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流通這五年:奮發有為譜新篇

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是糧食流通工作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糧食系統奮發有為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的指導支持下,全國糧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己任,扎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糧食流通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在抓收購方面,面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收儲矛盾十分突出的新形勢,特別是2015年在糧價下行壓力加大、主產區倉容缺口巨大、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的困難條件下,各級糧食部門和相關央企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適時啟動政策性收儲,著力強化市場監管,切實規范收購秩序,糧食收購工作平穩有序,有效防止了農民“賣糧難”。全國各類糧食企業收購總量連創新高,2014年突破7000億斤,2015年超過8000億斤。五年累計托市收購糧食8400多億斤、油菜籽1500多萬噸,通過價格托底、優質優價、整曬提等、產后減損等措施,帶動農民增收約2500億元,有效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調動了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在保供應方面,積極推動產銷合作,2015年糧食跨省流通量達到3400億斤,比“十一五”末增加400多億斤。大力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和軍供服務水平,2015年末應急加工供應網點達4.5萬個,災區群眾和救災部隊糧食供應得到可靠保障。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得到長足發展,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系統實現平臺整合、并網運行,宏觀調控的精準性、有效性顯著增強。調整優化中央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科學核定地方糧食儲備規模,2015年末已如期到位87%,區域市場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糧食市場供應充足,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維護了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在管庫存方面,積極創新糧食庫存監管方式,強化監管機制,認真組織開展庫存檢查,努力做到庫存糧食賬實相符。面對糧食庫存之高前所未有、簡易倉囤儲糧之多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多管齊下,防治并舉,消除安全隱患,力推科技儲糧和綠色儲糧,糧情保持總體穩定,沒有發生嚴重霉糧、壞糧事故。
經國務院批準,發布實施了“糧安工程”建設規劃。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中央財政投資248億元,帶動地方和企業配套投資近800億元,建設現代化倉容1388億斤,維修改造“危倉老庫”倉容2460億斤,糧食收儲能力比“十一五”末增長32%,基層一線骨干糧庫收儲功能明顯增強,庫容庫貌煥然一新。加大“北糧南運”主通道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建設,配套建成一批糧食物流和加工園區。新增347家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糧食質量監測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深入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和主食產業化,著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全國“放心糧油”網點達23萬多家。積極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五年建設規劃,累計配置儲糧裝具1000萬套,每年為農戶減少糧食損失25億斤以上。
2014年底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界定了地方政府糧食安全責任;2015年又配套出臺了考核辦法,監督考核機制正在抓緊建立。各地積極主動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全面落實,31個省級人民政府全部出臺了實施意見,大部分省份制定了考核辦法。各地普遍成立了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工作領導小組或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吉林、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云南、甘肅等?。▍^)將糧食安全責任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
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體制改革,玉米臨時收儲探索形成“一主多輔”模式,價格更加貼近市場,油菜籽收購交由省級政府組織實施。吉林、黑龍江、安徽、湖北、河南等省積極探索出臺省級臨儲、加工補貼收購等辦法,認真抓好質量不達標糧食的收購工作。統計業務實現歸口管理,網上直報系統投入運行,統計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統一、精簡、準確、管用的糧食流通統計體系初步形成,服務宏觀調控決策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以“一縣一企、一企多點”模式為主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代儲代烘、糧食電商等新業態服務“三農”效果明顯。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努力挖潛增效、搞活經營,2015年全國國有糧食企業實現統算盈利78億元,五年累計盈利377億元。召開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啟動實施科研項目督導評估新機制,積極推進新一輪糧食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行業人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行業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國家糧食局與農業部聯合舉辦APEC第三屆糧食安全部長級會議,成功舉辦APEC糧食安全政策伙伴關系機制系列會議,與多個國家涉糧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快推進法治糧食建設,《糧食法》立法進程加快。各地糧食法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廣東、貴州、寧夏和江蘇無錫、甘肅蘭州等地頒布實施了地方性糧食法規,一大批地方政府規章先后出臺。各地公布了糧食行政權力清單,認真開展糧食執法檢查工作,積極探索推進省際間聯合執法,依法治糧、依法管糧取得實效。
近幾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9.4億元,支持糧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25個重點項目,建成5個糧食產后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橫向通風儲糧新技術和儲運監管物聯網等綠色高效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真菌毒素污染糧食安全利用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艾F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已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今年將全面啟動實施。五年間,有11項糧油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行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4萬多人取得國家糧食職業資格。河南工業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首次獲得糧食專業博士培養項目,2015年糧食行業實現了院士“零突破”。
認真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統籌融合業務黨務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規劃,通過舉辦行業反腐倡廉圖片展等形式積極開展廉政教育,糧食系統黨員干部黨的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加強糧食文化建設,開展紀念“四無糧倉”創建60周年系列活動,弘揚“創業、創新、節儉、奉獻”的“四無糧倉”精神,傳承“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行業優良作風。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產后節糧減損行動取得實效,全社會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新風尚正在形成。