的教育,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態素養,將鄉村打造成具有優美環境、清新空氣、良好生態環境的樂土。同時,在景區景點增設垃圾桶、引導牌等必要的旅游設施,勸導游客文明游覽,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防止不良行為(如隨意采摘、亂扔垃圾)的發生,營造出良好的旅游氛圍,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參考文獻
[1] 魏自濤.通城縣塘湖鎮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開發利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18).
[2] 魏自濤.咸寧市咸安區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開發利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13).
[3] 趙敏.生態文明視角下我國鄉村旅游的集約可持續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5(11).
作者簡介:魏自濤(1964-),男,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①湖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項目(14zd052);湖北科技學院(2014)創新團隊項目。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a)-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